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蕓+翟詩明
摘要:介紹了基層少數地方在畜禽養殖技術培訓中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區域現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畜禽養殖;基層;培訓技術;途徑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2-0022-02
畜禽養殖技術,直接關系著養殖業的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近年來,在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惠民、惠牧政策力度的同時,基層畜禽養殖技術培訓全力發揮積極作用,各地畜禽養殖數量、養殖規模和養殖質量取得了長足發展,畜禽養殖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是,基層少數地方在畜禽養殖技術培訓中,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尚未得到真正有效解決,嚴重制約了區域現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1 培訓時間過于教條
從基層了解到,少數地方畜禽養殖技術培訓時間安排缺乏科學性,沒有很好地結合畜禽養殖的特點特色,一般都集中在春季或農事相對閑少的冬季,并時常與“送科技下鄉”等活動相結合,“一陣風”、短行為的表現較為突出,致使一些畜禽養殖者懷疑技術培訓是在“作秀”或走過場。
2 培訓方式比較單一
少數地方的畜禽養殖技術培訓仍然是全縣集中或以鄉鎮為單位,采取拉橫幅、貼標語營造培訓氛圍,現場發放一些技術資料,然后請專家或者技術人員進行“填鴨式”授課。對于此種“老套”的培訓方式,占據一定比例的“80后”“90后”養殖者一般難于接受,甚至比較反感。
3 培訓內容依然陳舊
從基層畜禽養殖技術的培訓課上了解到,專家或者技術人員授課內容一般是基礎概念、基本常識,占據了大量篇幅和大量時間,廣大養殖者真正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飼養新理念、管理新模式、防疫新動向等沒有時間去講授。有的專家教授或者技術人員甚至倚老賣老,未準備新的相關知識,拿的講義是陳年舊稿或者濫竽充數。
4 培訓效果有待商榷
培訓的最終目標是提升養殖者的綜合素養。但是,在培訓工作中,較短的時間既傳授了豬、牛、羊、禽飼養知識,還傳授了疫病防治等諸多知識,培訓對象往往是不知道培訓的重點,越聽越迷糊,及時消化和運用就更是不可能。如此的培訓效果可想而知,培訓目標最終難以較好地實現。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前,現代畜牧業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畜禽養殖大場(大戶)和廣大散養戶對養殖技術培訓的需求,無論是時間、內容,還是師資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此,基層畜禽養殖技術培訓必須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才能滿足廣大養殖者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進現代畜牧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5 時間上要力求便民
時間就是金錢。從事畜禽養殖具體工作或者管理工作的人員都知曉,畜禽養殖業沒有節假日,養殖者365 d必須天天出勤,否則,畜禽就會“斷頓”挨餓、不利于生長。故此,對于基層畜禽養殖技術培訓時間的選定,要充分考慮養殖業的規律性和具體實際,多聽取養殖者的意見建議。筆者建議減少所謂的“淡季”或“春季”培訓,時間盡量安排在養殖者忙完一天飼養管理后的晚上,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方便廣大養殖者參與培訓。
6 方式上要力求多樣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是要進出互補。基層畜禽養殖技術培訓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讓培訓對象參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培訓或大專院校的短期培訓班學習。也可以采取“請進來”,請專家教授到縣、到養殖單位集中統一授課,從而達到“進出互補”學習效果。二是要內外兼顧。可采取組織培訓對象參觀區域內優秀養殖單位與學習區域外先進養殖單位好做法、好經驗的方式,實現取長補短、全面進步。三是要現場培訓。把培訓地點放到畜禽養殖場,專家教授或技術人員到現場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面對面”、“手把手”地傳幫帶,增強畜禽養殖者的動手能力。
7 內容上要力求精準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一是要重視基礎。基礎不牢則地動山搖。培訓要突出畜禽養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提高,特別是要強化“新”養殖者的基礎知識培訓,打牢創業、富業的理論基礎。二是要滿足當下。專家或技術人員應接“地氣”,務實地深入基層進行廣泛調研,摸清弄明養殖者當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針對其現實需要解難答疑。三是要拓寬視野。要通過宣講外地先進經驗、典型作法等事跡,積極拓寬養殖者的發展視野,提升其科學養殖素養。
8 結果上要力求質量
養殖技術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重,困難多,要求高。一是要強化培訓組織領導。各地應結合區域實際,組建培訓機構和領導班子,帶隊伍、強管理、促培訓。二是要強化培訓師資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才能創造一流的培訓業績。師資既要有專業大專院校的“名人”“大家”和優秀的基層技術人員,還應有養殖者極為熟悉的“土專家”“小能人”。三是要強化培訓對象管理。應指定責任心和事業心強的工作人員負責培訓對象的日常管理,確保參訓率、合格率均達到100%,培訓內容能真正深入人之心、踐于行。
9 長效上要力求規范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一是要注重頂層設計。各地應結合畜禽養殖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制定好畜禽養殖技術培訓的“中長期規劃”。同時,應充分考慮區域養殖業發展可能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完善年度培訓工作計劃和目標,確保培訓工作的頂層設計與時代同步、與發展同行。二是要落實培訓資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各地應將培訓資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并優先安排培訓資金,及時撥付到位,規避貽誤最佳培訓時機事件的發生。三是要健全政策措施。各地應健全培訓政策,建立各項制度,完善相關措施,并強化貫徹執行。要堅決摒棄“文本”主義,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紀律規范培訓行為,確保畜禽養殖技術培訓長期發揮建設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