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主任張廣安:中國養豬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015年中國豬肉產量5 487萬噸,占肉類比例63.6%。2015年中國能繁母豬存欄4 455萬頭,比上年降低3.7%。全國生豬養殖規模比重變化情況如下:存欄500頭以下的豬場占比由2007年的74%下降到2014年的58.2%;存欄50頭以下的豬場占比由2007年的48.7%下降到2014年的29.2%;存欄10 000頭以上的豬場占比由2007年的3.7%提高到2014年的9.1%。
2016年中國豬肉出口21.95萬噸,豬肉進口286.66萬噸,創歷史新高。與上年比2016年豬肉進口量增長率達到150.7%。
對養豬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政策導向、布局調整、環境保護、豬肉貿易、技術升級、食品安全。中國養豬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包括:區域性養豬逐步形成;養豬逐步實現規?;?、標準化、規范化、生態化、資源化、農場化、信息化;互聯網和物聯網對養豬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養豬多種發展模式并存,各種形式的產業鏈逐漸建立;食品安全越來越得到重視;動物福利也逐步得到關注。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養豬布局作了明確調整,“區域養豬”正在形成。
注重環境保護是未來養豬業的大趨勢,中國養豬業者必須遵守《環保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因此,中國養豬面臨如下挑戰: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大部分在該區域內的豬場將被拆除;養豬場環保投入加大,運營成本上升;豬糞尿處理難,制約了規模養殖的發展。環保問題是養豬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必須認真面對盡快采取措施,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環保拆遷要有序進行。
因此,在環保壓力下的養豬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做法為:禁養不等于不養;限養不等于少養;適養不等于亂養。禁、限養區的劃定要成為養殖布局的調整的契機,使養殖布局科學、規范、合理。豬場拆遷要成為養殖企業升級改造的契機。使養殖、技術升級,效率提高。環保拆遷要有序、規范、合法、合規。
環保壓力下中國養豬業發展的基本原則為:禁養拆遷—要有相對合理優惠的政策;限養改造—要有科學合理規范的標準;適養發展—要有科學合理的規范布局。
養殖廢棄物處理與環境保護措施:糞便資源化利用是根本解決之道;種養結合—最現實、最行之有效的辦法;生態循環—最科學、最根本的解決之道;畜糧結合、畜果結合、畜菜結合—發展生態養殖:即利用土地流轉政策,購買、租種土地—先建設農場,后養豬,戰略轉移。確實無法解決環保問題,就應盡快轉變思路—走、轉為上策。
產業鏈升級將成為新趨勢:一、生豬養殖企業:(1)建飼料廠、屠宰加工廠、進入肉類銷售終端;(2)在養殖基礎上搞生態養殖、觀光畜牧業養殖拓展。二、產業鏈的優勢:(1)優化資源配置,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創企業名牌提升企業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2) “多點”盈利,規避風險。三、重視食品安全是大趨勢:(1)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目標:到2020年,農獸藥殘留限量指標基本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實施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2)農業部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2005年已開始進行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試點。
2017年對中國生豬養殖的影響因素有:環保拆遷,同類產品替代,豬產品進口,飼料原料價格。
2017年中國養豬業及生豬行情變化趨勢:與2013~2015年相比,產能恢復緩慢,與前期高點雖有較大距離,但仍將繼續緩慢增長;由于仔豬價格下降幅度較大,近期雖有逆轉但若無大的疫情影響,難以改變下降趨勢;2017年生豬價格仍將繼續緩慢下降;種豬市場形勢將繼續趨好:依據種豬價格上漲規律“二元豬——祖代種豬——原種豬”,二元豬仍有較大盈利空間;祖代種豬和原種豬價格將有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