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
摘 要: 繪本在智障學生閱讀教學中獲得了廣泛應用。在實踐中,首先要根據智障學生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繪本;其次,要注意對智障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再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后,要注意在教學環節、教學科目、參與人員上進行拓展,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繪本 智障學生 閱讀教學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一種專為兒童設計的書,依靠一連串圖畫和為數不多的文字結合,或者完全沒有文字,全靠圖畫來傳遞信息。它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系,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著名的兒童作家松居直認為,繪本不單是“文+圖”,而應該是“文×圖”。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彭麓指出: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結果。這種“圖文合奏”的繪本,恰好契合了智障學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非常適合作為智障學生閱讀教學的素材。
在此基礎上,我們嘗試將繪本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閱讀訓練,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借助繪本開展針對性的記憶、讀寫、交流訓練,培養他們自主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使智障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一、適合繪本的選擇
繪本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了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但畢竟還是主要針對普通兒童,智障兒童在感知、觀察、思維等方面均與普通兒童存在較大差距,在繪本選擇上應考慮到其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主題選擇上,應強調生活化和趣味性。智障兒童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較弱,記憶發展水平停留在較低階段,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都不強,相比之下,有意識記憶更差,要他們記住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十分困難,再加上生活環境和社會活動的限制,他們往往無法理解超出自己生活之外的內容,因此在選擇上應盡量選擇主題貼近生活、內容活潑有趣的繪本,情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及語言特色,如《我爸爸》、《我媽媽》、《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好餓的毛毛蟲》等,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此外,還應考慮繪本語言的特點,如字數多少、程度難易、語言是否簡潔富有特色等,尤其是在閱讀初期,盡量不要選擇無字或字數太多、語言較為生澀的繪本,而是要選擇字數和難度適中、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富有韻律性、好記憶易上口的繪本,讓學生有一個愉快的接受過程,也便于開展后續多方面的教學活動。
二、閱讀技巧的指導
智障學生認知水平較弱,其識記速度慢,容量小,保持差,易遺忘,注意的穩定性差,易分心,心理活動不能較長時間集中于某一對象或事物。如果放任學生自己閱讀,很可能就是拿書翻翻而已,達不到預期效果。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由頭到尾,完整閱讀。
繪本通常分為封面、環襯、扉頁、正文、封底五個部分。繪本的每一個部分都藏著信息。有些繪本在閱讀時如果漏掉其中某個部分,就會導致讀不懂。在閱讀教學中,應教授給學生閱讀繪本的正確方法,就是從頭到尾,也就是封面—護封—環襯—扉頁—正文—封底,不遺漏任何一個部分。
封面:封面是我們對書進行預測的最重要的來源。當我們和學生一起閱讀時,要特別讓學生看清楚封面,認讀書名,鼓勵學生借助封面先猜測故事的主要人物、可能發生的故事;看看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有的封面和封底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圖畫,這就要求我們把封面與封底同時翻看才能了解。
環襯:環襯是封面和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動的,因其以兩頁相連環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環襯”。環襯是最容易被漏看的一頁。它們的顏色往往與講述的故事十分吻合,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
扉頁:環襯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頁,上面一般寫著圖書的書名、著作責任者(作者和譯者等)和出版者的名稱。從扉頁開始就有圖畫,這些圖畫會告訴你誰是主人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繪本的扉頁還會設置一些小小的懸念,或者提出一個小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思考能力。
正文:扉頁后面就是正文,是繪本的主體,也是我們通常最關注的部分。閱讀時要提示學生一頁一頁地翻動,速度不要太快,確保看清楚每頁圖畫。
封底:最后一頁。有些繪本會把故事的結尾延續到封底上,或者提出幾個思考問題,也不能遺漏。
2.由圖到文,按序呈現。
一本繪本通常包括三個故事,第一個是圖畫講述的故事,第二個是文字講述的故事,第三個是文字和圖畫相結合產生的故事。在繪本中圖畫也是主體,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考慮到智障學生在接受圖像信息時比較迅速,接受文字信息時比較慢,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先呈現圖畫,讓學生進行形象直觀的觀察、思考,再呈現文字,讓學生結合圖畫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如在繪本《我爸爸》第7頁中,先呈現圖片(爸爸穿著睡衣拖鞋,卻超過了很多運動員,滿面笑容,得了第一名),讓學生觀察思考,說說對圖片的理解,再呈現文字:“在運動會的比賽中,他輕輕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最后對比自己的表述和繪本語言,看看誰說得更好,為什么。這種呈現方式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故事的體會和對語言的感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由泛到精,螺旋反復。
在教學中,多采用泛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反復從各個角度認識繪本中的人物、情節、語言等,螺旋式地加深理解。一般來講,首先進行泛讀,讓學生閱讀繪本,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然后通過提問、討論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精讀繪本,加深對整個故事的理解。特別注意的是,智障學生的感知、思考速度慢,易分心,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不要片面追求閱讀數量,要多關注閱讀質量的提高。
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先進行泛讀,讓學生自主閱讀或帶領學生朗讀,了解到本書是關于大兔子和小兔子“愛”的故事,再精讀繪本,一段段分析他們是怎么表達愛的,感受繪本中溫暖精致的語言和層層遞進的情節,最后可以開展仿說仿寫練習,進一步鞏固語言教學效果。
4.由聲到形,形象感知。
智障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極易分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更多采用“聽教師大聲讀”這一方式,這既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式,又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老師在朗讀過程中,將自己對繪本內涵的感悟,對繪本文字的品味乃至對閱讀的情感,通過聲音、神情傳達給學生,借助聲音、表情、體態等多方面變化,幫助學生形象感知故事的起伏和情感的變化。
如繪本《我媽媽》中,有三句話“我媽媽真的很棒”、“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我媽媽真的真的真的很棒”,這是一個情感遞進的過程,教師在范讀和指導朗讀時就要做到后一句比前一句更緩慢、更深情,還可以加上肢體語言表達感情,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出人物心情的變化。
三、多元活動的開展
在繪本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從繪本出發,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和能力的活動,真正成了閱讀的參與者。
“繪本朗誦會”,讓學生自主選擇繪本中喜歡的句段自我賞讀,感悟其語言特色;
“繪本我來說(寫)”,讓學生仿照繪本中的語言形式進行說寫訓練,學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繪本戲劇坊”,選擇故事性較強,學生易于模仿,劇情簡單,對于學生演出沒有太大挑戰的繪本,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劇本創作、道具制作、背景布置、舞臺排練及演出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繪本創作室”,一些有能力的學生,我們可以鼓勵其勇敢表達,自己創作繪本。可以是對繪本的續寫、仿寫,也可以是發揮想象力與靈性自創繪本。可以先繪畫,在設計好的繪本合適的地方寫上文字,也可以先文字,然后為文字配上合適的喜歡的圖畫。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采用伙伴合作、師生合作、親子合作的方式。
如繪本《好喝的湯》,故事篇幅較短,情節簡單,人物清晰,活動場景固定又生活化,角色的語言模式相似,依次登場互不干擾,但它們又在做著同一件事——發現一鍋正在煮的湯,放入自己認為好吃的東西。在小動物同樣的舉動中,故事的語言和動物們放入的食物也有著一些變化,體現著小動物的生活特點,非常適宜學生表達和參與。我們將其改編成情景劇,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直觀地體驗繪本故事,在對小動物的模仿和表現中增強觀察力和表現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下是片斷賞析:
小豬:(摸著肚子)肚子好餓啊,我要去拔一個大大的蘿卜,回來煮一鍋香香的蘿卜湯。
小貓:(“喵喵”叫著上場,看見灶上的鍋)喵,喵,是誰在煮湯?放一條魚進去一定會很好喝吧!(取一條魚回來,放進鍋里。)
四、課堂教學的拓展
這里的拓展有三層意義:
一是教學環節的拓展。將繪本閱讀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如父親節前閱讀《我爸爸》,在理解繪本故事的基礎上,開展“說說我爸爸”、“寫寫爸爸和我的小秘密”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爸爸,感恩爸爸,學會表達,激發內在體驗,從而反過來加深對繪本故事的感悟。
二是教學科目的拓展。繪本閱讀并不是語文課的專利,語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堂,我們可以借助優秀的數學、科學、音樂等繪本,如《鼠小弟愛數學》、《來,聞聞大自然的味道》、《兒童古典音樂繪本》等,在各個學科中進行主題教學或活動,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方式觀察、感受、理解、思考與表達,從而得到多方面的成長。
三是參與人員的拓展,目前主要指家長參與。親子閱讀,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營造輕松、愜意的閱讀環境,孩子和家長共同學習,共同分享,一同成長,既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又有利于針對不同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和能力,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和提高。
繪本閱讀是智障學生了解生活、認識世界、感知生命的重要途徑,特教教師要做好學生閱讀的領路人,讓閱讀伴隨他們的心靈成長。教學實踐還在繼續和深入,相信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我們還會尋找到更加合適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們感受繪本的獨特魅力,獲得更大的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琛.小學低段“繪本”微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語文知識,2016(6).
[2]羅琳.培智學校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10).
[3]邵巧治.《如何讓孩子愛上繪本閱讀》的微課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5(4).
[4]馬玲紡.手心里的光:新教育實驗兒童課程“讀寫繪”項目用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5]張芳.以情緒主題繪本為載體開展小班幼兒情緒教育的行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