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尚華
摘要:分析了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預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2-0039-01
中國畜牧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畜牧業應該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近幾年中國養殖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動物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但是據調查,動物疾病發生的幾率很大,常常會威脅動物的生命安全,對養殖戶的利益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因此,相關部門和養殖戶應該加大動物疾病的防治措施,減少疾病發生帶來的損失,促進畜牧行業的穩定發展。
1 畜牧養殖動物發生疾病的原因
1.1 養殖環境差
如果環境中出現不利于動物生長、對動物機體產生影響的因素時,就會使動物的新陳代謝不能滿足與外界環境的能量守恒交換,動物機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體內系統就易出現失衡,通過動物的生理表現出一定病理狀態,這是環境因素對動物發病的影響。
1.2 人為因素
目前在畜牧養殖行業,人力是主要力量,所以人為因素對動物疾病的影響也很大。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用藥不科學,在動物疾病預防和治療的過程中,通常會采用藥物治療,施藥人員如果對藥物沒有深入的了解,常常會盲目用藥,對用藥時間、用藥量和藥物搭配沒有明確的認識,有時會引發動物中毒,不僅不能預防治療疾病,反而加大了動物的病情。第二是畜牧養殖場的建設不科學、規范。當前中國畜牧養殖場的建設位置選擇不夠合理,相關的設施配置不完善,使得養殖環境極為惡劣,容易引發動物的呼吸道疾病。第三是養殖管理的問題,很多養殖場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尤其是農村的小型養殖戶,他們對病死的動物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常常會導致疾病的傳播,不僅危害動物的健康,導致動物感染疾病,還可能給人類帶來一定的傷害,比如人畜共患病[1]。
2 畜牧業養殖中動物疾病的預防措施
2.1 選擇合適的動物養殖點
對于動物的養殖環境,應該是干凈、陽光充足、水源豐富的地方,而且要適當的遠離居民區。動物養殖點有全開放、半開放和全封閉之分,工作人員應盡量選擇半開放的養殖地點,保證動物的生活環境能夠通風、干凈,如果選擇全封閉的,就會出現很多細菌,也會給管理帶來難度。
2.2 動物飼養的規范化管理
對動物飼養進行規范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嚴格控制飼料的質量和營養搭配,而且接觸飼料的人員應該做好自身消毒工作,防止飼料感染細菌。第二,對圈舍進行清理時,相關人員在處理好動物的糞便后,還要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實現環保及清潔的效果。第三,在動物的喂食環節,也需要根據牲畜的身體狀況以及成長階段明確喂食量的大小,保證動物的健康成長[2]。
2.3 實時監測動物疫情
工作人員應該認真、負責地開展動物監測工作,提前對動物的相關用品進行消毒,并定期對動物注射疫苗,以逐步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動物疾病暴發時,要加強監測的頻率,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監測,保證養殖場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2.4 做好疾病的預防
畜牧養殖戶需要時刻關注最新出現的病毒和疾病,明確本地區是否存在流行疾病,及時讓動物進行疫苗的接種。特別是一些傳染病,要定期進行預防,避免寄生蟲的出現。隨時觀察動物的飲食、運動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
3 小結
綜上所述,中國畜牧養殖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動物疾病困擾,所以,為了防止動物感染疾病,就應該對動物采取一定的疾病預防措施,降低疾病發生率,促進中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俊紅.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預防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2):297.
[2] 余禎彥.淺析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預防[J].甘肅畜牧獸醫,2016(2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