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改名將設置過渡期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就規范中成藥藥品名稱問題表示,對于已上市的中成藥中根據有關規定確需修改名稱的產品,食藥監總局將給予其一定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采取加括號的方式允許老名稱使用,讓患者和醫生逐步適應。
此前,食藥監總局就《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引發各界熱議。意見稿提出,中成藥命名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等,以及“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相關負責人強調,中成藥命名新規的出臺,重點是清理帶有明示或暗示療效成分、存在低俗迷信的中成藥名稱。藥品名稱作為藥品標準的一部分,是藥品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規范,嚴格管理,不能給公眾造成誤導。藥品名稱不能明示或暗示療效,是藥品名稱的基本要求。
首都醫科大學設兒科專業
為加速兒科醫生培養,首都醫科大學將臨床醫學(兒科方向)改為兒科學專業,以獨立專業代碼招生,實行“5+3”本碩連讀學制。
兒科醫生緊缺與培養規??s小有很大關系。1998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兒科醫學專業被認為“專業劃分過細,專業范圍過窄”,列入調整范圍。從1999年起,大多數醫學院校停招兒科本科生。
2016年,教育部重啟兒科本科招生,并擴大兒科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在校生達到1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在2016年高招時新增中醫學(兒科方向),一共設30個招生計劃,首批全部招滿。
此前,首都醫科大學在臨床醫學下設兒科方向,今年,該校將該方向設立為兒科學專業,以獨立代碼招生,預計4月底5月初公布招生計劃,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可以報考。
遼寧今年全部取消藥品加成
據報道,遼寧省縣級公立醫院以及鞍山、本溪、錦州和盤錦4個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已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第一批試點城市鞍山市基層門診量同比增長10%,本溪市公立醫院呈現藥占比下降、床位使用率上升等“五降兩升”效果。今年,遼寧省公立醫院改革除取消藥品加成外,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力爭到今年年底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