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余
不久前, 23歲的楊小姐因怕熱、多汗、手抖就診,被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醫生給她開了一種名為“甲巰咪唑”的藥物服用,并叮囑她3~4周后來醫院復查。因忙于工作,楊小姐沒有按時復查。
漸漸地,楊小姐變得怕冷、乏力,食欲也不好,于是趕緊去醫院復查,結果卻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甲巰咪唑是治療甲亢的藥,是不是吃藥吃過了頭?”楊小姐嘀咕道。醫生搖搖頭說:“沒那么簡單。你的甲狀腺功能,其實很‘善變!”醫生先讓楊小姐停服甲巰咪唑,又開了甲狀腺素片治療甲減。后來楊小姐老老實實按時復查,醫生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最后確定的方案是:同時服用甲巰咪唑和甲狀腺素片。這樣,楊小姐的甲狀腺功能才恢復正常。
甲狀腺功能很“善變”,何出此言?既然是甲亢,為何還要吃治療甲減的藥物?楊小姐心中的眾多疑惑亟待解開。
甲亢“善變”,只因“同門之斗”
正常情況下,頸前部的甲狀腺合成分泌一定數量的甲狀腺素,供人體生長發育、營養物質代謝所需。某些疾病或藥物,可導致甲狀腺“過勞”,制造的甲狀腺素超出人體所需,就變成甲亢。在這些導致甲亢的疾病中,最厲害的是一種名為“格雷夫斯病”的甲狀腺疾病,絕大多數甲亢都是這個家伙強迫甲狀腺“過勞”而引發的。格雷夫斯病的出現,與免疫紊亂、遺傳等因素有關。
與此同時,有一種名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甲狀腺疾病,它的出現與免疫紊亂、遺傳以及感染等因素亦有關。橋本氏甲狀腺炎能夠殺傷甲狀腺細胞,阻礙甲狀腺素合成,可能引起甲狀腺素減少而發生甲減。如果一個患者既有格雷夫斯病,又得了橋本氏甲狀腺炎,那么這兩種疾病可合稱為“橋本甲亢”。楊小姐就是患上了橋本甲亢。
由于致病原因相同,都與免疫紊亂、遺傳及感染等因素有關,格雷夫斯病和橋本氏甲狀腺炎可謂“師出同門”。但二者目的并不一樣,一個是要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一個則是要減少甲狀腺素的分泌,二者在甲狀腺你爭我奪,爭斗的輸贏,決定了甲狀腺功能亢進還是減退,這便是“善變”之源。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在這場對決里,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倘若格雷夫斯病獲勝,橋本氏甲狀腺炎偃旗息鼓,甲狀腺繼續“過勞”地工作,甲狀腺表現為功能亢進,患者出現甲亢的癥狀;倘若橋本氏甲狀腺炎贏得戰斗,格雷夫斯病就乖乖俯首稱臣,甲狀腺則表現為功能減退,患者出現甲減的癥狀。因此,橋本甲亢可以表現為甲亢、甲減交替出現,二者的間隔時間在數月到數年不等。
那么,對于橋本甲亢的患者,可能先出現格雷夫斯病,以甲亢為表現特征,隨后橋本氏甲狀腺炎才姍姍來遲,繼而發生甲減;也可能先出現橋本氏甲狀腺炎,以長期甲減為主,然后格雷夫斯病駕到,又出現甲亢。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橋本氏甲狀腺炎功力不夠,并不一定能帶來甲減,但至少存在進展成甲減的風險,此時橋本甲亢只是表現為甲亢而已。
按時吃藥、復查,以不變應萬變
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橋本甲亢,必須結合甲狀腺功能、甲狀腺自身抗體、甲狀腺超聲、核素掃描等確診,必要時進行甲狀腺穿刺檢查。醫生為什么要關注這個疾病呢?因為一旦確診了橋本甲亢,治療上首選口服藥對癥治療,即甲亢時治甲亢,且藥量宜小;甲減時就治甲減;必要時治療甲亢和甲減的藥物可聯合使用,不偏不倚,讓同門師兄弟打個平手。甲亢時如行同位素或手術治療可能導致很快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
病友們要做的,就是遵醫囑服藥,并監測甲狀腺功能,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一般3~4周復查1次,有時2周就要復查1次,病情穩定后3個月復查1次。如果在用藥期間出現反常癥狀,如原先怕熱、心慌、食欲旺盛的患者變得怕冷、乏力、食欲不振,常常提示甲狀腺功能有變,請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