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 徐元鳳/
電工行業推薦性國家標準改革淺析
/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 徐元鳳/
在中國改革的大背景下,標準化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并已經前所未有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016年,全國開展了推薦性標準復審工作,這一工作的完成將開啟國家標準嶄新的篇章。
國務院2015年出臺《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文件,標志著新時期標準化改革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隨著《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關于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推薦性國家標準立項評估辦法(試行)》、《國家標準外文版管理辦法》、《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方案》、《關于開展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預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等文件的相繼出臺,標準化改革勢如破竹。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整體部署,就國家標準改革部分來說,主要集中在新標準體系的建立。通過改革,把政府單一供給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組成的現行標準體系,轉變為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由6類整合精簡為4類,分別是強制性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推薦性行業標準、推薦性地方標準;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分為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側重于保基本,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側重于提高競爭力。
(一)電工行業產業現狀
電工行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支柱,是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對相關產業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電工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在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配電設備、用電設備以及電工器材制造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器制造大國。電工行業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裝備支持,對國民經濟總產值貢獻率逐年提升。
在技術發展方面,隨著設計、制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和質量的提高,我國發電、輸變電設備等部分主要產品已經實現了升級換代,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發電設備中,60萬千瓦超(超)臨界、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70萬千瓦水電機組等已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產品的技術性能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輸變電設備中,±500kV超高壓直流輸電主要設備、75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主要設備、±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設備以及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部分設備,我國均已能自主研制。其中用于“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kV交流特高壓輸變電示范工程上的1000kV/1000MVA 主變壓器、用于“云南-廣東:±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干式平波電抗器、1000kV/200Mvar特高壓電抗器等產品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電器工業通過技術改造,全行業生產能力、裝備水平、產品種類都得到了較大提升,生產精度和效率有了明顯增強,數字化加工中心、大型自動化生產設備被廣泛使用。
(二)電工行業標準現狀
電工行業標準化包括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配電設備、用電設備、基礎材料和共性等5個領域。經過“十二五”期間的調整,電工行業圍繞“系統管理、重點突破、整體提升”的工作原則,系統梳理了各專業領域標準體系,并參與了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的研制等工作。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需求,開展了超(超)臨界機組、百萬水電機組、重型燃汽輪機等標準體系建設,通過標準化工作有效引領電工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積極順應我國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戰略需求,逐步開展海洋能轉換設備、太陽能光熱設備、電力儲能設備、交/直流輸變電設備、電器設備網絡通信接口、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新興技術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夯實行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究,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同步開展電氣安全風險評估、生態設計技術要求等標準體系建設,整體推進行業開展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
截至“十二五”末,電工行業共制修訂國家標準1017項。電工行業現行國家標準2026項,占全國現行國家標準總數的6.1%。其中強制性國家標準281項,推薦性國家標準1695項,指導性技術文件50項,比“十一五”期間新增加了444項,增長了28%。
2014年,電工行業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改革試點領域,在300余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和計劃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改革研究。對比了國內外關于強制性標準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體系設置、實施方案后,向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上報了《電工行業強制性標準研究報告》,提出了“建議轉化一批、整合一批,形成結構明晰、定位準確、使用方便的強標體系。”的建議。2015年、2016年兩年,電工行業根據國家整體部署,開展了電工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預評估工作。在國家統一的要求下,根據嚴格限定強制性國家標準范圍;參考國際、國外和我國現行強制性標準制定和實施方式,合理構建新型標準體系;有計劃分批轉化;對于技術內容的可操作性和可驗證性嚴格把關的原則,完成了281項強制性國家標準、51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計劃的精簡預評估工作。
截至目前,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官方公示結果,電工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超過99.4%的強制性標準擬廢止或轉為推薦性標準。其中終止5項;轉化262項;整合58項;修訂3項;繼續有效2項。這標志著在未來的幾年里,電工行業將持續開展電焊機、電氣安全兩個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工作,開展防爆電氣設備、工業電熱設備、旋轉電機等領域的強制性標準整合編制工作。
5.指導朗讀。讀書不是讀的字,而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要走進課文,走進要走進爸媽的內心。教師示范讀這一部分;學生入情入境地自由練習;朗讀展示。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方案》的要求,2016年全國各個行業均開展了推薦性國家標準集中復審工作,電工行業作為一個重要的行業參與其中,具體情況如下。
(一)復審范圍
此次電工行業復審的標準和計劃范圍包括1372項國家標準和323項國家標準計劃,共涉及49個領域,其中采用IEC/ISO標準776項。
(二)復審原則
電工行業復審原則在國家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從“工作原則”和“技術復審原則”兩類入手。工作原則包括:第一,放權專業人員。充分發揮行業專業的作用,將具體標準及計劃的技術和產業情況復審工作下放到對應的技術委員會,充分尊重技術委員會各位專家的建議,充分尊重技術委員會的總體建議。第二,用制度管理保障結果的科學性。建立嚴謹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從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到專家,從上到下的管理、協調流程,從下到上的復審、建議流程。建立主任委員、秘書長負責制的復審機制,保證結果的科學有效性。第三,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做好服務和把關。做好對行業工作信息傳達,根據行業發展需求,橫向考慮行業技術發展情況,做好協調和總體把關工作。技術復審原則包括:第一,根據確定標準層級,根據《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方案》要求嚴格劃分現有國家標準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其他標準哪一個層級。國家標準層級原則為采用IEC 、ISO等國際組織的標準(等同、等效、修改、非等效、參考),或國際國內統籌推進、支撐國內外標準互認工作的相關標準。支撐法律、行政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實施,或配套使用的標準。跨行業跨領域使用的通用規范、規程和指南標準。跨行業跨領域的術語、符號、分類和方法等通用基礎標準。第二,復審結論分為5種復審結論。包括:繼續有效、修訂、轉化、廢止、協調。
(三)復審流程
電工行業嚴格遵照《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方案》要求,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印發了《關于開展電工行業推薦性國家標準集中復審工作的通知》(中電協〔2016〕109號)。在文件中明確了工作目標,規定了復審對象,闡述了工作原則,細化了職責分工,對工作步驟、上報內容都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推薦性國家標準及計劃復審流程圖
在整個復審過程中,各相關技術委員會均組織本領域專家,對標準及計劃進行了逐項復審。一部分技術委員會專門召開了全體委員會議,保證了標準復審結論的科學有效性。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于2016年11月15日召開電工行業推薦性國家標準復審會議。會上對標準和計劃結論進行了逐項梳理。
(四)行業復審結論
本次共復審推薦性國家標準1372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323項。經研究,現得出結論如下:
(1)推薦性國家標準
繼續有效884項;修訂411項;協調9項;轉化15項;廢止53項(全部為即行廢止)。具體情況見圖2。

圖2 推薦性國家標準復審結論分析圖
(2)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
2010年及以前:繼續執行25項;廢止19項。2010年及以后:繼續執行254項;廢止25項。具體情況見圖3。

圖3 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復審結論分析圖
根據2017年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的統一安排,2017年國家將落實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結論,在立項時優先安排需要修訂的標準。在優化“存量標準”基礎上,進一步界定各層級標準的制定范圍,嚴控“標準增量”,完善推薦性標準立項評估機制,把好標準入口關,確保新制定標準限定在政府職責范圍內。通觀標準化改革形勢,電工行業推薦性國家標準需要重點在以下兩個方面開展轉型、升級。
(一)國家推薦性標準體系需重新排布,向板塊式發展
按照現在對于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定義,推薦性國家標準是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標準,主要包括:支撐法律、行政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實施,或配套使用的標準;跨行業跨領域的術語、符號、分類和方法等通用基礎標準;跨行業跨領域使用的通用規范、規程和指南標準;采用ISO 、IEC 和ITU 等國際組織的標準,或國際國內統籌推進、支撐國內外標準互認工作的相關標準。普通過于細小的產品標準將無法再立足于國家標準之列。所以,現行的標準體系已經不適用于目前標準化發展需求,電工行業各領域應根據《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重要文件內容,將本領域標準按照國家重點工作項目板塊細化,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推薦性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二)加強標準化科研項目研究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在國家科技改革推動下,很多部委都上馬了標準相關的科技研究項目,需要電工行業積極響應、參與。只有得到更多的經費和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開展新技術標準研究,加大推薦性國家標準研制力度,并將更多的國家標準推薦到國際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