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王丹丹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從海陸布局,沿線交通建設必然當頭,而隨著沿線交通建設的推進,對于港口這樣的重要物流節點,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本文通過調研,分析煙臺港口物流發展的外部環境,從地理位置、貨種及貨源市場、集疏運系統、人力資源等方面分析煙臺港口物流發展的內部條件,綜合分析煙臺港口物流發展的機會與威脅、優勢與劣勢。
關鍵詞:煙臺港 港口物流 發展
2014年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要重點推進口岸基礎設施、陸水聯運、推進港口合作,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以及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等內容。“一帶一路”戰略,將帶動港口強勢崛起,擁有亞歐大陸橋的出海通道的煙臺港,面臨全新契機和空間。
一、煙臺港概況
煙臺港1861開埠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通航。隨著海外航線的不斷開辟,煙臺逐漸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之一,近年煙臺各港口加快培育出韓國仁川精品航線、日本綠色快航等特色航線,同時開通了南美、非洲、中東國際商品車滾裝運輸航線。
二、煙臺港港口物流發展外部環境分析
(一)政治環境
1、作為國務院[2011]1號文件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提出要形成以青島港為核心,煙臺港、日照港為骨干,威海港、濰坊港、東營港、濱州港、萊州港為支撐的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
2、2015年3月,在國務院授權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具體建設上明確提到重點加強煙臺等15個沿海港口建設。
(二)港口腹地經濟
1、直接經濟腹地
煙臺港直接經濟腹地主要是煙臺市及其鄰近地區。煙臺市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46.08億元。煙臺市內非金屬礦石、建材資源豐富、農產品、海產品養殖,水果、蔬菜種植加工,粉絲、理石、葡萄酒出口等產量大;韓國、日本在煙威地區投資輕工業、加工業、制造業等,都給煙臺港提供了大量的集裝箱貨源。
2、間接經濟腹地
煙臺港間接腹地為山東省北部沿海地區,包括濰坊市、淄博市北部、東營市、濱州市以及河南、河北、山西、陜西五省及鐵路、水運中轉延伸所及地區。同時,煙臺港與東北三省重工業基地隔海相望,與韓國、日本的交流也有明顯的地理優勢。
隨著腹地交通網絡建設的不斷完善,港口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傳統經濟腹地的范圍已經被打破,上述范圍也是與相鄰港口如青島、威海、日照、以及大連等共有的腹地。
(三)環渤海港口群競爭分析
1、青島港
青島港位于山東半島的東南部,東臨黃海,遠眺韓國、朝鮮、日本等國,地理區位條件優勢明顯,目前是世界最大綜合性港口之一。青島港港內可供航行水域寬廣,碼頭泊位水位較深,且口小腹大、縱深性良好,處于溫帶海洋氣候帶,港口內部水域四季不凍不淤,可持續通航。
2、日照港
日照港位于膠東半島的南側,膠州灣的西南方位,東臨黃海海域,南北兩面分別于連云港和青島港相鄰,與日本、朝鮮半島隔海相望,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日照港處于溫帶海洋氣候區內,灣內水域開闊、水位深、不凍不淤,而臨港陸地寬闊,是天然的深水港。日照經濟腹地縱深廣闊,運輸需求旺盛,集疏運高效便捷,海上航線可達世界各港,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3、威海港
威海港位于黃海北部、山東半島最東端,南臨黃海海域,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是距離韓國西海岸最近的港口(距韓國最近約440海里)。港口水深海闊,氣候溫和,終年不凍不淤,受風浪大霧影響較少,建港條件優越。
4、總結
與上述主要的競爭港口相比,煙臺港處于膠東最北端的狹長地帶,基本上處在夾縫當中,地理位置處于劣勢,陸上腹地不如青島港和日照港,海上腹地不如威海港。總體來看,煙臺港在其主要貨種如鐵礦石和煤炭方面,與青島港和日照港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個利好因素是,德龍煙鐵路德大段線貫通,并與大萊龍鐵路順利相接,將使得煙臺港貨物承攬能力有所提升,并推動煙臺港腹地向中西部延伸。
三、煙臺港港口物流發展內部環境分析
(一)地理位置
煙臺港地處山東半島半島北側,扼渤海灣口,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一衣帶水,位于東北亞國際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中國沿海南北大通道同江至三亞的重要節點,環渤海及東北亞國際經濟圈最佳中轉基地港。
(二)基礎設施
煙臺港集團現轄芝罘灣港區、龍口港區、蓬萊港區和西港區四大港區,控制著山東半島北部百余公里深水岸線資源,成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港口集團。擁有各類泊位9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59個,最大水深28米,碼頭岸線總長1.9萬米。
(三)集疏運系統
從港口集疏運輸網絡來看,青煙高速加強了與青島港的聯系,而煙大輪渡的開通縮短了其與東北港口群的聯系時間,提升了其港口物流輻射范圍;伴隨“煙臺-龍口-德州”鐵路線的升級改造和“青島-煙臺-威海-榮成”城際高鐵線路的開建,進一步加強了煙臺港與周圍港口之間的聯系;而隨著萊山和潮水兩大機場的改造升級完成,將大大縮短煙臺港物流的集疏運輸時間。煙淄輸油管道,東起配套完善的煙臺港西港區,西至淄博、東營、濱州等多家煉廠。
(四)貨源市場分析
煙臺港基本構筑起以鋁礬土、煤炭、油品三大骨干貨源為規模支撐,化肥、木材、鋼鐵、糧食等特色貨源為效益支撐的貨源保障格局,繼續保持了大宗骨干貨源優勢。
(五)科技條件
近些年來煙臺港一直注重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設,但與上海、天津等大型港口相比,在集裝箱裝卸系統信息化程度、港航EDI化程度等設施上還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客戶特別是國際客戶的需求。
(六)人力資源
煙臺港集團當前存在較嚴重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人才結構不合理,港口最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存在較大缺口,沒有形成一支引領企業發展的高級專業管理者隊伍。
四、煙臺港港口物流發展SWOT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煙臺港港口物流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和外部機遇,如何最大限度地將內部劣勢和外部威脅轉化為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是煙臺港發展港口物流面臨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馬玉成,尹傳忠.“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的策略研究[J].中國水運,2015.
[2]楊瑞,李學工.山東構建港口物流商業生態系統新思路[J].中國港口,2016.
[3]劉東文.山東半島港口物流發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徐紅梅(1982-),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王丹丹(1982-),女,山東威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流動人口管理。
課題來源:
煙臺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煙臺港口物流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