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怡
小城深處有條老巷。
“八月桂花遍地開”。每到這時,巷里就開滿桂花,樹根交織盤旋著,似凝望著這古樸的城市。外婆在樹下久久佇立,等著從巷口走來的我們。我一路蹦跳著到外婆身旁,撲進她的懷抱,閉上眼,貪婪地吮吸著她身上濃濃的桂花香。
這些都是兒時的記憶。
記得兒時總有賣豆面餅的人走過來叫賣。車輪壓過大門前的青石板時轆轆的聲音,伴著當當啷啷的敲打聲,我的一天就從這聲音中開始。我總會纏著外婆買著吃,不是饞那豆面餅,而是饞那悅耳的吆喝聲。
常來門口叫賣的老爺爺,據說從他祖上起就是賣豆面餅的。到底是不是,無從考證,但那一口地道的吆喝聲令我深信不疑。一來二去我便認識他了,從此只要我一見到那爺爺,便會跟在他身后扯著嗓子一起叫賣。我耳朵聽著,心里暗自拿捏著這語調變化,高揚低抑。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仿佛一夜之間,桂花的香甜便溢滿整個小城。到處都是桂花清清涼涼的香味,不管是外婆、豆面餅,還是隔壁小花家的二狗,都是這樣的。這迷人的香氣啊,從東吹到西,從北吹到南,吹進了老巷的每一個角落。
更多時日我只倦在外婆身旁,偶有一陣風路過,外婆便帶我去賞“桂花雨”。她使勁挺直了身子,傾盡全力搖起一個枝杈。桂花飄飄揚揚,落在地上,落在身上,也落進我的回憶里。她與我去撿拾掉落的花瓣。外婆每年都為我縫制一個小香袋,里頭填上桂花,掛在床頭,入夢都伴著馨香。如今我總是想,這小香袋里何止是桂花呀,更是一段濃香的歲月。
我對桂花更多的好感,來自它衍生出的各種吃食。桂花糕、桂花湯圓、桂花酒……這時灶上總是氤氳著,爐火旺盛,白氣蒸騰。桂花湯圓盛在那精致的白色瓷碗里,小小的湯圓泡在清湯中,散發著白亮的光澤。
外婆愛制桂花酒。待封存的時日足了,我就拿著筷子輕點一下,放在嘴里細細品嘗。小小的人兒總是覺著醉了,將午后的困意全怪在這酒上,就又賴在床上一小天。我說不清是桂花醉人還是酒醉人,只記得那樣的午后,睡得格外香甜。
從外婆家回來后,這香氣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只要到了桂花開放的季節,我一定要去住上幾日,去和豆面餅、外婆、桂花樹訴說別后的思念。
再之后的幾年,我的雙眼忙于為習題打工,雖漸漸淡忘了那段沉香的往事,但每每聞見桂花的香氣,總能讓我回憶一二。旖旎著清淺的時光,自在安暖,花香也依然縈繞心頭。
當我沉浸在香甜的回憶里,我仿佛又聽到了那熟悉的吆喝聲。聲音悠悠揚揚飄進心間,我的心兒如喝多了桂花酒似的漸漸醉了?;貞浫缫豢|年代久遠的夢——豆面餅、外婆、桂花香、貪吃的小孩……都是難以忘懷的孩童時代的自在與純真。
桂花飄香的季節,我觸碰到了時光的掌紋,一年,連著一年。
(長春市第十一高中二年二十二班)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