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仕旦
摘要:總結了一套土雞養殖技術及增收經驗,如規劃場址、選擇品種、什么時候投養等,為廣大農村土雞養殖戶增產增收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土雞;養殖;增收技術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2-0016-02
現代農村土雞數量稀少、品質優良,極具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經過對近幾年湖北恩施州部分土雞適度規模養殖場(戶)實地調研,總結了一套土雞養殖技術及增收經驗,為廣大農村土雞養殖戶增產增收提供借鑒。
1 建場規劃
農村養殖土雞致富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實現就地轉化再增值,其特點是養殖數量較少、規模較小,一般都是適度規模養殖。所以,建場必須科學規劃,選擇好建場、放養地點,設計簡易的欄舍、圍欄,以最少的資金投入,快速建場,隨即選擇適養季節購進雞苗(或自繁雞苗)開養。
土雞宜選擇生態環境優越、天然食源豐富、污染較小的天然草原、天然山林、農家林果地等適合放牧的場地飼養。按規定,應遠離其他養殖場、居民集中區、主要交通干道至少1 000 m以上,盡量減少與外來疫病原的接觸機會,同時要滿足交通相對便利、水電源有保障等條件。建場地勢宜高燥利排濕,有相對隱蔽、下風向的糞污集中處置點。簡易欄舍坐北朝南,背風向陽,以10~20 °坡地為佳,面積按每只雞0.1 m2設計。放養場地至少滿足每只雞13 m2,并以籬笆或網欄圈圍隔離,禁止其他動物隨意進出放養區域。
2 品種選擇
2.1 自繁自養
農村土雞一般都是傳統沿襲下來的本地品種,如果自繁自養,可保留本戶繁育的種母雞,但應在同區域內遠距離調換種公雞,盡量不用自家血緣相近的種公雞,以防止品種退化,在抗病力、生長速度上皆不占優勢。選擇遺傳基因良好的種公雞很關鍵,一般性條件應滿足“肢體健壯、肌肉發達、羽毛鮮艷、戰斗力強、無畸形變態發育”等。
2.2 外購土雞苗
如果是臨時養雞創業,不具備自繁自養條件的,可以選擇購進一些優勢的地方土雞苗,購苗前應充分調研該品種在本地的養殖狀況,要能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養殖方式等,并且生長速度較快、符合市場需求和本場生產需求,要做到因地制宜,通常可選擇肉用型和肉蛋兼用型。
3 把握投養時機
為了節約大部分飼料資源投入費用,生態土雞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購雛季節,以利于在天然牧草資源、昆蟲資源、作物資源等最豐富的時候進行放牧,一般土雞苗最佳放養時間為40日齡、體重達0.4 kg。南方地區一般以3~5月份育雛或購苗最好,此階段氣溫由低到高,光照充足,能滿足雛雞生長的基本環境條件,有利雞的生長發育,提高雛雞成活率;同時5月后天然草地、林果地下野生資源、昆蟲資源、作物子實、蔬菜、瓜果等應有盡有,每天只需要投喂少量的飼料即可滿足生長發育需要。
4 養殖模式
土雞野性較強,適宜放養,但單純放養養殖,生長速度極慢、飼養周期過長,難以實現理想的養殖效益。因此,土雞養殖要把握三個關鍵:一是堅持放牧和舍飼相結合。60日齡前舍飼,并喂給全價料,促進雛雞充分發育,60日齡后雞群抵抗力增強,就可實行放牧加舍飼補料飼養方式;二是適度規模,分群飼養。每群規模不超過500只,每667 m2土地放養不超過50只,這樣做不僅有利于維持放養地生態平衡,還有利于提高雞的肉蛋品質;三是適時出欄,公雞200日齡左右出欄,母雞群300日齡左右更新為好。土雞公雞在雛雞期、育成期生長速度最快,達到一定的日齡和體重指標后,即進入生長抑制期,一般以性成熟為界限,此時繼續延時飼養,耗料但不增產增收;母雞300日齡后,產蛋高峰期已過,延長飼養,一是產蛋量減少,就巢雞增多,二是雞的羽毛開始脫落,影響雞的外觀,導致母雞出售時收入下降。因此,土公雞養殖日齡達到7月左右、體重達2~4 kg,母雞養殖日齡達到10月左右,必須適時“全出”,這樣既節省飼料、人力資源,又能獲得活雞與鮮蛋的最佳經濟效益,還能有效規避疫病風險。
5 飼養管理
5.1 飼料營養調節
為提高雛雞成活率,雛雞期宜采用全價配合飼料飼喂,喂至50~60日齡、體重0.25 kg左右逐步進入過渡期,此時全價料應摻雜谷粒、麥粒、玉米粒等原生態日糧進行飼喂,以鍛煉雞群的消化機能,堅持7~10 d過渡期后,可全部更換為作物子實(谷粒、麥粒、玉米粒)直接投喂,此時起白天放養任其自由采食天然食物,晚間歸牧后,適量投喂作物子實,并喂足飲水。
5.2 馴化
為有利于實行“放牧和舍飼相結合”飼養方式,須對野性十足的土雞進行必要的馴化。訓練時,由專人飼養,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采用吹哨法白天訓練雞群進食,夜間訓練將雞群趕至固定歇息地休息,個別不依招呼的,應人工將其捉至固定地點歇息,一般經5~10 d的強化訓練,即可固定下來。
6 疫病防治
生態放養土雞由于空間大、空氣質量好,天然微量元素攝入量足,特別是新建的場,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較低,一般很少生病。但病原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必須按程序做好重大疫病免疫,比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必做)、雞馬立克氏病、雞傳支、雞傳喉(選做)等,并結合當地流行病學調查和本場實際,按疫苗應用要求,適時進行接種免疫,如此可以有效避免重大疫病帶來的高病死率風險。平常應對雞群重點活動區域、歇息地(欄舍)、用具等實施必要的衛生治理及消毒,嚴防病原感染健康雞群;下地放養后的雞群應重視驅除寄生蟲(重點是球蟲、腸道蠕蟲),適時使用敏感抗寄生蟲制劑驅蟲至少1~2次,如此可以有效提高料酬比。推薦實用保健程序:復方黃芪多糖散(含黃芪多糖、人參皂苷、板藍根、大青葉、魚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環素、免疫增效因子等),按0.2%~0.5%拌料,可常喂;或荊防敗毒散、銀翹散、桑菊散(夏季常用)等,按0.5%拌料,于每月初連喂5~10 d;疫病動態流行期,除了積極采取相應藥物防治外,還應倍量應用維生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拌料或混飲)和電解多維或補液鹽混飲,這樣可以調劑基礎生理代謝機能,增進雞群免疫力,有利于快速控制病情、加速帶病個體的康復。
7 打造品牌,拓展市場
7.1 公雞閹割育肥
對于多量的公雞,若無種用需要,應于體重0.5 kg左右時實施閹割,降低其體內雄性激素含量,可以防止其性成熟后好動、好斗、增重慢等。閹雞性情溫順、肯吃肯長,同等飼養條件下,每只雞可增重1~2 kg,同時外觀鮮艷、肉質細嫩、風味十足,市售價格明顯提高,更具市場競爭力。
7.2 培育品種,做強品牌
優選、固定一個地方土雞品種,實施良繁培育,申請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保護,辦理商標、做強品牌,實施無公害生產,以優質品牌贏得市場信譽和經濟效益,還可通過品牌效應來實施、帶動、延伸農業觀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