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近日發布首份《京津冀“互聯網+政務”發展研究報告》。該報告以習近平總書記“2·26”重要講話發表3周年為背景,對京津冀“互聯網+政務”發展情況進行回顧梳理,并進一步展望其發展前景。
(一)京津冀政務新媒體指數
北京政務新媒體排行中,@平安北京系唯一一個評分在90分以上的“尖子生”,且同時囊括了傳播力、服務力和互動力三個單項指標的冠軍,實力問鼎本榜。@北京地鐵在服務力方面表現較佳,排名第二。@氣象北京位居第三。
天津政務新媒體排行前三名分別是:@天津交警、@平安天津和@天津發布。天津公安系統表現強勁,占據本榜6個席位。交通類和團委賬號也有不俗表現,分別占據本榜3個席位。
河北政務新媒體整體表現較為均衡,各類賬號得分情況差距較小。排在榜單前三位的分別是:公安類賬號@唐山交警、團委類賬號@石家莊共青團和旅游類賬號@河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就單項指標而言,@唐山交警傳播力效果最強,排名第一。@河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在服務力方面表現較好,摘得第一。@保定檢察2014互動力單項指標得分最高。
(二)京津冀“互聯網+公共服務”指數
京津冀“互聯網+公共服務”指數榜單顯示,京津冀三省市在互聯網公共服務的發展上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北京、天津與石家莊分列前三。不過,目前三地發展水平也呈現出一定差異。天津在新型教育服務方面,得分與北京比較接近。河北方面,各市之間的發展水平則較為接近,廊坊、邯鄲、秦皇島等地方在大數據交通治理、交通運輸服務品質以及在線醫療等方面,也有突出表現。
值得關注的是,京津冀在“互聯網+公共服務”的發展上,逐漸出現分層現象。通過觀察京津冀“互聯網+公共服務”指數2016年1月至9月的變化發現,北京、天津、河北的石家莊與廊坊分別處在100分、80分以及50分左右的層級,其他城市則多處于30分層級。
京津冀公共服務與消費協同發展
1. 公共服務:
京津冀三地落差過大問題正緩解
公共服務落差過大,是制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出短板。3年來,北京在加強與津冀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來自中國社科院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協同發展取得成效,75%的受訪者感受到了交通一體化帶來的出行便利。
京津冀協同發展3年,帶動大批北京企業向河北、天津投資,給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據《人民日報》報道,河北高碑店承接了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十幾座巨大的農副產品庫房、交易大廳已具規模,吸引了5000多家商戶。京津冀醫療合作,讓3地醫務工作者像走親戚一樣勤了起來。《京冀張醫療衛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在北京醫療資源的支撐下,張家口地區的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優質醫療服務。
2. 交通與出行:
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的骨骼和血脈系統,是需要率先發展的重點領域。3年來,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熱詞。
2015年年底,津保鐵路開通,京津冀鐵路網上這短短“一橫”——150多公里,拉近了天津、保定、石家莊、秦皇島等許多城市間的距離。截至2017年2月12日,運營一年多的津保鐵路已運送旅客815萬人次。
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敲定,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以京津石三大城市為核心,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縱四橫一環”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絡。這張密密麻麻的網,將覆蓋、連通每一個區域的中心城市、重要城鎮和主要產業集聚區。
3. 消費:
京津冀三地互動消費圈初步形成
隨著京津冀交通、旅游等配套設施的日益發達,三地間居民的互動購物、旅游、度假等消費形式也逐漸成熟。白溝的箱包、肅寧的裘皮、香河的家具、天津佛羅倫薩小鎮的名品折扣服裝……這些地區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特色商品生產、流通交易的產業鏈,成為助推京津冀三地居民互動消費的新載體。
加強“互聯網+政務”建設
打造京津冀智慧城市圈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簽署了涵蓋“放管服”改革內容的協同發展戰略合作10項共識,以機制協同、結果互認為重點,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統一系統平臺,共同推進三地政務工作協同發展,努力實現政務服務便利化、同城化。與此同時,如何通過互聯網提高三地政務服務能力、加強三地政務協同能力,乃至如何以利用互聯網賦能京津冀發展、打造智慧城市圈,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潛在的挑戰。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1. 基于“互聯網+”打造京津冀政務服務矩陣。在各自政務新媒體梯隊的基礎上,以公安、交管、交通、醫療、民政、司法、人社、教育、住房、城管、環保、生活繳費、文化生活等橫向領域為切口,打造政務服務矩陣。
2. 建設京津冀政府網絡數據庫與公共服務產品。以“共享”為關鍵,建設政府基礎信息數據庫,打造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進信息互聯互通。以“整合”為保障,加快整合現有網絡平臺,優化整合線上線下兩種資源,實現集約節約發展。
3. 加速京津冀三地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基建是信息交流、共享與三地合作的基礎,因此,有必要積極推進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形成處理能力強、存儲容量大、安全可靠、適度分散、適應不同應用服務、布局合理的云計算環境。通過寬帶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訊等智慧區域的建設提供新的平臺和空間。
4. 嘗試通過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解決利益與風險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仍需聚焦當下最實際的問題——即河北城市建設落后于北京和天津的問題,以及北京、天津的城區與農村差距問題。通過PPP模式,政府與企業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伙伴式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企業的投資風險減小,同時達到加快社會信息化步伐的目的。
5. 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智慧城市圈。在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庫建設、信息發布機制完善、網絡服務平臺搭建等方面的共同促進下,打造智慧城市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產物,也是未來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張力、葉德恒、劉思杙、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