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吉林·姜丹
春釣鯉草不是夢
文/圖 吉林·姜丹

在很多人的意識里,鯉魚、草魚不適合初春垂釣,起碼這兩種魚不能成為初春的主要垂釣對象,需要等到春末夏初才可以釣。這一點我不認同,因為在四月至五月間,這兩種魚都可以上鉤,無論是在黑坑還是水庫。
先說說黑坑吧。剛開化的那幾天,黑坑是不會放鯉魚的,原因很簡單,鯉魚沒開口,放了也釣不出來,白放。即便是開口較早的鯽魚,也至少要等到徹底化開半月后才會試探性地投放。也就是說剛開化的黑坑,沒有半個月的時間過渡里面是沒有新魚的,包括鯉魚和草魚。我曾說過,在深秋的時候摳庫底可以釣到這兩種魚,那么可以肯定地說,只要魚塘或者黑坑不清塘并且能過冬,那么這樣的水域里肯定還會有一定數量的鯉魚、草魚殘留著,這些魚完全可以成為我們掃蕩的對象,這一點在初春也完全可以利用。這種老魚開口早,再加上黑坑魚塘的面積小,它們的活動空間被限制在了一個固定的狹小范圍內,和它們遭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2016年春天,我估計水庫應該有開化的跡象了,于是打算到處轉轉,了解一下水情。走了幾個水庫,情況基本相同,除了向陽的坡面有少許縫隙之外,幾乎整個水庫都被冰面覆蓋著。我知道魚塘肯定會比水庫要早開化好幾天,所以最后一站是一個魚塘。遠遠一看可不得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魚塘已經化開三分之一,邊上居然有人在揮竿,還不止一個!哎呦,這西洋景可必須看一會兒!

還別說,魚塘內自生的麻將鯽上得頻率挺高,別看魚不大,可幾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可是看著看著我就想拍大腿了。一個騎釣箱小伙的浮標,以超慢的速度緩緩沉沒,小伙一提竿如同掛底,略微僵持了一小會兒,中鉤的魚開始緩緩向遠處游去,竿梢也被一點點拉低,然后釣組意料之中地彈了回來,子線沒了。那小伙也心疼得一咧嘴:“鯉子!”我就不理解了,掛著繩呢干嘛不扔竿子啊!小伙解釋說:鉤沒倒刺,扔竿子也得跑,不如硬挺一下,挺住了就贏了。昨天跑了倆,今天剛跑的是第二條。聽得我都跟著后悔,兩天跑了四條鯉魚咋還不換有倒刺的魚鉤啊?
這個小故事講完了大家是否得到什么啟示?早春的鯉魚、草魚沖擊力小,耐力也不濟,不用像夏天那樣一定要粗線大鉤,釣鯽魚的釣組就夠用了,不過它們畢竟不是鯽魚,在必要的時候是要扔竿子靠失手繩來遛魚的,所以魚鉤盡管很小可是需要有倒刺,方可鯽魚、鯉魚、草魚兼得。
如果有人問我鯉魚和草魚哪種魚先開口,我肯定會說草魚開口最早,草魚甚至于比鯽魚開口都早。因為我曾在水庫向陽面化開的僅僅9米寬的縫隙中(我用的是4.5米的竿子,釣組在冰的邊緣落水),釣到了大量的草魚。后來每年我都在那個季節去各個水庫尋找草魚,可能因為密度以及魚群所在位置的關系,收獲一直都不太理想,但是有收獲,起碼說明草魚是開口的。剛開始我和別人談及草魚開口最早的時候,別人都是半信半疑的,直到有一次一個朝陽的朋友也在剛剛開河的時節去水庫溜達,最高的希望是能釣點白魚,可居高臨下往水庫的淺灘一看,我的乖乖,到處都是密密麻麻如潛艇般的身影,他用到了最粗的3號子線照樣啪啪啪地斷個沒完,后來4~6斤的草魚好像也弄了幾十斤,不過跑的更多、更大。這件事在我們的小圈子一流傳開,我的觀點也得到了證實。不過第二年這種景象沒有重演。看來在水庫的早春釣草魚,還是需要一點運氣的。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去黑坑或者魚塘成功的概率會高很多。
下面說說這個季節如何在水庫玩。
水庫和魚塘最大的區別是,水庫的面積更大,鯉魚、草魚的密度更小,并且更加狡猾,在初春想釣到它們難度更高。

鯉魚在繁殖上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特點,這個特點和釣魚有著很大的關聯。鯉魚排卵時需要有附著物,沒有附著物它們不排卵。為了人工增加自然水域的鯉魚種群,電視里曾經播出過一個科技節目,漁政部門在鯉魚繁殖的季節里,往河道的淺水處適當投放草簾子作為鯉魚的產床。第二天檢查后即發現,草簾子上糊了一層半透明的魚卵。鯉魚是這么繁殖的。水庫不會有人故意投放類似草簾子的產床,所以即使鯉魚的個體大、懷卵量大,可是水庫中鯉魚的數量卻都不大。它們在水庫的繁殖能力遠不及鯽魚,就是因為可滿足它們產卵的環境少。不過少歸少,有就好,有附著物的淺水環境,就是春天為數不多的鯉魚聚集的場所。
按圖索驥,該知道在水庫去哪里釣鯉魚了吧?對,有附著物的地方,比如倒樹,比如水下殘留的幾叢蘆葦根。
找到了理想的環境可不是就此完事大吉了,還要會釣。這個時候的鯉魚的主要任務是談戀愛,對環境的要求比平時高得太多了——安靜,需要絕對的安靜,稍稍受到一點驚擾它們都會逃之夭夭,并且短時間內不會回來。
我曾在一個小水庫的河汊子里釣鯽魚,遠遠看到對面的一棵倒樹,不時地在樹冠處泛起嘩啦嘩啦的大水花。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遠遠地把海竿拋了過去。一小時后果真有魚咬鉤,吃力地搖到跟前一看,嚯!是條大框鏡,回家一稱足有9斤!那種感覺和發現了金礦差不多。第二天我早早出發,直奔那棵倒樹,特意帶了個大魚護。我用的是手竿,水深1米,剛剛好。無聊的過程我就不說了,反正到了中午一條鯉魚沒釣到,而且連撲通嘩啦的水花也不見一個。我自認為我已經夠小心夠安靜了,但還是對魚產生了影響。中午我又搬回了老釣位——河的對面,再次把海竿打了過去,期間換過兩次魚餌。第二次換餌后沒多久,叫人產生信心的事就發生了——樹冠的附近有大魚在打水花,然后連續出現三次咬口,最終跑了一條,釣了兩條,分量都在3斤左右。這個季節有這樣的收獲已經叫人很滿意了。沒過幾天,這個秘密就被別人發現了,這哥兒們和我一樣直接去了對面緊挨著倒樹用手竿,看來我得另辟蹊徑了。



下一個釣點也在對岸,岸邊數米處有幾叢蘆葦,凡是能長出蘆葦的地方水都不會太深,應該符合春釣的要求。
這次我依然是使用兩把海竿,不過這次我用的是遠投竿,因為河面的寬度普通海竿的射程已經達不到了。我對這個新釣點的信心不是很足,架好竿子后目光總是在搜尋更遠處,期待能有新的發現。不知不覺中釣點內有水花出現,這就是好兆頭啊,春天的鯉魚沒有理由不安靜,除非有追尾的現象,那么蘆葦叢附近肯定不止一條魚了。魚多發現魚餌的概率就會多,盡管它們主動覓食的積極性不大,但是憑我的經驗判斷,它們對送到嘴邊的食物不會排斥,能釣到鯉魚就是最好的證明。那天我收獲4條大鯉魚,脫鉤一條目測約6斤的草魚。
看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在豐富著理論。春天想釣鯉魚、草魚我感覺比夏天容易很多。那么如何用餌呢?很多新手肯定會更關注這個問題。
海竿用餌我提倡葷素搭配,同時注意餌料狀態的搭配。海竿釣組的特點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綁很多魚鉤,葷的、素的、軟的、硬的,各種魚餌隨便掛。這里我推薦一種釣組和兩種餌料搭配。釣組是墜前一組爆炸鉤,墜后一枚單鉤。餌料搭配一種是墜后掛蚯蚓,爆炸鉤掛糟食,爆炸鉤最后的那枚單鉤也掛蚯蚓。這種組合不僅葷素搭配,而且誘釣結合。另一種是上述的兩枚掛蚯蚓的單鉤,掛黏硬的面餌。這么做的好處是當爆炸鉤上的糟食溶解甚至消失后,這兩粒魚餌還能停留在鉤上一段時間,可以減少換餌的頻率,這樣一來釣點內相對安靜,能夠給鯉魚營造出一種安全感,讓它們放心游弋,增加其發現釣餌的機會。但要切記,這個季節要慎用固態餌料。
手竿用餌我也提倡葷素搭配,但更傾向于使用葷餌。
釣魚總是要打些窩子的,打窩子的目的就是把魚吸引過來。剛說了鯉魚繁殖的時候需要附著物,草魚呢,又對植物情有獨鐘。根據這樣的特點,我們在有條件的時候不妨有針對性地“打個窩子”。這個窩子并不是我們常說的投喂餌料,而是給它們人為地營造一個喜歡流連的環境。比如農村的玉米桿遍地都是,完全可以為我所用。在70厘米到1米深的灘涂處把玉米桿以45°的角度斜插進水下泥里,做成一道或與岸邊垂直或平行的幾米長的籬笆墻,一個簡易的人工產卵場就做成了。鯉魚會自覺地向此處集中,草魚也喜歡過來溜達。這個辦法不僅僅適用于垂釣,還可以有效地增加該水域內魚的種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