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中國養豬市場形勢、挑戰及未來展望

中國養豬業當前形勢:
一、豬肉產量下滑,生產結構發生深刻變化:1.豬肉產量連續2年下降。2.傳統養殖方式受到挑戰,規模化程度在不斷提高。3.豬肉消費量增長率下滑,消費結構改善,消費渠道逐步改變。4.宏觀環境變化下消費增速緩慢。5.熱鮮肉依舊占據我國豬肉消費的主導地位,冷鮮肉消費比重在提高。生鮮豬肉銷售渠道發生深刻變化。
二、豬肉價格在波動中前進,2007年起波動加劇:1.2008、2011和2016年豬價波峰創新高;2.豬周期延長,(1)豬肉進口量創新高,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豬肉進口國。(2)玉米政策調整降低了飼料成本,但生豬飼養成本長期看漲。(3)養豬收益連續2年保持較好水平,2016年創歷史最好水平。(4)生豬流通方式由傳統收購向跨境電商平臺轉變;3.生豬屠宰及豬肉生產情況,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共計屠宰生豬2.09億頭,按照定點屠宰企業的總屠宰能力8.5億頭計算,產能利用率僅為25%,生豬屠宰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嚴重;4.居民豬肉消費量:2000、2007、2011、2015、2016年豬肉消費量均下降;5.生豬價格情況:在波動中前進,2007年起波動加劇。6.生豬養殖收益:處于近幾年最好水平;7.養豬業面臨的挑戰:(1)飼料成本過高。(2)養豬效率低使生產成本增加。(3)生產規模化程度、專業化程度低影響收益。(4)進口豬肉仍維持高位,給我國豬產業帶來深刻影響。(5)環保政策帶來的深刻影響。(6)疫病風險增大;8.養豬成本的影響因素:(1)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較高,推高飼料成本。(2)飼料轉化率較低。(3)有效仔豬供應能力較低。(4)死亡率較高,提高生產成本。(5)生產規模化程度、專業化程度低影響收益。(6)經濟發展的同時,雇工工資增長,推高人工成本;9.環保壓力大:養豬業在中國農牧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國豬存欄量和豬肉產量居全球第一,不規范管理的養殖業對環境帶來污染。這些污染包括:糞尿、污水對環境的污染,臭氣對空氣的污染,氨、磷、銅、砷和硒污染土壤和水源;10.病原性微生物的污染,2014年元月開始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規模化養殖提出了更高的限制性標準,要求各地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排污按規定管理,更加深、加大了行業的挑戰。
未來養豬業的幾大變化:1、區域布局調整,行業向規模場發展,2018年開始產量有望繼續增加,保持中等增速至2020年前后;2、消費量增加,深加工豬肉消費量占比提高;3、中大養殖場和集團化的養殖場占比增加,小戶、散戶養殖占比減少;4、2017年生豬供應能力預期恢復,豬肉產量預期增1%左右,二季度預期同比增加;5、養豬成本趨降,但仍將高于美國等主要豬肉出口國;6、玉米新政下,玉米價格難再恢復到新政之前價格;7、飼料轉化率將提高;8、有效仔豬供應能力提高;9、死亡率將下降;10、生產規模化程度、專業化程度提高;11、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將為抵消人工成本的上漲帶來機遇;12、經濟發展,雇工工資增長,提高人工成本;13、環保成本將增加生產成本,但循環農業將資源再利用從而增加收益,可部分抵消環保成本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