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可 編輯 | 吳穎
假如“比娃”傷害了你
文 | 小可 編輯 | 吳穎
在大多數情況下,老人比的不是娃,而是自己的面子。如果能讓老人正確地意識到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自家娃也有很多獨特的資源優勢的話,老人就會在“比娃”時淡定和理智許多。同時再輔以一起制訂的改善方案,“比娃”也許還能變成一件好事。
隔代育兒中,爸媽白天要上班,娃多是老人帶,“比娃”是很常見的事。有些老人甚至把“比娃”已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感覺自家娃“實力”欠缺后,就會開始抱怨寶爸、寶媽的教育失職,或者是對寶寶嘮叨不休。
老人愛“比娃”,結果可能會使寶寶、寶爸、寶媽都受到傷害,所以一定要積極、科學地解決問題,讓育兒隱患盡早消失。

鏡頭回放:慢熱的樂樂
2歲的樂樂是個慢熱寶寶,年輕父母工作忙,平時由外婆帶。小區舉行寶寶活動,外婆希望小家伙借此機會多結識一些小朋友,可樂樂卻從始至終都躲在她身后。平日里相交不錯的美美奶奶見狀,一邊鼓勵樂樂去和小朋友玩,一邊夸起了自家寶寶:“你看,我們家美美就是情商高,這么一會兒就結識了這么多新朋友,孩子還是要外向一些才好。”樂樂外婆聽了,心里越發感覺不舒服。晚上,外婆召開了緊急家庭會議。
年輕父母的應對方案
自家寶寶被人比了下來,老人臉面掛不住,但他們更擔心的是自家的教養出了問題。此時,寶寶的年輕父母應該學會巧妙化解長輩的憂慮,讓老人意識到養育中的很多事不具可比性。
●告訴老人慢熱寶寶的優勢
媽媽可以和老人聊聊慢熱寶寶的優勢。比如這樣的寶寶是因為天性更謹慎,喜歡多思考,在通過觀察周圍的一切得出屬于自己的結論后再行動。從這方面說,慢熱寶寶將來做事會更有主意,內心也更強大,不易受環境影響,沒什么可擔心的。而且這樣的寶寶將來會經過謹慎判讀和長時間觀察才交到朋友,會更加珍視,友誼相對會更持久,老人不用擔心寶寶交不到朋友。
●請“專家”支援
老輩人通常更相信“權威”的意見,如果專家說慢熱不是教養疏忽,而是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老人估計會更容易認同。所以年輕父母可通過一些書籍上的專家言論告訴老人,慢熱寶寶并不是自我封閉或者等同于膽小、懦弱;外向寶寶和慢熱寶寶的交往規律等,讓老人打消擔心,有時這個過程會很長,長到讓長輩有些著急,但絕不是教養出了問題。
●用生活中的事實說明
媽媽可借由寶寶在家里的表現和老人聊聊,寶寶并沒有交流障礙。對于熟悉的人,他們是開心果,可以很快地融入其中,只是他們適應新環境有些慢,但不等于拒絕交友,或者社交能力差。相反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機會,讓老人發現自家娃更善于傾聽,善于敏銳地感受到他人情緒變化的一面,用事實說服和引導老人發現孩子的優勢。

改善方案
在安撫和引導老人的同時,年輕父母要肯定老人發現的自家在養育中的各種不足和小問題,一起制訂具體的改善方案,以幫寶寶更好地成長。
1 提前預熱
讓寶寶提前了解要做的事,有助他們更好地判斷和思考。可以告訴外婆,以后帶寶寶參加集體活動可提前告訴寶寶去干什么,會遇到什么。比如告訴寶寶那里會有很多小朋友,大家都想和他做朋友等。還需要為寶寶準備一些小玩具,告訴他可以用來和小朋友交換或者一起玩,以結識更多的好朋友。當寶寶有了心理準備后,會更有安全感,也會對陌生場合更具掌控感,能比較快地融入其中,不會從始至終都躲在外婆身后,而辜負了外婆對他的期待了。
2 不強迫,慢慢來
要提醒老人,家有慢熱寶寶,大人的情緒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避免被外界情緒所感染,用急躁的心態催促寶寶馬上融入新環境,或者責怪寶寶,會導致慢熱寶寶感覺到更不安全,融入更慢,甚至會哭鬧著要離開。告訴老人可以按照難度鼓勵寶寶慢慢來,比如參加集體活動時,先去找原來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再由熟悉的小朋友穿針引線去認識新的小朋友。

鏡頭回放:確實疏忽了閱讀培養
奶奶帶小欣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歡歡和小欣同齡,都3歲,兩個小朋友沒一會兒就玩到了一起。小欣拉歡歡去她的小書房,介紹她看有趣的繪本,可歡歡對閱讀完全不感興趣,還要求去玩過家家,一本書都不肯看。朋友對小欣奶奶說:“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爸媽是不是忽視了這方面啊?”想想平日在家,小欣的確不看書,兒子、兒媳婦很少給孩子拿著書講故事,想到這兒,老人覺得這方面確實比輸了。

年輕父母應對方案
寶寶的早期閱讀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事。對于老人帶回來的這種比較,爸爸媽媽絕不可護短,一定要積極認識到自己的養育缺陷,有效改善。
●感謝長輩提醒
閱讀可以提升寶寶的理解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新鮮事物,激發好奇心,對未來的學習能力的確也十分重要。此外,親子共讀也是提升親子關系和陪伴質量的重要方式。所以,當長輩通過比較指出自己的養育失誤時,寶爸、寶媽首先要感謝這種善意的提醒,切不可敷衍對待,甚至認為這是長輩多事。
●反思自己的不足
當年輕父母意識到自己真的忽視了寶寶某方面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后,不要想著立竿見影地改變一切,比如突然給寶寶買了一堆書,開始強行讓寶寶閱讀。更不要進行差距想象,臆想自家寶寶已被別人的寶寶落下了。養育中任何過于焦慮的心態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無形中還會導致家庭的緊張氛圍升級。可以先從自身角度想想為什么會忽視了閱讀,是自己就沒有閱讀習慣,還是沒有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想改變這種狀態,年輕父母首先要做些什么:了解一些兒童閱讀的知識,準備一些能激發寶寶閱讀興趣的書籍等。
改善方案
意識到養育中出現缺失,一定要克服焦慮和擔憂的心理,更不要相互埋怨。只要大家意愿一致,共同努力,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1 打造老幼皆宜的閱讀環境
因為平時老人帶寶寶時間多,寶爸、寶媽可以和老人一起商量,怎么打造一個小閱讀角,是寶寶喜歡的氛圍,老人待在那里也很舒適。開始可以不強迫寶寶去那里讀書,老人和年輕父母自己可以經常去那里閱讀,引起寶寶的注意和興趣。最后把給寶寶買書、擺書、裝點小玩意兒等事交給一老一小去完成。
2 增加親子共讀時間
閱讀興趣肯定是要靠培養的,因此年輕父母可以和老人商量每天留出固定的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讀書。比如午睡前由老人來讀,晚上爸爸或媽媽來講睡前故事。休息日年輕父母可以多帶寶寶去書店或圖書館,讓寶寶接觸到更多種類的書。不過建議不是專門去給寶寶買書,而是全家一起去買自己喜歡的書。還可以在買的過程中讓寶寶給意見,告訴寶寶自己買的書是什么內容的。這樣在以后的親子共讀中,也許就不僅是在講繪本故事,還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正在讀的書的內容呢!

鏡頭回放:沒有對錯的想象力
嬌嬌和陽陽同在一家幼兒園。一次幼兒園的公開課,兩位奶奶代替忙碌的年輕父母出席。老師向家長展示了寶寶們的畫作。嬌嬌和陽陽畫的都是大海。嬌嬌憑想象畫了大海中的魚,而陽陽的畫卻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將大海涂成綠色,太陽畫成粉色。老師表揚了嬌嬌的畫作充滿了童趣的想象力,也被在場的其他家長稱贊不已。陽陽奶奶的心里卻像打翻了五味瓶,回家便責怪了一下午陽陽連畫都畫不好,等陽陽媽媽一回家就埋怨陽陽媽媽對寶寶的想象力培養不足。
年輕父母應對方案
孩子的想象力確實有差別,但其實想象力的評估有很多維度,并不局限于某一個方面。孩子的世界有時候真的很難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
●讓寶寶還原真相
陽陽媽媽沒有回應奶奶的話,而是先拿起了陽陽的畫,讓陽陽給大家講講他畫的是什么。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本來有點沮喪的陽陽開始描述自己的想法,原來他畫的不是大海的顏色,而是想讓大海上漂滿綠色的海藻,這樣小魚就不愁沒吃的東西了。他畫了粉色的太陽,是希望不用那么曬,能和小朋友開心地在沙灘上玩。說到這里,奶奶才恍然大悟,開心地笑起來。
●不當場評論孩子
在這次“比娃”事件中,年輕父母最應該和長輩好好溝通的是不當場評論孩子這件事。包括就算在比的過程中,確實是自家娃出現了問題,也不能當場貶低孩子,更何況大多數比是毫無意義的。當場指出或評論孩子的缺點,會毀掉孩子的自信,甚至比出心理障礙。可以和老人商量,任何“比娃”失敗,回來和年輕父母怎么發泄都可以,但在孩子面前,還是要表現得沒事人一般。
●勇敢地堅持觀點
在養育中,當今年輕父母接受的是更新、更科學的育兒理念,也許和老人舊有的育兒觀確實不同了。像這次繪畫的事,陽陽媽媽就接受了更新的理念,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創作,而不必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模式,但奶奶卻還沒有轉變過來。在這種局面下,年輕父母應該堅持自己的養育方式,但可以通過好的方式,讓老人改變固有的評判,爭取到老人的認可。
改善方案
其實老人重視寶寶的想象力發展,是件好事。在隔代育兒中,年輕父母應該主動給老人提供更多實際幫助,如果老人有方法,其實很愿意在育兒團隊中發揮更大作用。
1 如何啟發寶寶
孩子平時多是和老人在一起,年輕父母可提示老人多用提問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觀察和思考狀況,比如外出時多問問寶寶看見的花朵是什么顏色的,有沒有香味,這樣也能幫助寶寶擁有一雙善于發現新事物的眼睛,更好地提升想象力。告訴老人如何和寶寶交談能培養寶寶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比如看見小鳥落在樹枝上,可以讓寶寶想想:小鳥是在等什么人嗎?小鳥飛走了是去哪里了,從而讓寶寶隨意發揮想象力。
2 準備更多工具
多動手創作、學會用圖畫表達,確實有利于寶寶想象力的發展,年輕父母可幫老人多準備一些實用工具,比如家里的小黑板、創作墻,外出時可攜帶的畫筆、小本子等。老人帶孩子外出的機會多,告訴老人只要寶寶想畫畫、創作,就可停下來讓寶寶自己“創作”一陣。有了這樣的道具,寶寶在畫畫的同時老人也可稍事休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