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理
通過一個圓錐形的手術路徑,就能巧妙完成腰椎內固定操作,一改傳統脊柱微創手術創口“外小內大”的形式,實現脊柱微創手術“表里如一”。近日,62歲患者李女士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接受這個革命性的手術治療后康復出院,標志著該院專家將現有脊柱微創技術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那么,這套用于腰椎微創融合的手術內鏡系統到底是怎樣一種“神器”呢?近日,記者采訪了它的發明人——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教授。
采訪前,記者還得知一個好消息:2017年2月5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第35屆國際微創脊柱外科學會年會(ISMISS)上,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教授以全票通過,被正式任命為該學術組織2017-2020年候任主席,2020-2023年學會主席。據悉,這是該國際學術組織成立近30年來,第一位華人擔任該主席職位。采訪就從周躍教授的當選開始。
記者:首先恭喜您成為國際微創脊柱外科學會成立近30年來第一位擔任主席的中國專家,對此您有什么感受呢?
周教授:首先,我感到非常榮幸。說實話,能夠獲得這項榮譽,表明我和我的團隊近十幾年來在微創脊柱外科手術方面不斷探索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大家認同,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國家的強盛和發展,特別是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在近十幾年的發展得到了世界的認同。中國微創脊柱外科技術開始于上世紀 90 年代后期,雖然開展的時間相對國外較晚,同時也經歷了反對、懷疑和徘徊時期,但近幾年發展迅速。在引進和開展國外先進手術的基礎上,又改進和創新出許多微創脊柱外科新術式,不但臨床病歷數量較多,而且微創脊柱手術種類也較多,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
記者:談談您剛剛完成的這個手術吧。
周教授:患者李女士半年前發現雙腿不能久站,步行約200米就感覺麻木疼痛,后到醫院檢查為腰4/5水平椎管狹窄并滑脫,并壓迫到神經,醫生建議其接受手術治療。輾轉幾家醫院咨詢后,李女士住進了新橋醫院骨科病區。在為其進行了全面的術前檢查后,我們判斷她需要進行4、5腰椎間椎管減壓和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手術。為能以最小的創傷帶給患者最佳的治療效果,我們采用新研發的“Vista內鏡手術系統”為李女士進行了手術治療。手術記錄顯示,由于手術創傷進一步縮小,其手術中失血不到50毫升,手術后第二天便能下地活動,第三天便康復出院。
記者:您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開發“Vista內鏡手術系統”呢?
周教授:傳統的腰椎內固定微創手術在建立微創通道過程中,先是將圓柱形微創管道穿過腰背部肌肉組織置入到脊柱背側,然后將人體內部一端通道撐開,為手術醫生獲取更大的手術視野。相對于傳統的開放手術,創傷已大大縮小,但內部撐開過程中也難以避免對身體內正常肌肉組織的損傷。所以,為盡可能降低手術對患者腰背部肌肉的創傷,我開始總結自己多年上萬臺微創手術的經驗,提出開發“Vista內鏡手術系統”理念,并研制出了一套全新的腰椎融合手術方式的內鏡系統。
記者:“Vista內鏡手術系統”較傳統的腰椎微創融合手術方式有哪些優勢呢?
周教授:這套系統只需在患者腰背部建立微創錐形手術通道,患者體內端直徑22毫米的通道無須撐開,其背部肌肉組織僅僅進行22毫米的擴張,只需通道內一套內窺鏡系統,手術醫生就能在高清顯示屏上實時獲得極高分辨率的手術視野,使手術精細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極大提高,實現了脊柱手術“表里如一”的微創。
記者:“Vista內鏡手術系統”的適應證有哪些呢?
周教授:目前該系統適用于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退變性、峽部裂性)、腰椎不穩、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術后復發等腰椎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但是,脊柱疾病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針對每一位患者不同的癥狀,也要求醫生分階段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記者:據了解,這套系統的“Z系列脊柱微創手術器械”產品目前已獲得5項專利,在國內超過10個省市的20余家大型醫院推廣應用,并已通過歐洲CE認證,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周教授:近年來中國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在不斷的進步,這些都得益于很多新產品、新設備、新儀器的不斷發展,但很遺憾它們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引進,沒有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創意、自己的品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中國醫生有這個能力研發出民族品牌的產品,一方面可以降低國外產品的費用,使廣大百姓獲益;另一方面,這也是提高中國醫生在國際學術地位的重要途徑。我們只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年輕的醫生們不止要學習國外,還要創新,因為創新是民族發展生存的重要源泉。我相信,新的器械、藥物制劑、生物產品和影像系統、機器人系統的不斷發展,必將推動一場微創脊柱外科手術的新革命。
記者:謝謝周教授的介紹。新技術的確給疾病的康復帶來更多的希望,但是,遠離疾病才是我們更應該做到的。這方面,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周教授:脊椎是整個身體的重要支柱,生活中不恰當的壞習慣都可能傷害脊椎。提醒大家,特別留心避免以下7種壞習慣:
1.長時間低頭工作或玩手機,會讓肩頸過度緊繃、腰酸背痛,脊椎的負擔也會隨之增加。
2.趴桌子上補覺,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頸椎變形,頸部肌肉疲勞,并引發頸椎病等。
3.站姿或坐姿不對,如彎腰、駝背會使脊椎的負擔加重,時間久了就有可能引起脊椎骨體的萎縮。
4.開車時座椅太靠后,會導致司機在開車時,為了讓腳夠到油門而不得不臀部向前滑動,于是腰部反而騰空,沒了支撐。長期如此,腰椎會承受較大壓力,易導致腰椎勞損。
5.用一側肩膀背重包。單肩背包不僅會造成肩頸酸痛,還有可能造成高低肩和脊柱側彎的問題。
6.歪在軟沙發或床上看電視、看書,這種放松方式對脊椎的傷害很大。由于沙發和床墊都比較柔軟,半躺半坐的姿勢會讓身體重量完全壓在骨盆和臀肌上,加重脊椎關節間的壓力。
7.習慣將電話夾在肩膀和頭之間。長時間頭側一邊打電話,或保持這個姿勢將話筒夾在脖子上,會使頸部肌肉過度用力收縮,容易導致頸椎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