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美國右翼媒體《獨立新聞評論》日前派出記者跟隨美國新任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訪問中日韓三國時,意外泄露出了一對一專訪時的采訪手稿。其中蒂勒森描述其上任后工作細節的一些回答,頗令人尋味。

“你昨晚和他們(韓國政府代表)一起進餐了吧?”記者詢問道。“沒,沒有,一般是由接待國決定我們的行程,我們決定不了。”蒂勒森如此回答。不久之后,蒂勒森承認被韓國政府“怠慢”是因為總統特朗普突然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條有關朝核問題的敏感推文,而這條推文顯然令韓國政府不悅。蒂勒森似乎在暗示自己的上司在背后給自己“捅了一刀”。
“所以(總統)這么做是故意的嗎?”記者接著追問現在的國務院和白宮方面是不是存在溝通上的問題。蒂勒森沒有再回答。
自從2月1日正式走馬上任以來,蒂勒森的出鏡機會并不是太多。這不僅僅是因為總統特朗普本人太能搶鏡,似乎還因為新任總統有刻意架空國務院和國務卿的打算。正如英國《衛報》所說:“就連第一女兒伊萬卡·特朗普會見過的外國賓客都比他要多”——作為美國的第一外交官,蒂勒森的確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
“目前來看,掌握美國外交關系大局的人除了特朗普以外,并列排在第二位的是特朗普的女婿、伊萬卡的丈夫賈瑞德·庫什納和白宮高級顧問史蒂夫·班農,排在第三位的是國防部的一干人等,然后才是蒂勒森。”《衛報》如此評論。
從另一方面佐證這一觀點的是特朗普在政府預算上的新計劃。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打算在任期內大幅削減環保部門和國務院這兩個部門的預算,各自削減幅度將達到30%之多,與此同時將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在特朗普總統的眼中,與世界對話之前要先把自己的硬實力做足,因此加錢給國防部、讓外交機構(國務院)過緊日子才是上佳的策略”。
從法律上來講,國務卿是美國政府內閣中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級官員,而且地位要高過其他內閣部長,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從歷史上來講,國務卿這一位置上也往往會誕生有歷史影響力的政客,從馬歇爾到基辛格,從奧爾布萊特到希拉里·克林頓,莫不是如此。
但現在看來,現任國務卿蒂勒森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無法施加實質性的影響,而且他原本就不多的影響力還在持續降低。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賈維斯認為,國務卿的影響力主要來源于五個方面:總統的支持,手下智囊團的出謀劃策,與政府其他部門的合作,公眾對其的評價,外國領導人對其的贊譽——“遺憾的是,蒂勒森現如今一個也不具備。”賈維斯表示,特朗普對蒂勒森的冷漠態度尤其致命,因為蒂勒森之前并沒有任何外交或從政經驗,因此從后四個方面來看,他一個也靠不上。
賈維斯舉例稱,奧巴馬手下的兩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以及約翰·克里都不見得和總統有太密切的關系,但因為他們本身實力強勁,又都是在政壇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在國內國外都“有人照應”,因此都還能在決策圈子里“說得上話”。
《外交政策》報道稱,自特朗普就任以來,大多數會見外國領導人的場合中,蒂勒森都處于有意或無意缺席的狀態,這在美國歷史上可謂十分罕見。
在出任國務卿之前,蒂勒森沒有接觸過任何正式的政府事務,更沒有正式的外交官經驗。《華盛頓郵報》說,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首次。
因此當特朗普幾個月前邀請他到特朗普大廈做客并給出這份工作時,蒂勒森自己都感到“很震驚”。“我自己并不想做這份工作,是我的妻子說服我接下的,”蒂勒森說,“她說這是上帝的旨意。”
現年65歲的蒂勒森出生于美國石油重鎮、政治保守派的大本營得克薩斯。在被提名國務卿之前,他只在一家公司工作過,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跨國集團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還常年名列全球500強前十名。
自從1975年加入埃克森美孚以來,蒂勒森在公司內部穩步上升,直到2006年出任CEO。美國作家史蒂夫·科爾曾寫過一本講述埃克森美孚集團內幕的書。在他的筆下,蒂勒森是一個“強勁有力又咄咄逼人”的領導人,是“殘酷無情式資本主義和清教徒價值觀”的絕對捍衛者。“在埃克森美孚,開會之前大家一起做祈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科爾如此寫到。

蒂勒森和特朗普
科爾認為,以埃克森美孚這樣一家超級跨國公司的影響力,蒂勒森在某種程度上早已是一個無冕之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主權國家的政府(包括美國在內)都不一定總能斗得過埃克森美孚這樣用錢武裝起來的跨國公司。
比如在非洲中部國家乍得,美國政府在此的年度綜合援助外加軍事支出一度接近2000萬美元;而同期在該國投資的埃克森美孚通過石油開采和煉化為乍得政府帶來一年5億美元的收入。科爾寫到:“對乍得政府來說,蒂勒森比起美國總統顯然是更為重要的貴客。”
另一方面,埃克森美孚雖然總部設立在美國,卻并不一定就忠于美國,更不一定時刻聽從美國政府的指揮。在奧巴馬時期,蒂勒森領導下的埃克森美孚曾經繞開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庫爾德人自治政權簽訂了石油開采協議——這不僅讓奧巴馬政府臉上很難看,還涉嫌違反了一系列海外投資法規。
“我在乎的,只是公司股東的利益,我追求利潤最大化,就這么簡單。”蒂勒森在事后的聽證會上如此說到。
蒂勒森在擔任埃克森美孚CEO時期最值得一提的事跡是他和俄羅斯政府以及普京之間那些頗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按照蒂勒森的解釋,資本總是朝著利潤最大化的地方流去,盡管那個地方的領導人可能和自家的總統互相看不對眼。換言之,蒂勒森和普京成為好伙伴只是因為俄羅斯有石油可以采。
實際上,蒂勒森早在葉利欽時期就在俄羅斯石油界和政府內外頻繁出沒,建立起了穩固的關系網絡。一位名叫約翰·哈默的埃克森美孚董事會董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蒂勒森或許是全美國最了解俄羅斯的人,又或者說,是全美國普京最信任的一個人。”
在領導埃克森美孚期間,蒂勒森強力推動了多項和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之間的大型合作項目。《彭博商業周刊》曾報道稱,俄羅斯是埃克森美孚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石油勘探客戶。該公司在俄羅斯擁有總計約4.6萬平方公里土地和海床的鉆探權,面積相當于馬薩諸賽州的兩倍。

蒂勒森和普京
“如今,歐美企業和俄羅斯石油公司之間的關系可謂盤根錯節、彼此間的利益相互交織。”《彭博商業周刊》舉例稱,埃克森美孚不久前將其在墨西哥灣20個深水勘探區塊30%的權益出售給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的一間下屬企業。
正因為此,蒂勒森是美國國內反對對俄經濟制裁最知名的公眾人物之一。在奧巴馬任內,美俄關系因為烏克蘭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對俄制裁而陷入冰點,蒂勒森一直呼吁美國政府取消制裁。他說:“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到制裁可能帶來的連帶傷害。”
基于蒂勒森對“發展俄羅斯能源產業所作出的貢獻”,俄羅斯政府在2013年為他頒發了“友誼獎章”。“當油價超過100美元1桶時,石油業可以貢獻俄政府財政收入的將近70%。”《彭博商業周刊》稱。
有意思的是,曾經抱怨政府政策制定者“亂攪渾水”,傷害企業和公眾利益的蒂勒森現如今也進入了政策制定層,成為了華盛頓金字塔頂尖的政治家之一。不幸的是,他的權力似乎還沒行使就已經要被架空——特朗普有野心要將奧巴馬時期的外交方針進行180度的大調整,而作為國務卿的蒂勒森并沒有被放在舵手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