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丙倫
生活中長瘊子的人不少。所謂瘊子就是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皮膚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贅生物。
既然瘊子是一種病毒感染,那么病毒從何而來呢?
本病的傳染源為患者,即身上長了瘊子的人和健康帶病毒者。后者是指那些已經感染病毒,還沒有長出肉眼可見的瘊子但是已有傳染性的人。瘊子主要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病毒可通過皮膚黏膜微小破損進入細胞內并復制、增殖,致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贅生物(即瘊子)。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及外傷者易患此病。
此瘊子非彼猴子
瘊子長啥樣?是不是像毛猴子一樣,毛茸茸的挺可愛?
非也。
臨床上常見的瘊子有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等。
尋常疣,沒有什么特別,就是特普通,好發于手背、手指、足和甲緣等處,亦可發生于身體其他部位。典型皮損為黃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疙瘩),表面粗糙(不光滑),質地堅硬,可呈乳頭瘤狀增生(像菜花表面那樣)。
其中,發生在指甲周圍者稱甲周疣;發生在甲床者稱甲下疣(這種最難治);疣體細長突起伴頂端角化者稱絲狀疣,好發于頸、額和眼瞼;疣體表面呈參差不齊的突起者稱指狀疣,好發于頭皮及趾間。
跖疣是發生于足底的尋常疣。皮損初起為細小發亮的丘疹,漸增至黃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壓而形成淡黃或褐黃色胼胝樣斑塊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邊緣繞以稍高的角質環,去除角質層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質軟芯,可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點,自覺疼痛。平時修腳1次,出血1次的就是它。
扁平疣好發于青少年的顏面、手背及前臂。典型皮損為米粒至黃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質硬,正常膚色或淡褐色,多驟然出現,數目較多且密集;搔抓后皮損可呈串珠狀排列,即自體接種反應(就是自己傳染給自己)。病程慢性,多可自行消退,少數患者可復發。
瘊子早治防蔓延
瘊子是良性贅生物,一般不影響健康,但影響顏面外觀的美麗。很多人采取刀割、手摳等方法想要去除,反而容易使病毒擴散,導致疾病。因此,對于瘊子最好去醫院正規治療,根據情況選擇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
外涂藥適用于皮損較大或不宜用物理治療者,常用藥物有維A酸軟膏、阿達帕林凝膠、重組人干擾素凝膠,廣譜類抗病毒藥品等,每天1~2次外用,適用于扁平疣;5-氟尿嘧啶(有一定腐蝕性)軟膏,每天1~2次外用,因可遺留色素沉著,面部慎用。
物理治療包括冷凍(凍死病毒)、電灼(燒死病毒)、刮除(手術挖掉病毒)和激光(把病毒化成一股青煙慢慢飄散)等,適用于皮損數目較少者。
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抗HPV治療藥物,可試用免疫調節劑(如干擾素、左旋咪唑等);中醫中藥內服外洗有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但是療程可能長一些。
無論如何,發現有長瘊子跡象,就要盡早找醫生進行診治,對癥下藥,不要相信某些發廊或街上游醫的信口胡說和他們的所謂“神藥”,以免病毒感染或者蔓延,讓你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