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楊
潮起潮落
□ 胡楊
就在特朗普出人意料擊敗希拉里,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各方專家紛紛分析特朗普將給美國的航天政策帶來哪些變化時,另一個傳統航天強國俄羅斯不甘被美國人搶了“頭條”,不斷放出風聲,吸引公眾眼球。
2016年11月20日,有媒體報道,俄羅斯能源公司CEO弗拉基米爾·索爾特塞維宣稱,2031年將實現載人月球飛行,一系列的無人太空飛行任務將于2026年開始,在航天員登陸月球之前將建造一個12人居住的永久性人類月球基地。
11月29日,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消息,俄羅斯計劃投資1.5萬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586億元)研制超重型運載火箭。此前,格里戈里·切爾尼亞夫斯基院士在同一會議上發言提到,載人深空飛行的宏偉項目,應該成為俄羅斯太空計劃的重點項目。與此同時,他認為,目前研制的安加拉5B重型火箭沒有前景,因為其設計中使用了上世紀90年代的過時技術。
載人航天與深空探測,是衡量一個國家航天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雙方在這兩個領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上演了以“和平”號空間站和“阿波羅”號載人登月為代表的一系列好戲。冷戰結束后,因為經費不足,俄羅斯航天漸漸被美國甩在了后面,除了因航天飛機退役,美國暫時需要利用俄羅斯飛船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外,在深空探測方面,美國已經遙遙領先。隨著中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在航天領域的發力,俄羅斯的“老二”位置甚至也有可能不保。因此,俄羅斯航天深刻的危機意識,無論是從總統普京還是航天專家的言行里,都能夠體會得到。
差錢,是俄羅斯航天面臨的最大困境。航天預算的縮減,使得已經實施的計劃難以為繼,使得構想中的計劃成為紙上談兵。在目前俄羅斯經濟形勢并未根本好轉的情況下,耗資龐大的2031年登月飛行計劃和超重型運載火箭計劃能否如愿實施,令人無法樂觀。
屋漏偏逢連夜雨。12月1日,承擔為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的“進步MS—04”號貨運飛船在升空383秒后與地面失去聯系,并最終墜毀。近年來,“進步”號飛船發射事故增多。2011年8月,一艘“進步M-12M”號貨運飛船因運載火箭動力系統故障,在升空后發生爆炸。此外,2012年7月、2013年4月和2015年4月,“進步”號飛船在發射升空后均遭遇各種技術故障,雖未釀成重大事故,但也讓人次次驚心。這一連串的事故與故障,讓人除資金問題之外,又對俄羅斯航天技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了一層疑慮。
與此相應的是,中國航天在2016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發展勢頭迅猛。天宮二號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相繼升空,兩名航天員在太空實現中期駐留;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首飛成功,空間站建設正按計劃緊鑼密鼓地實施。同時,中國公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于2020年實施,一步實現“繞、著、巡”目標。隨著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目標的一步步實施,與美、俄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2017年,特朗普正式就任總統后,美國的航天政策將進行怎樣的調整,將水落石出。無論怎樣調整,美國充當全球航天“領導者”的意志不會動搖;其航天技術領跑者的地位,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也不會改變。但太空探索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人類的共同事業。特朗普怎么做,都不會影響中、俄、歐、日、印等國家和地區參與太空探索的決心。
12月1日至2日,22個歐洲國家的航天機構同意了未來10年向國際空間站、火星探測計劃提供110億美元資金的議案。有了資金保障,國際空間站將至少維持運營到2024年,而歐俄Exo Mars任務2020年將火星車送往火星的計劃也有了著落。
幾乎與此同時,巴西圣保羅大學公布的項目顯示,巴西計劃在2020年12月執行首次探月任務,利用繞月球軌道運行的納米衛星研究空間環境對不同生命形態的影響。
星辰大海,浩瀚無垠;潮起潮落,永無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