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
摘 要 電視新聞攝像技術技巧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電視新聞運用電子技術,結合了聲音和圖像的表達方式,將新聞信息通過電視屏幕向廣大觀眾進行傳遞,在這一過程中既實現了聲音的傳播,又傳播了圖像。所以探究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以便于更好地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充分體現新聞的價值。
關鍵詞 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探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2-0039-0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電視新聞的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新聞攝像方面。作為一名攝像記者,在親臨新聞現場的同時,更重要的任務是通過現場拍攝以獲取真實發生的、有報道價值的新聞事實的瞬間影像,使電視機前的廣大受眾通過畫面客觀、真實、準確了解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給受眾以視覺和心靈上的沖擊。媒介融合讓新聞攝像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也促使攝像記者的技術與技巧只有不斷提升,才能為受眾提供優秀的作品,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1 電視新聞攝像特征
首先新聞攝像新聞性特征明顯,使其更具生命力。新聞攝像記者要緊抓新聞事件的核心內容,把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客觀、真實、及時地呈現在電視觀眾面前,體現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現場性、時效性,有效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其次,形象性特征突出。新聞攝像記者運用攝像技術與技巧,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滿足受眾的需求,一篇優秀的新聞圖片更具視覺沖擊力,甚至比文字介紹帶給人的震撼力還強,更能提高新聞的傳播效果。
2 電視新聞攝像價值分析
電視新聞首先要體現新聞的價值,通過攝像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來,通過對重大事件的報道,引起大眾和社會的重視,如今受眾對新聞的價值期待越來越高,攝像記者多拍寓意深、立意高、創意新的圖片,其次,新聞攝像的形象價值也要進一步提升,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這就需要新聞攝像記者在拍攝時找準角度、從細節入手,使抓拍的圖片栩栩如生、自然不做作,準確到位地表現人物形象、新聞事件的內容,另外,新聞攝像還要具有傳播價值。通過瞬間攝影彰顯新聞事件的廣度和深度,吸引更多的受眾,一定要給受眾提供有質量保證的新聞圖片,不能濫竽充數、以次充好,最大程度地提升新聞的傳播價值。最后,新聞攝像應堅守來源于中華民族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弘揚正義、傳播正能量,揭露惡、丑、假,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彰顯中國精神。
3 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提升
3.1 掌握嫻熟的攝像技術與技巧是提升的基礎
首先,“穩”字當先,這是對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最基本的要求,保持電視的畫面穩,在拍攝過程中,不管是推、拉,還是跟、進,還是退,各個環節都要講究都要穩。一些非正常手段拍出的畫面另當別論。試想一下,在電視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如果畫面一直在晃動,不僅會讓觀眾反感,也對新聞報道的質量造成影響。“移”緊隨其后。在新聞攝像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需求不斷移動調整機位、變換鏡頭,這是為了把定點拍攝的缺陷進行有效彌補,“移”電視節目的拍攝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拍攝恢弘大氣的畫面時,更需要利用鏡頭的移動完美地表現出畫面。“構圖”也是一種關鍵因素。雖然觀眾是站在欣賞的角度來觀看電視節目,但為了滿足觀眾的娛樂心理,需要新聞攝像在拍攝時注重“構圖”,構圖是為了使畫面的表現力進一步增強,主題的表達更明顯、更完美。對于電視新聞中的畫面構圖來說,它與其他構圖要求不同,畫面結構要簡潔明了,將編導的意圖和目的直接表達出來。特別要注意遵循為一個畫面盡量表現一個主題,反映一個新聞事件的發生過程。不要出現一個畫面里表現出了多個主題,避免新聞主題混淆在一起,影響新聞的傳播。
3.2 電視新聞攝像中展現個性特點
電視新聞攝像工作人員在遵循攝像基本原則的同時,不妨融入自己的個性,在畫面鏡頭中注入個性,也許會獲得出其不意的效果。首先,作為一名攝像記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為了做到這一點,應多留心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使自身的藝術修養不斷提升,對藝術的感悟力與領悟力不斷提高。其次,要具備畫面內容選擇、畫面構圖處理、畫面技巧運用、語言組織的能力,恰如其分的利用線條、色調、光線等元素間的組合增添畫面的質感,這是展現個性的基礎,也是為了能夠使電視新聞節目的高質量得以保證。“想象”不能等同于“虛構”,它是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依據,不是毫無依據、憑空捏造的,否則會使新聞炒作越來越明顯,虛假新聞愈演愈烈。
3.3 無剪輯拍攝意識融入其中
在電視新聞攝像中融入無剪輯拍攝意識,能夠更好地提升新聞攝像整體的效果與質量。這種意識攝像人員在長期的攝像過程中,不斷摸索攝像技術與技巧,并且不斷總結改進才培養出來的,非常難得。首先,攝像前的準備工作要充分,比如先制定可行的拍攝計劃,再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及時快速的調整,尤其是遇到突發事件時,準備工作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抓住新聞事件的關鍵點開展攝像工作,獲取第一手新聞信息。更加不能夠胡亂拍攝、隨意攝像,以免造成資源浪費,其次,注意拍攝過程中的鏡頭處理。充分對鏡頭進行處理,確保新聞畫面的完整性、銜接性等,避免對畫面質量造成影響。鏡頭處理是最能夠將一位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無剪輯拍攝能力體現出來的一個環節,處理得當,畫面質量就高,新聞報道的質量也能提升一個層次,否則會適得其反。鏡頭處理工作復雜繁瑣,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在攝像工作中又特別的重要,所以作為一個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必須有較高的鏡頭處理能力,更好地完成這一門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另外,鏡頭處理工作順利完成以后,還需要攝像記者和編輯進行溝通交流,確定畫面的質量和效果,對出現的一些不夠妥當、不夠完美的地方,通過不拍等手段及時進行修改,但不是所有的新聞都適合補拍,對于突發性的新聞就不能夠補拍,因為突發事件講究現場性,補拍會造成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丟失,為此,這對新聞攝像人員提出了比較高的職業要求,熟練的技術與技巧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電視新聞攝像記者要想具有無剪輯拍攝意識,必須以高超的拍攝技巧為基礎。
4 結論
電視新聞主要通過圖像對內容進行表達和傳達,因此,對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熟練的拍攝技巧,用鏡頭拍攝下新聞對象的特點、細節,向觀眾傳遞真實、客觀的新聞現場實際情況。所以,不斷提升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以便創作出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節目。
參考文獻
[1]張福偉.芻議電視新聞攝像技術特征及攝制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4,5(5):123.
[2]王平.電視新聞攝像技術及技巧探討[J].新聞學,2014(1):14-15.
[3]竺儀鷹.芻議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3(18).
[4]徐本強.恰當的電視同期聲是電視新聞的點睛之筆[J].新聞傳播,201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