蕪湖日報編輯部

寶寶夜里反復醒來哭鬧,父母該怎么辦?很多父母晚上經常要去抱寶寶,安撫、喂奶,沒法好好睡覺,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一種盛行一時的育兒方法就是讓寶寶哭,不要去管,讓他們逐漸學會獨立。這就是所謂的“哭聲免疫”,這讓父母能睡個好覺。但是,這種行為方式引起了學術界的激烈爭論,有一些心理學家擔心嬰兒哭鬧得不到安撫,會影響大腦發育,不利于養成良好的性格,但另一些專家并不認同。兒科醫生提醒,有些嬰兒哭鬧是生病的表現,要及時就珍。
反對意見
嬰兒哭鬧不管會影響發育
“哭聲免疫”會讓孩子難受,會造成傷害。嬰兒通過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就哭鬧,直到需要得到滿足才罷休,這跟大人口渴要喝水是一個道理。強行讓寶寶“獨立”,反而會讓他們變得依賴。人類學的研究發現,過著采集狩獵生活的人群會照顧嬰幼兒的各種需要,讓孩子產生自信,變得獨立。家長在寶寶不適、哭鬧之前就及時做出反應,照顧孩子的需要,這樣才會讓他們日后更獨立。
一些研究發現,嬰兒在父母的懷抱中可以獲得成長,反之身體就會產生異常。因此,建議父母要對嬰兒哭鬧及時做出反應。安撫嬰兒還能培養嬰兒自我安撫的能力。親子之間是共生的關系,會讓彼此更加健康、快樂?!翱蘼暶庖摺闭孟喾?,嬰兒受驚的時候,如果任由他們獨自哭鬧,會造成精神緊張,令大腦神經網絡受到破壞,造成發育受阻。例如,精神緊張令體內氫化可的松分泌增加,會影響大腦海馬體的發育,而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精神緊張還可通過迷走神經影響身體的多個系統,例如腸激惹綜合征。從長期來看,“哭聲免疫”會損害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讓他們不聰明、不健康,變得焦慮、不合作、冷漠。
保留意見
行為干預研究未發現傷害
通過“哭聲免疫”來控制嬰兒哭鬧的行為干預方法通常在幾天內就見效,但有的卻沒有明顯的效果。有的研究則未發現這些干預方式會造成發育問題,對孩子的睡眠、行為、依戀關系以及父母的健康等方面也未發現傷害,認為可以用于短期睡眠的問題??偟膩碚f,只要實施得當,時機合適,是不會造成損害的,但干預如果無效的話也不建議堅持下去。
醫生提醒
要注意嬰兒哭鬧是不是有病
父母要分清嬰兒的哭鬧是病理性的還是生理肚的。有的嬰兒哭鬧不止,是因為肚子痛、皮膚瘙癢、感冒發燒等,不會說話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對于這些病理性的哭鬧,父母應該帶嬰兒到醫院就診。
很多嬰兒哭鬧其實是生理性的,因人而異,有的父母很緊張,有的媽媽甚至因此出現產后抑郁。這些父母對嬰兒過度關懷,一哭鬧就抱,容易造成嬰兒依賴的性格,以后自主能力、自覺性可能會不好,注意力、毅力都可能會受影響。生理性的哭鬧不建議過度遷就,嬰兒一哭就馬上抱,可能對情緒性格發育不利,更不要把嬰兒抱起來搖晃,以免影響大腦功能。建議跟嬰兒聊天,撫摸其頭部和腳底,分散注意力就不會鬧了。
很多嬰兒夜間哭鬧是為了喝奶。嬰兒肚子餓了要按需哺乳,不能不管,建議小嬰兒晚上喂2~3頓,大嬰兒盡量只喂1頓,以后可以不喂,以免影響睡眠。這樣做相對比較合理,但也存在爭議。如果一哭鬧就用喂奶來安撫,以后容易導致任性、依賴、情緒偏激。
最后建議,在孩子兩三歲之前,父母和孩子宜在同一個房間睡覺,可以睡同一張床,也可以讓孩子獨自睡嬰兒床。超過兩三歲則宜分房睡,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睡覺時房間不要太亮,以免影響睡眠,保留一盞昏黃小燈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