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多和
摘要:目的 分析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的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患者6例的臨床資料,觀察患者的臨床特點。結果 6例患者均具有明顯手術指征;產后出血量平均(2257±108)ml,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新生兒胎齡不足37 w時,死亡率非常高,但超過37 w后可避免死亡,患者經子宮切除術治療后可良好恢復。結論 產婦分娩后,應密切的監測患者的出血情況,如患者出血過多,應積極處理,減少子宮切除率。
關鍵詞:產后出血;子宮切除;臨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resec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5 receiv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clinical data of 6 patients with uterine resection,obser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Results 6 patients had obvious indications; the average amou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2257±108)ml,and with different the degree of hemorrhagic shock;neonatal gestational age of less than 37w,the mortality rate is very high,but more than 37 w can avoid death,patients with hysterectomy after treatment can be a good recovery.Conclusion After childbirth,bleeding should closely monitor patients,such as patients with excessive bleeding,should be treated actively,reduce the rate of hysterectomy.
Key words:Postpartum hemorrhage;Hysterectomy;Clinical analysis
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現快速出血,且出血量≥1000 ml時判定為嚴重產后出血。產婦產后如伴有嚴重產后出血,極易引發不良后果,如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甚至造成產婦死亡。臨床治療嚴重產后出血產婦時,如保守治療失敗,則需給予其子宮切除治療,以解除生命威脅,挽救患者生命。據文獻報道,嚴重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的發生率約在0.03%~0.30%之間。本院自2012年10月起,3年內共收治6例嚴重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患者,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子宮切除的原因,目的在于使子宮切除率降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患者6例,均在本院產科中分娩,排除非產后出血因素導致的子宮切除病例,年齡27~42歲,平均年齡(30.5±1.8)歲;孕周28~41 w,平均(37.8±1.2)w;初產婦2例,經產婦4例;既往病史:剖宮產4例,人工流產3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例,剖宮產4例;子宮切除原因:羊水栓塞并發DIC 2例,胎盤因素3例,子宮收縮乏力1例;妊娠期并發癥:前置胎盤3例,瘢痕子宮4例,羊水異常3例,胎盤早剝1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胎膜早破1例,合并2項以上并發癥患者4例;子宮切除方式:次全子宮切除術5例,全子宮切除術1例。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產婦的基本情況,包含年齡、孕周、既往病史、分娩方式等;觀察患者子宮切除指征,分析子宮切除的主要引發原因、影響因素。
2 結果
2.1手術指征 在2例自然分娩患者中,子宮切除術實施的指征為產婦分娩后,羊水栓塞并發DIC;在4例剖宮產患者中,產科出血均難以有效控制,其中,1例患者直接實施子宮切除術,3例給予保守治療,無效后立即給予子宮切除術。
2.2分娩后出血量 分娩后,6例患者均出現嚴重產后出血,出血量2000~2500 ml,平均出血量(2257±108)ml;未行子宮切除術前,失血性休克不同程度的出現在6例患者中。
2.3母嬰預后 6例產婦分娩時,孕周數<37 w 2例,分娩后,新生兒死亡,患者未發生死亡;≥37 w 4例,新生兒及患者均未發生死亡。6例患者均接受輸血,平均輸血量(3880±150)ml;均伴有貧血,但程度不同,出院前1 d檢測結果顯示,血紅蛋白(81.7±2.6)g/L。
3 討論
3.1產后出血相關因素 產后出血為婦科常見的、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較高,為3%左右。產婦分娩后,如伴有比較多的出血量,發生失血性休克的風險會明顯提升,如未能及時處理,甚至造成產婦死亡,對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據學者研究可知,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等為主要引發產后出血的原因,而子宮胎盤附著面感染、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裂開等則為造成晚期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1]。通常產婦分娩后發生產后出血時,如存在子宮收縮乏力、子宮破裂等因素時,即可采取子宮切除術治療。
在引發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中,可以同時存在各個因素,各個因素也可能互為結果。產后出血誘發因素中,最為常見的因素即為子宮收縮乏力,本研究中,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患者中,誘發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的共2例。正常情況下,孕婦分娩后,各走行方向上的子宮肌纖維會發生收縮,對肌束間血管做出有效的壓迫,避免發生產后出血,但產婦分娩時,如果緊張過度,或缺乏足夠的自然分娩信心,或相關因素影響導致產程過長,會使產婦分娩后處于非常疲勞的狀態下,不能及時的縮復子宮肌纖維,引發產后出血。此外,隨著現代人觀念的轉變,不斷的提高流產率、剖宮產率,而這均會損傷女性的子宮內膜,女性妊娠后,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的發生風險明顯高于無流產史、剖宮產史女性,由此也提升了產后出血的發生幾率,甚至造成子宮切除[2]。女性妊娠后,若為雙胎,由于會過度的膨脹子宮壁,導致繼發性宮縮乏力的發生,因此,預防產婦產后出血時,關鍵環節之一為避免子宮收縮乏力的出現。
3.2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指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6例產后出血患者中,呈現出的子宮切除術手術指征共包含3種,分別為凝血功能障礙、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這其中,最為常見的因素為胎盤因素。產科子宮切除患者中,不斷的提升因胎盤因素導致的患者人數,50年代前后,子宮破裂、產時宮腔感染為導致子宮切除的主要原因,隨著接生技術水平的提升,加之臨床中采取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措施。
3.3產科失血的搶救 臨床中,產婦分娩后伴有嚴重出血時,搶救工作需要立即開展,搶救過程中應對出血源快速的做出確定,以相應的措施避免繼續出血。無法控制出血后,可采用的搶救方法包含應用宮縮劑、局部縫扎出血病灶、宮腔填塞等,如應用縮宮素治療后,能夠結合子宮平滑肌受體,促使子宮出現節律性收縮,實現止血的目的,但這些搶救均未能有效止血時,醫生應當機立斷的給予患者子宮切除,防止搶救時機的失去。嚴重產后出血發生后,多數患者會出現休克,醫生開展子宮切除時,手術時間應盡量的縮短,避免嚴重后果的發生[4]。從生理需求方面看,較為符合的方法為子宮次全切除,原因為子宮全切除術后會使女性生育能力喪失,導致患者對其接受程度比較低,而且由于屬于急診開展,缺乏充足的陰道準備,次全切除的手術方式可降低術后感染風險,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不過,患者如伴有羊水栓塞、DIC等癥狀,比較適合采用子宮全切除術,術后應通過引流管對腹腔出血情況做出嚴密監測。產婦伴有凝血功能障礙后,具體的處理方法根據引發原因確定,引發原因為胎盤早剝時,子宮內妊娠物必須要盡快的娩出,同時,凝血因子補充也應充分開展,并按摩、熱敷患者的子宮,以便于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糾正凝血功能障礙情況,避免子宮切除;引發原因為羊水栓塞時,子宮切除術需要立即開展,避免血液循環中進入羊水,使胎盤剝離面及出血量減少[3]。本研究中,羊水栓塞并發DIC的患者共2例,均在子宮切除術開展后好轉,未發生死亡。
3.4剖宮產與子宮切除的關系 隨著剖宮產手術水平的提升,手術操作越來越成熟,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但手術所帶來的創傷依然存在,術中,切口邊緣如存在粗大的血竇,或切口部位伴有豐富的血管,產后大出血的發生風險會明顯提高[5]。產婦妊娠期間,如合并并發癥,分娩時多采用剖宮產,而由于并發癥的存在,產后出血的風險會高于未合并并發癥的產婦。此外,剖宮產麻醉術,使用的藥物均為肌肉松弛類,這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婦的子宮收縮情況,一旦發生子宮收縮乏力,即會造成嚴重產后出血。對于晚期產后出血,主要的引發原因包含子宮切口未能良好愈合、宮腔感染。本研究中的6例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患者中,分娩方式為剖宮產的有4例,多于自然分娩者。因此,產婦分娩時,應鼓勵其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如必須要采用剖宮產分娩,應對可能引發嚴重產后出血的因素做出嚴格的控制。
綜上所述,產婦嚴重產后出血的引發因素比較多,且各個因素之前相互作用,盡管子宮切除術能夠有效的挽救產后產后出血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多數患者仍具有生育要求,而手術會導致患者喪失生育能力,使其生活質量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臨床中應加強對孕婦妊娠期間的檢查與監測,及時的發現危險因素,避免產后子宮收縮乏力等癥狀的出現,降低子宮切除率,同時在平時工作中加強宣傳,提高女性對產后出血的認知,增強其保健意識,降低剖宮產率及人工流產率,減少嚴重產后出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艷華,梁秀坤.嚴重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原因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14(11):26-29.
[2]郭宏霞,鄭華,喬曉林,等.難治性產后出血致緊急子宮切除病例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21(09):34-37.
[3]王穎.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33(19):3097-3100.
[4]周秦,王忠芬.24例產后出血行子宮切除后的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3(05):1047.
[5]李玲玲,譙小勇,謝蘭,等.32例產后出血致子宮切除的原因及處置方式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02):93-95.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