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白燦輝
摘要:隨著畜牧業迅猛發展,畜產品交易頻繁,檢疫監管泛力,使輸入性疫情風險隱患加大,同時病毒變異加快,畜禽防疫病種增多,養殖場地凈化不徹底,畜禽綜合養殖技術水平不高,致使畜禽死亡率增高,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困難,如何繼續保證動物性食品安全供給,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新平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調查和思考,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新平縣
中圖分類號:X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2-0025-02
近年來,新平縣在市場經濟推動和科學養殖技術帶動下,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畜禽適度規模養殖迅速發展,養殖經濟效益顯著,已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但隨著地區間畜禽及畜產品產品交易頻繁,種畜禽引入檢疫監管難,養殖環境凈化不徹底,動物免疫空白點存在,場地消毒沒有形成常態化機制,總體養殖水平不高,生物隔離措施難落實,使動物疫病發生的風險依然存在,畜禽疫病死亡和非疫病死亡時有發生,且呈上升之態勢,如何規范處置病死畜禽,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動物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多年從事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多次參與該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現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旨在與同行交流。
1 新平縣畜禽養殖概況
新平縣轄2街道4鎮6鄉,人口為274 005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21 449人。全縣有豬存欄100~299頭的有131戶,300~399頭的18戶、400~499頭的有12戶、500頭以上的有15戶;雞、鴨存欄800只以上的有84戶;羊存欄30~49只的有517戶,50~99只的有647戶、100~199只的有181戶、200只以上的有63戶;牛存欄50~99頭的43戶,100~199頭的5戶、200~299頭的1戶、300頭以上的1戶。2016年1~9月,完成肥豬出欄36.68萬頭、生豬存欄32.47萬頭;完成肉牛出欄3.29萬頭、存欄9.95萬頭;完成肉羊出欄6.58萬只、存欄11.59萬只;完成家禽出籠389.94萬只,預計完成畜牧業現價產值8.56億元。
2 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部門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政策、資金、技術投入不足
目前新平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現狀是在養殖密集鄉(鎮)沒有組建無害化處理專業機構,無害化處理建設滯后,缺少焚燒爐、密封化尸池、固定處理場地、無害化處理規章制度、監督機制和經費保證,使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不規范,公共衛生安全隱患大。
2.2 科學養殖技術推廣運用有待加強
畜禽良種化水平高,但養殖管理技術落后,動物疫病錯綜復雜,規模養殖發展緩慢,散養方式依然是養殖業的主流,先進養殖技術難以與養殖生產相對接,畜禽養殖過程全進全出、免疫、檢疫、隔離、消毒等防疫技術措施難落實,使畜禽養殖疫病風險存在,畜禽死亡率升高,無害化處理數量增多,工作量加大。
2.3 重大動物疫病發生隱患依然存存,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任務加重
政府部門每年都組織春秋兩次豬瘟、牲畜W病、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禽流感等疫苗高密度免疫,有效控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然而畜產品流通活躍,病毒變異加快,各地檢疫監督不盡相同,輸入性動物監督管理難,疫病隨時有可能發生,新生仔畜及漏免疫畜禽處于未免疫保護狀態,動物診療整體水平不高,家畜常規病死亡也時有發生,畜禽無害化處理任務重。
2.4 農村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觀念淡薄
受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農村畜禽死亡時有發生,養殖戶一是將病死畜禽亂扔在村外的溝、河、壩塘等處,犬只隨意啃食畜禽尸首,造成環境污染和病原擴散;二是將病死畜禽剝食,使人畜共患病發病機率增高,危害人體健康;三是被不法之徒收購加工后流入市場,危及動物性食品安全。
2.5 病死畜禽無害處理監督管理有待加強
在嚴格處理不法商販收購、加工、銷售、轉移、運輸病死畜禽違法行為時,涉及公安、食藥、工商、動物衛生監督等職能部門,但各部門間缺少工作聯動機制,難以形成綜合執法合力,使進入流通環節的病死畜禽危害加大。
3 對策
3.1 強化組織領導,加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措施實施
建議縣級人民政府繼續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列入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民生實事工程來抓,突出處理設施建設,強化運行監督,通過業務部門組織畜禽養殖現狀調研、疫病發生風險評估,畜禽死亡率及處理措情況核查,綜合撰寫出《新平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實施意見》,并建議上級部門組織實施,從總體上規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行為,確保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達到預期目標任務。
3.2 狠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免疫密度和各項綜合防控措施落實,降低疫病發生率,減少畜禽死亡
在農村散養殖戶中全面組織實施好整村推進防疫模式和生豬“321”免疫新技術,牛羊W病免疫密度達應免數的100%,小反芻獸疫適時補免疫,禽流感免疫率達100%,春秋兩季防疫不留死角和空白村、空白戶,使畜禽常年處于免疫保護有效狀態,規模養殖戶堅持程序免疫和全進全出制度,并強化“免、檢、監、測、”和“早、快、嚴、小”處置措施,從根本上降低疫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從而減少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負擔。
3.3 推行科學養殖技術,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
繼續推行普及豬、牛、羊、禽科學養殖技術,在畜禽品種及養殖場地選擇、養殖設施配置、防疫措施及生物隔離區規劃方面,要全面規范具體,方便日常畜禽生產及疫病防控,著重落實好防疫、監測、檢測、消毒、病畜隔離等綜合防控措施,確保規模養殖場安全生產,降低畜禽死亡率。
3.4 建立嚴格執法機制
整合相關行政執法力量,嚴格依法行政,強化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意識和制度建設,對亂丟、亂拋病死動物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對亂丟、隨意處置、經營加工、轉移、運輸病死動物的養殖戶或從業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對情節特別嚴重的依法移交有關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3.5 落實農業政策性保險理賠與病死動物處理聯動掛鉤機制
把養殖戶的理賠申請與病死動物申報有機結合,保險公司憑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單進行理賠,沒有取得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證明的,一律不予賠償。
3.6 建立檢舉告發機制
各鄉(鎮)、村都設立病死動物舉報電話,落實電話接聽人員,確保24 h暢通。同時,建立鎮、村防疫員隊伍,加強防疫員培訓,充分發揮防疫員的作用,長期對其所轄范圍實施監管。
3.7 建立無害化處理設施
在養殖密集村組、結合新農村建設,建議設置相應的密封無害化處理池,把無害化處理列入村規民約,讓村民相互監督,保證無害化處理實施,同時也可規劃出適宜的場地作為深埋處理場。
3.8 加強宣傳、政策引導
要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現場會、宣傳欄、手機客戶端等載體,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宣傳,切實提高群眾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對規模養殖戶要上門宣傳,發告知書,簽訂責任書,細化責任,保證病死畜禽100%上報和無害化處理。
總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關系著畜牧業發展和動物性食品質量衛生安全,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農業部關于印發《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的通知要求處置,同時在政策,資金、技術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職能部門綜合執法,規范處置病死畜禽,確保公共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