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英
摘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闡述了新時期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S8-0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2-0027-01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畜牧獸醫農技推廣工作不斷發展,這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有效途徑之一,必須多角度加大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力度。
1 深化改革管理制度
在新形勢下,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存在一系列問題,管理制度落后便是問題之一,影響畜牧獸醫農技推廣事業持續發展[1]。在建設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過程中,中國必須立足基本國情,綜合分析各方面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深化改革已構建的管理制度,明確當下各級畜牧獸醫農技推廣機構自身性質、職責,根據地區各方面發展情況,對地區農民提供針對性的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促使畜牧業科技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各級政府部門必須積極參與其管理制度深化改革中,優化完善已構建的農技推廣體系,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優化利用相關技術,要以事業單位為媒介,優化對應的聘用以及上崗制度,促使各地區畜牧獸醫農技推廣工作、人員薪酬待遇處于統一化網絡結構體系中,促使農技人員端正工作態度,正確認識獸醫農技推廣工作,全身心投入其中。以此,借助合理化的管理制度,有效指導一系列實踐工作,促使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有重要的制度保障,進一步加快其建設步伐。
2 加大經費投入
從某種角度來說,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離不開充足的資金,否則,將無法落到實處,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相關部門機構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運用發展的眼光,全方位正確認識畜牧獸醫農技推廣工作,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優化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有效解決資金缺乏這一問題,確保其推廣體系建設有重要的資金保障[2]。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機構要合理分配用于這方面的經費,加大在軟件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配備無線網絡終端等,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信息化水平。此外,相關部門機構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構建合理化的畜牧獸醫農技網站,借助專業化系統,動態監督各方面情況,將一系列工作落到實處,準確預測當下養殖營銷具體情況以及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及時“預報、預警”當下各類動物疾病,避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相關部門機構要適當提高人員福利待遇,使其和他們的付出成正比,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畜牧獸醫農技推廣工作開展中。
3 綜合素質和扶持力度
3.1 注重獸醫人員綜合素質提高
在建設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過程中,離不開專業的獸醫人才,相關部門機構必須加大獸醫隊伍建設力度。具體來說,在日常工作中,相關部門機構要根據各方面情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根據獸醫人員綜合水平,制定“長、中、短”期人才培養方案,對不同崗位獸醫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引導他們學習最新知識、最新技能,優化完善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其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要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有效應對實際工作中各類突發事件,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相關部門機構要優化完善已制定的評價與激勵機制,對獸醫人員進行定性與定量評價,不斷激勵他們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同時,相關部門機構要注重各類專業獸醫人才的引進,要適當提高人員錄用要求,優化調整獸醫隊伍,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要通過不同形式留住獸醫人才,避免出現人才大量流失現象,在降低這方面成本的基礎上,科學建設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
3.2 加大多元服務組織扶持力度
對于畜牧獸醫農技推廣工作來說,其順利開展離不開世界范圍內各類組織機構發揮的作用。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通過不同途徑加大對多元服務組織扶持力度,通過不同形式做好宣傳工作,促使各地區農民畜牧獸醫農技推廣有所了解,多鼓勵各類組織機構參與其中,比如,農民合作組織,借助多方力量,進一步推動新時期這項重要的工作。政府部門可以圍繞各類組織,構建全新的服務網絡,對其提供優質的服務,促使畜牧獸醫農技推廣具有鮮明的“多樣化、社會化”特點[3]。
4 小結
在新形勢下,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至關重要,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相關部門機構必須從不同角度入手提高獸醫人員綜合素質,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深化改革管理制度等,有效轉換新時期畜牧業科技成果,有效滿足廣大養殖戶、農戶在科技增產方面的客觀需求,使其積極參與到畜牧獸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有效解決其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此,確保一系列推廣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上,促使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安泓霏.淺析如何加強我國畜牧獸醫推廣體系建設[J].吉林農業,2012(9):233.
[2] 安振彬.加快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推進畜牧業快速發展[J].吉林農業,2013(8):84.
[3] 孫 菠.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改善[J].當代畜牧,2013(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