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陽 岳巍
今年是何健忠第十次來京參加會議。作為基層代表,民生問題一直是他最關注的,今年也不例外。據了解,今年何健忠的10份議案主要涵蓋醫療、非法集資、食品安全以及教育等領域。
“預防”的意思你懂,“郵路”的含義你也知道,當兩個詞放在一起,“預防郵路”你知道是什么嗎?
其實這是“預防職務犯罪郵路”的簡稱。
就在2月28日,“預防職務犯罪郵路”工作推進會在江蘇省泰州市召開,最高檢反貪總局局長盧希到場出席并講話。
起“預防郵路”這個想法,是由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泰州市泰興市江平路郵政支局局長何建忠設計,利用郵遞員走千家萬戶、郵政網點遍及城鄉的優勢,與檢察機關專業化預防職務犯罪相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預防宣傳,搭建覆蓋城鄉的預防職務犯罪志愿服務網絡。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預防郵路”被寫入了2016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從泰興到全國
那么,這個想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4年前,在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任南京市檢察院預防局局長林志梅在發言時說:“檢察機關不光看抓了多少人,更要看預防了多少人犯罪。”習近平聽后表示:“預防職務犯罪出生產力,我很以為然。”同時還說,我們國家培養一個領導干部比培養一個飛行員的花費要多得多,而更多的還是我們傾注的精神和精力。
這些話對當時在場的何建忠觸動很大。“當時我想,能不能把預防職務犯罪和我的本職工作相結合做一些事情?”何建忠告訴記者,后來自己琢磨出了“預防職務犯罪郵路”的點子。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泰興市檢察院和泰興市郵政公司領導的支持。
2013年12月,全國首個郵檢合作的“預防職務犯罪志愿者郵路宣講隊”在泰興成立,126名郵遞員成為志愿者,何建忠親任隊長,“預防郵路”誕生。2014年開始在泰州市推廣,有621名郵遞員加入。2015年6月,江蘇省檢察院、江蘇省郵政分公司聯合召開全省預防郵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預防郵路”開始在全省鋪開。目前,江蘇省已經成立了156支“預防郵路”志愿服務隊。
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在去年高檢工作報告中肯定了江蘇“預防郵路”的做法。去年9月19日,最高檢反貪總局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共同下發《關于聯合開展“預防職務犯罪郵路”活動的指導意見》,對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這項活動作出全面部署。
老客戶
顧本榮是最早加入泰興“預防郵路”的志愿者之一,他是一名老郵遞員,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對服務區域內的客戶,他了然于胸。
82歲的老汪是顧本榮服務區的一位老客戶,與妻子住在泰興古溪鎮古溪村,兒子是一名大校級軍官。顧本榮因為給他家送報紙和老汪相識20多年,由于老汪年紀大行動不便,顧本榮平時經常為他捎買東西、代繳電費等,兩人非常熟悉。
2013年,顧本榮成為第一批“預防郵路”志愿者,他梳理了服務區內的客戶情況,將老汪這類國家工作人員親屬的家庭作為重點宣傳預防的家庭。每次有宣傳資料,他都要送到老汪手里。老汪為人正派,教育子女也非常嚴厲,每次收到資料,老汪都會認真看,還經常主動向顧本榮多要一份材料,說要寄給在外地的兒子,好提醒兒子工作中不要犯錯誤。
老汪的兒子還特意給顧本榮打電話,感謝顧本榮照顧自己的父親,還對顧本榮參加這樣的志愿宣傳活動表示贊賞,他說:“軍隊和地方的防腐倡廉都要抓緊,常常敲警鐘有好處。”
農村電商
也正是在“預防郵路”實踐的啟迪下,何健忠又將目光聚焦到了精準扶貧,這一次他與時俱進地拿起了互聯網的工具——農村電商。
作為一名郵政員工,何健忠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郵政作為國家服務的公共平臺,發展電子商務有何意義?經過長時間地思索,他找到了答案。他認為,郵政發展電子商務,就是為了農村的精準扶貧。
這些年,何健忠先后前往甘肅、江西、廣西、山東、浙江、江蘇多地調研,發現這些地方都在利用郵政的平臺幫助山區人民。這讓原本渠道不暢通、信息不流通、價格不了解的農民受益匪淺。
據了解,由于郵政工種的特殊性,員工通常都比較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特別是了解哪些是特別需要幫忙的貧困戶。因此,當郵政把電子商務平臺建到村里時,就可以有效實現幫扶的精準性。與此同時,郵政的商務平臺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那就是可以幫助老百姓減省運輸費。
而當郵政電商平臺的優勢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時,便會吸引更多的群體投身于此。這其中,返鄉青年顯得格外明顯。
何健忠通過調研發現,返鄉青年,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在城市中積累的社會實踐經驗,在他們返鄉之后,由于缺乏系統的知識和實操技能,總會顯得有些“水土不服”。而這與他們希望做成一個項目的愿景,往往大相徑庭。這時,郵政電子商務平臺就可以為他們搭建載體,教授相關知識,給予引導和培訓。當青年感覺到有回饋的時候,也就有了信心繼續干下去。
為此,何健忠也特別想鼓勵電商創業的青年朋友們,“做什么事情都要耐下性子來,不能靠心血來潮,找準目標從頭學起,這樣才能成功。”
甘當基層傳聲筒 十年議案逾百件
2008年,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是汶川大地震的齊心協力,是北京奧運會的舉國歡騰。在何健忠眼中,還有一件需要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那時的他明白,這個頭銜意味著怎樣的擔當,卻不知道這將開啟一段怎樣的履職旅程。
“和往年一樣,今年我帶來10份議案。”何健忠介紹,“每年不少于10份議案”是何健忠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最多一年,他曾帶來13份議案。10年下來,由他提出的議案數量早已破百。
很多人據此說他是“提案大王”,但何健忠告訴記者:“我從來都不想做什么‘提案大王。每一份議案我都認真對待,都是自己通過實地調研換來的,我只想把最基層的聲音帶到北京來,帶到大會中去。”
今年是何健忠第10次來京參加會議。作為基層代表,民生問題一直是他最關注的,今年也不例外。據了解,今年何健忠的10份議案主要涵蓋醫療、非法集資、食品安全以及教育等領域。
參加過多次調研活動和執法檢查活動的何健忠在回顧10年的代表生涯時說:“很慶幸能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為老百姓服務,也見證了國家的發展,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