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榮+趙愛娟+王睿穎+穆兵



摘要:以中原地區12種常見蔬菜為原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蔬菜維生素(VC)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pH=6時,維生素C最大吸收波長為265 nm,標準曲線方程A=0.048 61C-0.000 96,R2為0.998 8。12種中原蔬菜VC含量范圍為0.063 5~2.718 7 mg/g,其含量高低順序為芫荽>青椒>菠菜>生菜>上海青>蔥>白菜>長梗白菜>白蘿卜>胡蘿卜>芹菜>油麥菜。其中,芫荽VC含量最高,為2.718 7 mg/g;其次是青椒和菠菜,分別為2.101 7 mg/g和1.820 4 mg/g;油麥菜VC含量最少,僅為0.063 5 mg/g。芫荽、青椒、菠菜等蔬菜由于VC含量較高,有望成為VC補充的重要食源及VC功能產品研發的重要原料。
關鍵詞:中原地區;蔬菜;維生素C;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圖分類號:R1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6-113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6.035
Abstract: The VC content of 12 kinds of winter vegetables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was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was 265 nm when pH=6. Standard curve equation was A=0.048 61C-0.000 96,R2=0.998 8. The content of VC in vegetables was from 0.063 5 mg/g to 2.718 7 mg/g. The content order was Coriandrum sativum L.>Capsicum annuum>Spinacia oleracea L.>Lactuca sativa>Brassica chinensis L.>Allium fistulosum L. >Brassica pekinensis Rupr>Brassica rapa chinensis>Raphanus sativus L.>Daucus carota>Apium graveoleus L. var. dulce DC.>Lactuea sative var longifoliaf Lam. The content of VC in Coriandrum sativum L.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vegetables,up to 2.718 7 mg/g;Secondly,Capsicum annuum and Spinacia oleracea L. wasrespectively 2.101 7 mg/g and 1.820 4 mg/g;VC content in Lactuea sative var longifoliaf Lam. was the lowest,only 0.063 5 mg/g;Coriandrum sativum L,Capsicum annuum and Spinacia oleracea L. with high VC content were expected to becom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VC supplement,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C function product.
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vegetables; Vitamin C; UV spectrophotometry
維生素C(Vitamin C,簡稱VC)別名抗壞血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參與體內氨基酸與神經傳遞、膠原蛋白合成,對體內某些代謝反應起到輔助作用,并可以促進鈣、鐵的吸收,因而對人體生理健康異常重要。醫學研究結果表明,VC具有治療壞血病、美白養顏、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等功效,特別在治療肝炎、肝硬化等方面能產生有益的療效[1,2]。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VC含量較為豐富,是人們進行VC補給的重要食源。據食品營養學記載[3],蔬菜中的VC受地形、氣候、土壤及光照時間的影響較為顯著,即使同一蔬菜,其VC含量也會因產地、產季、生產條件不同而不同。中原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季節晴朗日照充分,夏季雨水豐沛,利于蔬菜的栽培生長。開展中原蔬菜VC含量的測定工作對于合理選擇VC食源進行營養膳食意義重大。
目前,測定蔬菜中VC含量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4]、2,4-二硝基苯肼法[5]、碘量法[6]、2,6-二氯靛酚法[7]、熒光分光光度法[8]、原子吸收光譜法[9]等。這些方法都存在某些缺點,如高效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熒光分光光度法儀器昂貴,對樣品的純度要求較高;2,4-二硝基苯肼法操作程序繁瑣,耗時耗力;碘量法、2,6-二氯靛酚法受其他還原物質、樣品色素顏色的影響較為嚴重。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種根據物質結構在紫外區的吸收特點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準確、快速的測定方法[10,11]。本研究根據VC具有烯二醇基的多羥基結構,其水溶液在pH 6時,在紫外區265 nm處有最大吸收的特點,選用中原地區12種常見蔬菜為研究對象,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對VC含量測定,以期為人們營養膳食及VC功能產品的研發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T6新世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VC標準品(純度≥99%,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HSJ-3F型pH計(上海啟威電子有限公司);AR2140型電子分析天平(奧豪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研缽,容量瓶。
1.2 植物材料
青椒、芹菜、菠菜、芫荽、蔥、胡蘿卜、白蘿卜、上海青、生菜、油麥菜、白菜、長梗白菜等12種中原蔬菜均由鄭州市楊莊蔬菜生產基地提供。
1.3 標準溶液的配制及標準曲線的繪制
標準溶液的配制:準確稱取VC標準樣品 0.103 2 g于潔凈燒杯中,用二次蒸餾水溶解,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即得濃度為1.032 mg/mL VC標準溶液。
標準曲線繪制:移取0.00、0.20、0.40、0.60、0.80、1.00 mL VC標準溶液,于50 mL容量瓶中,用二次蒸餾水定容混勻。VC溶液的濃度分別為0.00、4.128 0、8.256 0、12.384 0、16.512 0、20.640 0 μg/mL。用二次蒸餾水作為參比,在265 nm波長處,用1 cm石英比色皿測定VC標樣系列的吸光度(A),以吸光度對VC標準濃度繪制標準曲線。
1.4 蔬菜樣液的提取及測定
將新鮮的蔬菜洗凈晾干,準確稱取可食用部分2 g(精確到0.000 1 g),置于研缽中加少量水研成勻漿,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過濾得提取液。精確移取2 mL上述提取液轉移至10 mL容量瓶,用二次蒸餾水定容得待測液。以二次蒸餾水作為參比,測定各蔬菜待測液的吸光度,在標準曲線上找出對應VC濃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測定波長的選擇
用紫外分光光度儀分別對VC標樣和蔬菜樣品提取液在紫外區進行光譜掃描,結果如圖1、圖2所示。由圖1和圖2對比可知,VC標準溶液的掃描譜圖與待測液的掃描譜圖的最大吸收均在265 nm處,因此,確定測定波長為265 nm。
2.2 標準曲線的制作
將配制不同濃度的VC標準樣品在265 nm波長下進行吸光度測定,繪制標準曲線如圖3。由圖3可以看出,VC標準樣品濃度與吸光度呈線性回歸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A=0.048 61C-0.000 96,R2=0.998 8。結果表明,VC標樣濃度在0~20.64 μg/m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3 pH對吸收波長的影響
分別移取5.00 mL濃度為4.128 0 μg/mL的標準溶液于10.00 mL的比色管,用0.1 mol/L HCl或0.1 mol/L NaOH調節pH,用二次蒸餾水定容至刻度,旋上蓋子,搖勻,測定不同酸度條件下VC的最大吸收波長及吸光度(表1)。從表1可以看出,當pH在6~8時,最大吸收波長基本在265 nm,pH=6時,吸光度最大;當pH≤5時,最大吸收波長紫移,吸光度略有降低;當pH≥9時,吸光度降低較多,可能在堿性條件下維生素C易被破壞的原因,這與馬宏飛等[12]研究的結果一致。
2.4 12種中原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較
按照“1.4”方法對12種常見中原蔬菜維生素C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所測蔬菜VC含量范圍為0.063 5~2.718 7 mg/g,不同蔬菜中VC含量差別顯著,12種蔬菜VC含量為芫荽2.718 7 mg/g,青椒2.101 7 mg/g,菠菜1.820 4 mg/g,生菜1.556 4 mg/g,上海青1.246 6 mg/g,蔥1.056 7 mg/g,白菜0.5817 mg/g,長梗白菜0.567 5 mg/g,白蘿卜0.509 1 mg/g,胡蘿卜0.463 4 mg/g,芹菜0.238 5 mg/g,油麥菜0.063 5 mg/g。芫荽VC含量最高,其含量約為油麥菜的43倍,其次是青椒和菠菜,油麥菜VC含量最少。12種蔬菜VC含量順序為芫荽>青椒>菠菜>生菜>上海青>小蔥>白菜>長梗白菜>白蘿卜>胡蘿卜>芹菜>油麥菜。其中胡蘿卜測定值高于文獻值[11](文獻值0.311 mg/g),菠菜、芹菜、白菜測定值略低于文獻值[11](文獻值,菠菜1.948 0 mg/g,芹菜0.321 4 mg/g,白菜0.645 6 mg/g)。
2.5 回收率的測定
選取了青椒和白蘿卜為樣品,對該方法進行了回收率測定。分別移取2 mL蔬菜提取液于10 mL潔凈的容量瓶中,再各加入1、2、3 mL濃度為12.384 0 μg/mL的維生素C標準溶液,定容至10 mL,并搖勻。在265 nm定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及濃度(表3)。由表3可知,測定回收率范圍為91.03%~101.21%,均在90%以上,說明該方法準確可靠。
2.6 穩定性的測定
將蔬菜提取液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對其吸光度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在6 h內樣品吸光度有小幅度波動,但變化不大。VC雖然易被氧化,但在較短的時間范圍內,在pH=6的弱酸性條件下能穩定存在。
3 結論
1)利用VC在紫外區265 nm處有最大吸收,且在pH=6時吸光度最大的特性,建立了蔬菜中VC含量的測定方法。在0~20.64 μg/mL濃度范圍內,VC濃度與吸光度呈良好的線性回歸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A=0.048 61C-0.000 96,R2=0.998 8?;厥章示笥?0%,符合化學分析的要求。該方法簡便易行,適于蔬菜VC含量的測定。
2)通過對中原地區12種蔬菜中VC含量進行分析發現,VC含量范圍為0.063 5~2.718 7 mg/g,不同蔬菜中VC含量不同,含量順序為芫荽>青椒>菠菜>生菜>上海青>小蔥>白菜>長梗白菜>白蘿卜>胡蘿卜>芹菜>油麥菜。芫荽、青椒、菠菜中VC含量較高,有望成為補充VC的重要食源及VC功能保健品研發的推薦蔬菜。
參考文獻:
[1] 吳春艷.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及比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9(3):90-91.
[2] 化璐璐,黃英茹,張 婧.大劑量維生素C沖擊療法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酶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1):114-115.
[3] 劉志高.食品營養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4.
[4] 劉志剛,候 浪,王 瑞,等.RP-HPLC法測定藍莓和黑莓中VC的含量[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1):96-98.
[5] 涂常青,吳馥萍,溫欣榮.分光光度法測定沙田柚果肉中的總抗壞血酸[J].廣東化工,2005,32(3):47-48.
[6] 武 文,詹秀環,宣亞文.碘量法測定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1):9845-9846.
[7] 高海榮,張 潔,陳秀麗.10種鄭州市售水果維生素C含量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5,6(10):4142-4146.
[8] 王 漢.熒光光譜電化學法測定維生素C[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2,33(2):129-132.
[9] 顧 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對果蔬型酸奶中VC含量的測定[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9):4790-4791.
[10] 陳玉鋒,莊志萍.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橙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236-237,240.
[11] 李占清,魏海英.分光光度法測定新鮮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J].中國無機分析化學,2014,4(3):79-81.
[12] 馬宏飛,盧生有,韓秋菊,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新鮮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2,29(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