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壽淇河鯽

淇河鯽魚產于鶴壁市淇河流域的河道、水庫、池塘等水域。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纂修的《淇縣志》水產鱗族中專門有淇鯽的記載。
《湯陰縣志》記載:“淇鯽體皆雙脊,形扁圓,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狀,湯暖,尤宜啜于冬日,昔在封建時代常有專差向皇帝貢獻,為三大貢品之一,頗受嘉評”,故“名聲大噪,馳譽南北”。
古詩中也有“以其為食,唯淇之鯽”的論述。自殷商(淇縣古稱朝歌,曾為殷商帝都)以來,歷代君王喜食淇鯽者甚多,明萬歷年間淇鯽也被列為貢品。
3000多年前的商紂王就“肉山酒海,獨鐘淇鯽”。淇河鯽魚燉出的湯汁呈乳白色,具有較高的滋補功能和療效。據《本草綱目》等醫學文獻記載,淇鯽具有強身益智、健胃補脾、催乳利尿、消炎止痢、軟化血管、延年益壽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