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丹
亦邪亦正水葫蘆
文/汪丹

水葫蘆的花呈喇叭狀,花瓣正中心生有一個明顯的鮮黃色斑點,很像孔雀尾巴上的翎斑,非常漂亮。
在我們國家的水生植物中,恐怕沒有什么植物會比水葫蘆的名聲更差的了。每到夏天,水葫蘆成為“綠害”、霸占航道的新聞屢見不鮮。沿河流域的人們又是用釘耙撈,又是用漏網拽,必欲除之而后快。

水葫蘆又叫鳳眼蘭、水浮蓮,是一種浮在水面上生長的草本植物。它的葉片圓溜溜的,呈深綠色。事實上,水葫蘆最早引起人們的注意,就是因為其美麗的外形。水葫蘆原產于巴西,1844年在美國舉辦的一次博覽會上,它的身姿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被稱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從那以后,水葫蘆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開始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
可是,原本如此受人青睞的水葫蘆后來是如何變得惡名遠揚了呢?這一切都源于水葫蘆超快的生長、繁殖速度。水葫蘆是所有水生植物中生長、繁殖最快的一種。除了通過種子進行有性繁殖之外,它還具有強大的無性繁殖能力:水葫蘆的莖下有很多腋芽,這些腋芽能夠不斷生長、發育成為新的植株。它的枝條很長,又嫩又脆,而一旦斷裂,分開的兩部分又各自成長為一棵獨立的植株……
水葫蘆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小小一株水葫蘆,在短短5天的時間里就可以擴展1倍,8個月內就能繁衍出60萬株!而且,水葫蘆的葉片很密集,占領水面后,幾乎完全擋住了陽光,使水下的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進而導致魚蝦等水生動物因為食物缺乏而數量驟減。水葫蘆的植株很稠密,被它們占據的水域,船只也很難自由行動。
被引進到世界其他地區之后,失去天敵的水葫蘆很快泛濫成災,竟然成了很多地區久治不愈的“頑疾”。就這樣,本來被當作美化生活好幫手的“水葫蘆”名聲一落千丈,甚至被列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其實,水葫蘆并非一無是處,它全身可都是寶呢!除了外形漂亮之外,水葫蘆還是一種富含氨基酸的“綠色食品”,它的花和嫩葉可以直接食用,味道清香可口,很像我們常吃的小白菜;它還有不小的藥用價值,清熱解暑,曾經有人以水葫蘆為原料生產過一種功能飲料,在酷夏上市,一下就銷售了十多萬瓶;水葫蘆也是很好的造紙和家具原料,用經過特殊加工的水葫蘆編制成的家具和裝飾品,能分解房間里的有害氣體,從而凈化環境。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水葫蘆還是一位能力超群的“環保戰士”。在所有的水生植物中,水葫蘆的吸污能力是最強的。它在生長的過程中,能夠吸收水中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和汞、鎘、鉛等有害物質,凈化含有機物比較多的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的效果尤其理想。

水葫蘆的根和浮在水面上的葉子之間有一段膨脹的莖,就像一個胖乎乎的葫蘆。
由此看來,外形美觀、用途頗多的水葫蘆之所以名聲欠佳,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人們處理不當造成的啊!如果能夠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合理利用,相信水葫蘆一定能夠重新成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