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萌萌
隨著中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而如何對這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加以引導,并使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而非添油加醋,這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習近平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切實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把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匯聚成強大動力,共同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關注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情況,適時滿足其生活需求,讓他們也能充分地社會發展成果,才能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更為堅固的后盾與保障。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正是擔當著納入新興力量,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職責。下面,筆者將結合公司實際,對農民工入會情況談幾點體會。
一、公司農民工總數、入會人數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安徽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建筑工程的大型國有企業,有職工1228人,入會職工1181人,入會率達100%。作為建筑業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量巨大,經初步統計,公司有農民工5120人,其中入會登記3910人,占農民工總數的71%。但由于公司項目多、分布散、工期短,農民工不固定,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未能全部納入公司工會組織管理。
二、農民工入會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
1、宣傳發動,引人入會。首先改變認識,將項目在冊農民工視為職工看待,在項目駐地建設時實現職工、農民工吃住標準大體無差異,農民工住上公寓房,吃上暖心餐。項目部利用座談會、工間休息對農民工入會意愿進行摸底,在了解農民工入會的擔憂后,利用項目宣傳櫥窗、黨務企務宣傳欄做好宣傳工作,對入會農民工不收繳會費,入會后可享受公司職工待遇,在文體活動、“金秋助學”、幫扶送溫暖上給予傾斜,讓農民工愛上工會這把“保護傘”。
2、摸底登記,規范入會。公司下發表格要求各項目部以其所屬勞務隊伍為單位對入會農民工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民族、籍貫、政治面貌、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個人基本信息進行統計。項目部召開架子隊、工程隊隊長會議,對農民工入會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要求各勞務隊伍如實、按時完成填報工作,由項目部兼職農民工管理員督辦此項工作,經一個月的宣傳動員,摸底統計,70%的農民工自愿加入工會組織。公司工會為自愿加入的農民工統一辦理入會登記,建立檔案資料,發放工會會員證。項目分工會作為農民工會員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農民工會員動態管理,及時增減調整,報公司工會備案。
三、農民工入會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民工自身積極性不高。一是作為施工企業,分布散、調動大,流動強,不容易掌握,農民工對工會這個組織的職能認識不清,維權意思、入會的意識淡薄。二是許多農民工到城里的目的就是賺錢,只要能拿到工資收入就行,認為工會組織和自身沒有什么關系,對加入或者不加入工會組織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當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也只能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處理或者怨天尤人、自認倒霉,而不懂得尋求工會通過正當的渠道進行解決。三是有的農民工聽說職工加入工會組織每月還要繳納會費,雖然項目部已對農民工入會不繳納會費進行了有力宣傳,但是他們還是害怕不交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還是要繳納會費,這樣入會反而要影響個人收入。還有的農民工擔心加入工會要經常參加各類文體活動,花費了時間,影響收入。
2、缺乏對入會工作指導。農民工入會積極性欠缺,入會率較低也是工會法實施過程中的一道難題。一是由于人員分部散,入會宣傳動員工作還不到位。缺乏有效和必要的宣傳動員,至使大部分農民工對入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二是農民工對工會作用的發揮認識模糊。農民工對入會后能夠得到什么益處不清晰,導致他們對入會的熱情不高、行動遲緩。
3、工會工作水平、覆蓋面有待提高。由于施工企業特點和農民工工作性質,農民工很少把自身問題反映到項目分工會,項目分工會也很少能為農民工解決困難,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助,維護他們合法權益。工會組織在農民工的心目中沒有分量,他們對工會組織持懷疑態度。
4、工會相關制度不健全,貫徹執行不嚴。目前工會發中對農民工的有關規章制度還未健全,對其具體權益維護監管力度不嚴,致使農民工權利落實不到位。有時他們即使遭遇到侵犯甚至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情都無法合理維權,相關部門也不予重視,導致農民工對工會喪失信心,整體工作協調力和鼓勵影響力大打折扣。
四、對農民工入會工作的建議
1、加強宣傳,營造濃厚的入會氛圍。針對施工企業農民工文化素質不高,流動性大、工作覆蓋廣,居住相對集中等特點。建議通過深入到工地、食堂、宿舍等地散發、張貼宣傳材料,并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宣傳。同時,可以嘗試個人帶動團體,由已入會的農民工現身說法,充分說明入會對自身帶來的益處從而帶動老鄉或者親友入會,產生以一帶十的效應。
2、敢于創新,增強工會組織吸引力。實踐表明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組織健全是前提。應針對施工企業特點與現狀,因地制宜,探索施工行業農民工入會的長效機制。建立流動會籍管理制度和會籍電子網絡管理制度,項目部成立后在工地上建立“農民工臨時工會”由所屬分工會負責,建立管理檔案,成為該項目部工會會員,工程項目竣工后,“農民工臨時工會”雖然消失,但是只要本人還在公司所屬項目部就默認還是工會會員,只要項目部間辦理交接手續,公司工會做好登記就不需要農民工重新登記,重復入會手續。項目部開展文體活動時考慮農民工的需求,工會組織可以以工地文藝慰問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入會,在工會組織的職工代表大會、工會代表大會、項目職工大會上優秀農民工可作為代表列席參會,不斷更加工會組織的吸引力,讓更多的農民工自愿加入工會組織。
3.提高農民工待遇,公平對待工會會員。農民工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原本就存在一些不公平待遇的情況,打消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與投入度。而工會組織的出發點是為了真正維護農民工利益,個別單位工會會員卻在存在著正式工、合同工身份不同上的差別對待,讓他們享受不同會員待遇的不良現象,這也傷害了農民工的自尊與憤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工會組織的形象。
工會亦能在吸收其它地區工會推進會員普惠制工作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制定適合我們工會的會員普惠制特色模式,讓農民工真正享有更多福利政策。
4、完善規章制度,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工會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理應有責任與義務去把“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這句話落到實處。對于先前規章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應及時予以修正和改進;在制定新的規章制度時,也應從農民工的角度考慮,將其納入到決策制定過程中去,聽取基層意見,了解他們的想法,吸取其中切實可行的部分,科學民主決策。
加強調查指導,推進工會工作落實。在引導農民工加入工會以后,也要能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進入工會的優勢。工會可對農民工加入工會后的愿望與訴求進行統計調查,也可組織內部工作人員走訪慰問農民工家庭,同時也能傳達出工會對農名工入會工作的重視度。對當地的招工企業與農民工市場的現狀與問題進行探訪,了解農名工對入會問題的態度與響應情況,借此掌握第一手材料,從而更能分析出農民工入會相關問題與難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更好地推動工會在未來的長足穩定發展。
農民工是工人階級的后備軍,是工人階級的新生力量,是社會主力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工會必須切實履行職責,樹立農民工也是自家人的意識,從服務、關愛、創新上下功夫,切實吸引農民工,建成農民工會員信賴、溫馨、貼心的“幸福家園”。
參考文獻:
[1]夏波光.農民工入工會尋求維權新途徑《中國社會保障》,2003(10)
[2]許嘉琛.推進建筑業農民工入會打造貼心的“職工之家”《寧波通訊》,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