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全美
摘 要:隨著企業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企業工會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工會在企業經濟建設上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通過穩定人力資源發展根基,能夠進一步推進企業的現代化改革和創新。本文針對新常態下企業工會工作的意義、常見問題及強化方法進行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 企業 工會工作 勞動關系 利益 創新
企業工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廣大企業員工根本利益的代表。隨著企業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企業工會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企業工會權益“維護者”和“代表者”的作用愈加鮮明,工會會員和職工所處的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
一、新常態下企業工會工作的價值意義
企業基層工會工作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相互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下,企業面臨著改革力度大、競爭壓力高、社會效應廣的發展現象。企業在內部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上,脫離了單一的發展模式,開始沿著多元化和多樣化不斷拓展。這些問題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工會的工作難度,使工會組織建設而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發展局面。
二、新常態下企業工會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1)對工會工作的認識薄弱
工會工作直接作用于廣大企業職工,而非產品質量、經營渠道、銷售業績上。相比較之下,企業工會工作作用屬于“隱形”的。因此,很多企業管理者都認為企業工作只是簡單的面子工程,沒有實際效應,不需要進行較多的關注和培養。即使是開展了一些工會活動,也是簡單的文體娛樂、教育培訓等等,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工會工作的重要性,對工會工作的發展效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2)工會自身組織能力不足
對于工會部門的工作質量而言,企業基層工會人員無疑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在實際的企業工會工過程中,工會隊伍自身的發展遭遇瓶頸。工會干部往往由他人兼任,沒有較為專業的工會人員。導致企業基層工會戰斗力弱化,工作專業性不足。在教育培訓、績效考核等方面,企業管理者者對工會人員的深化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3)工會活動的意義欠佳
對于企業來說,工會活動的開設需要和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相輔相成。不能單純的“因為活動所以活動”。從目前來看,很多工會管理者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容易和實際的工作形成矛盾。一些企業職工本身面臨的可能就是高強度的工作,如果工會人員再利用晚間休息、星期天等時間去組織一些活動,那么會使工會工作成為員工的負擔。因此,工會活動的設計如果不夠合理,那么會失去員工的尊重和支持,缺乏存在的意義。
三、新常態下增進企業工會工作方法的策略
(1)加強企業工會制度化建設
首先,企業管理者要立足實際情況,轉變對工會工作的發展意識。要從規章制度上入手,增強企業工會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學化。要將工會管理工作和企業改革創新融合起來,深入開展職代會、企業業務公開評審、企業民主管理監督等等,使工會工作能夠處于一個和諧、融洽、積極的發展氛圍之中。
其次,工會管理者要以企業職代會做基本的民主管理模式,將勞動合同制度、集體制度牢牢確立,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推進企業工會的制度化建設。例如,某企業面臨單位改制改革的風口浪尖,為了穩定企業員工的思想,企業工會人員開展了“企業改制發展,全員獻策謀共建”主題研討活動,廣泛征集企業員工特別是一線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就企業民主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并通過評議、審核、研討、推行等一系列的制度,進一步實現了企業工會工作的制度和完善。
(2)拓展工會活動的發展成效
對于企業工會工作人員來說,工會活動的發展方向不限于體育娛樂、文化藝術方面,還可以體現在業務培訓、民主研討等多個方面。工會管理人員要從最大限度上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拓展工會活動的發展領域。對職工最關心和最希望解決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的歸納和反映。積極開展各項調查互動,使“工會”能夠真正成為職工群眾的代言人。要利用一系列活動,例如年會、先進模范表彰大會、業務能力培訓等活動,加深對員工職業技能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化解企業內部出現的各項矛盾,使企業管理者、職工和工會人員之間形成良好的協作能力。
要在人文環境上,使工會要扮演員工“娘家人”的角色,做好節日期間到基層一線工人群體中“送溫暖”活動、到大病致貧的員工家庭中進行經濟幫扶活動,組織企業大齡單身員工開展“鵲橋會”等活動,關注和關心企業員工的真實想法。對于離退休的企業職工,可以通過組織茶話會、座談會等形式,汲取老同志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提高企業工會工作的發展質量。
(3)真抓實干突出工會隊伍實效
企業工會要保持真抓實干的發展勢頭,組建一支“接地氣、通人氣”的工會工作隊伍。定期深入了解企業基層員工的思想情況,了解實際情況中存在的問題。真實的反映員工的訴求和心聲,最大程度上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企業不同部門、不同小組之間的民主管理。抽調一部分的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參與到集體意見審議之中。進一步實現民主管理制度和工會管理制度的雙向融合。除此以外,企業工會隊伍還要做到與時俱進、謀求創新,對《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保持深刻的了解。在工會活動的組織性和專業性上不斷加強,切實履行企業工會隊伍的專業職能。
四、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工會管理者只有做好企業內外、上下的各項輔助,才能進一步優化企業工會的組織結構,為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構建新的發展目標,應對企業產能過剩、效益低下、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最大限度的發揮工會工作的輔助性,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創新的發展成效。
參考文獻:
[1]魏安慶改善鋼鐵企業工會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山東工會論壇,2016(22):28-30.
[2]李偉國企工會政工工作路徑優化的實踐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5(8):35-3.
[3]胡海平,徐 翡.做好新時期企業工會工作的基本思路[J].企業家天地,2014(10):100-101.
[4]昌秋宇.如何加強油田企業工會建設[J].現代企業文化,201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