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利
摘 要: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現狀,分析了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學習信念、知識結構及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出了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應增強非正式學習的學習信念,提高網絡學習素養,優化學習環境。
關鍵詞: 網絡時代 大學英語教師 非正式學習策略
非正式學習是相對正規學校教育或繼續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地點獲得新知識的學習形式,主要指做中學、玩中學、游中學,如網上、聚會、沙龍、讀書等。盡管我們常常沒有察覺到非正式學習,但它廣泛存在于生活和工作中。非正式學習這一概念最早由國外學者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國外學界在此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就。研究總體上認為,非正式學習不僅占個體在工作中學習需求的80%,而且有利于學習者的終身學習。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的學習更便利,如何利用網絡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由傳統的單一集中式的教學轉向個性化學習、網絡化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知識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呼吁大學英語教師進行非正式學習。
1.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現狀
采用問卷調查及訪談的方式對某幾個高校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對大學英語教師共發放調查問卷108份,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講師26人,助教27人,收回問卷且去掉問題回答不完整或開放題復制抄襲等無效問卷,最終確定有效問卷108份。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認為傳統的培訓學習不能滿足學習要求,關于網絡學習是否對學習有幫助的問題,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認為是有幫助的,經常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方式進行非正式學習,但技術能力欠缺,學習動機不足,信息量大難于篩選等因素限制了大學英語教師的非正式學習。從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可知,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意識強烈,行動效能低,差異大,信息技術能力薄弱、碎片化知識過繁、自控能力弱、學習缺乏動力等制約網絡環境下的非正式學習。
2..網絡時代非正式學習模式的革新
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的學習模式不再是傳統的培訓,學習資源不再僅僅來自于書本,而是將學習途徑擴展到網絡,例如視頻公開課、微課程、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等,因此學習模式發生變化。
2.1學習意識的變化
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師習慣于參加外力推動下學校等主管部門組織的講授式培訓的正式學習方式,對自己的專業發展不規劃、不研究、不反思,不閱讀相關的專業資料。但隨著高新技術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轉變信念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認識到非正式學習的價值和意義,轉變信念,適當的外部支持對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的轉變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環境、文化、制度、學習氛圍、人際交往等方式促進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的轉變。
2.2知識結構的變化
在傳統培訓學習中,知識是固定的,網絡時代,知識呈現出流動性、境域性和多元化的特點。知識不再是固定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習中知識不斷地被檢驗和被理解,網絡的個性化特點決定了知識的流動性。知識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知識是學習者與環境主動構建的結果,知識只有在一定的環境中才有意義,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一定的環境中。網絡學習環境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師知識內容的多元化。
2.3學習方式的變化
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學習方式,網絡時代主要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協作學習、混合式學習等。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在網絡上查閱資料,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還可以利用網絡建立學習社區、學習小組和討論小組,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同伴進行交流和學習,在網絡上尋找相關問題研究的專家給予指導學習,將傳統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進行混合式學習。
3.網絡時代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策略
3.1增強學習信念
信念決定行為,大學英語教師信念影響了學習行為,信念越強轉化為行動的動力越強。目前大多數教師都認識到了非正式學習的重要性,但大學英語教師交互式學習較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形式單一的正式學習方式上,而忽略形式多樣且占的比重較大的非正式學習方式。大學英語教師的非正式學習沒有任何的外在要求、組織和規定,在工作與生活中大學英語教師順其自然、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這是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專業教學者的專業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與工作中,能觸動自己反思、學習的動力不僅僅來自于正式學習,真正激發大學英語教師學習欲望的不是正規性的培訓,而是來自于教學的成功或者失敗,或者來自于和學生的和諧共處,或是突發事件,或是挫折,或是受到領導、同事、學生的關注、支持,或是批評,又是與他人的交談。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將工作與學習有機結合,從做中學、玩中學、游中學,營造自由、靈活、輕松的學習氛圍。結合團隊學習,與他人交互學習,追求形式靈活自由及內容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同時注意學習策略和技巧,探索真正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策略與途徑。
3.2提高網絡學習的素養
網絡素養是互聯網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應用工具搜索、檢索、篩選都必須有較高的信息素養。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群體具有相同的愛好、關注點或者職業領域等,有利于吸引相關專家學者加入。專家學者提供的高質量的資源信息及建議,為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提供便利的學習資源。網絡環境的交流更方便真誠,內容更透明,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學習、交流及資源共享。網絡提供了人性化的交互方式,聊天工具、博客、微信、論壇、校友錄等多種交流方式方便了大學英語教師使用各種方式進行交流學習。網絡使得人際交往最大限度地擴展,彌補了大學英語教師現實中交往空間與時間的不足,避免了現實生活中社會關系的復雜性,擴展了社會關系的多元化,形成了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大學英語教師提高網絡學習的素養,有利于非正式學習及專業發展,更能強化實際的教學效果。
3.3優化學習的環境
良好的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環境是保證良好的非正式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學校要創造濃厚的非正式學習氛圍,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合作與交流,挖掘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潛能,豐富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強化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效果,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自我實現及自我超越。相關部門應提供文字、音視頻、圖片及公開課等學習資源,建立資源分類的專題學習網站,滿足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需求,方便大學英語教師的反思、協作及交流,降低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尋找網絡學習資源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網絡時代信息資源爆炸式地增長,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學習及生活提出新的挑戰,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與繼承者,應該以身作則,堅持終身學習,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非正式學習從獨立學習的維度到群體間交互學習的維度都有涉及,方便大學英語教師與同事交流分享、共同成長,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遂紅.大學英語基于教學情境的外語教師非正式學習與專業發展研究[J].外語界,2014(1).
[2]李保玉.地方師范院校青年教師非正式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4).
[3]李紅杏,應建芬.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的現狀與對策探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13(10).
[4]余勝泉,毛芳.非正式學習——e-Learning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
[5]曾群芳,楊剛,伍國華.基于網絡的教師非正式學習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9).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大學英語教師非正式學習與專業發展研究(GS[2015]GHB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