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燁+沈怡丹



摘 要: 關于市屬小學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調查對象是常熟地區市區重點、市區非重點和鄉鎮這三類小學,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加以研究。調查與結果分析涉及以下三個方面:大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開展現狀和學生態度。此外,總結了調查的結論,發現了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改進意見。
關鍵詞: 常熟市屬小學 大課間活動 開展情況 調查研究
一、項目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2005年,國家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各中小學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具體要求是在課間操的基礎上,延長活動時間,豐富活動內容,開展20-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1],但是,《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報告》顯示,雖然學生的體質有所改善,下滑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小學生的肥胖率仍繼續增加[2],因此,積極開展大課間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常熟市屬小學大課間活動是否真正得到落實,市區重點、非重點和鄉鎮小學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設計了相關的問卷調查表格,試圖通過調查和訪談,了解此項活動的開展情況,并發現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意見。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可以獲得關于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的資料,便于發現問題。
(1)問卷的框架及內容
根據大課間活動的具體要求,現從開展現狀和學生態度兩個方面出發制定問卷框架。在活動開展現狀方面,主要調查活動的時間安排和活動內容。在學生態度方面,主要調查學生的認知程度、興趣和鍛煉結果,鍛煉結果則由學生出汗情況和注意力集中情況這兩部分組成。
(2)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考慮到小學低中年級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因此,此次調查對象只涉及小學的高年級學生。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問卷338份,回收率為96.6%。其中市區重點、非重點、鄉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參與問卷填寫的人數分別為131、88和118。
2.學校訪談法。
通過面談的方式,了解校領導和大課間負責人對此項活動的態度,聽取他們對大課間活動組織管理的看法,并做好記錄。通過對這些資料的研究,參考問卷調查的結果,綜合兩個方面的情況,我們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二、關于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通過spss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處理計算,結合訪談獲得的內容,現從組織管理、開展現狀、學生態度這三個維度出發進行分析。
(一)不同類型小學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和管理。
大課間的組織管理是開展活動的前提,制訂詳細的大課間活動方案不僅能夠切實保障大課間正常有序地開展,而且能夠使學生獲益更大。
1.小學的領導層都較為重視。
一位市區重點小學的校長對大課間非常重視,認為學生需要全面發展,體育課給學生提供的時間太少,大課間活動正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位鄉鎮小學的副校長也非常重視大課間活動,認為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綜合所有的訪談,可以得出:不同類型小學的領導層都比較重視,這表明各類小學都能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大課間活動的開展都已趨于穩定。
2.檢查和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一文明確提出,要建立督導、檢查和工作評比制度,定期進行檢查、督促。調查顯示,只有一所非重點小學制定了詳細的檢查評價體系,將其分為常規評價和考核評價兩部分,并積極落實,其他小學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一所市區重點小學在活動方案中涉及不定期檢查和量化評分,但校長卻說還未將其落實。另外一所市區非重點小學沒有制定檢查和評價體系。綜合所有訪談資料,建議部分小學制定完備的檢查和評價體系,并且將其落實。如果在制訂方案的過程中感到困難,就要和兄弟學校積極交流,學會取長補短。
(二)不同類型小學大課間活動的開展現狀。
活動開展現狀是對大課間活動的客觀性描述,對活動時間和內容的選擇,體現了學校對大課間活動的重視程度。
1.活動時長不一,有待落實。
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的感覺時長,能從側面反映活動的開展現狀,為此,我們對高年級學生的大課間活動感覺時長做了調查,結果如下:
由表1可知,大部分的市區重點和鄉鎮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活動感覺時長在10分鐘以上,而市區非重點小學將近一半的高年級學生的活動感覺時長在10分鐘以內,說明不同類型小學的活動時長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兩所市區非重點小學在活動時長上確實存在問題,活動時長都太短,其中一所小學由于新方案的制訂縮短了活動時長,而另一所小學則是因為校領導規定的活動時長較短。總體而言,無論是哪類學校,都要確保學生的活動時間,尤其是市區非重點小學更應該加以重視。
2.活動內容豐富且更換及時,但側重點不同。
由于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因此只有針對各年級學生選擇活動內容,不斷更替活動內容,才能讓學生獲得最佳鍛煉效果。
據圖1可知,排除人數在5個以內的活動項目,可以發現,重點小學的活動內容涉及最廣泛,以健身操和跳繩為主。由于場地限制,很難開展一些球類運動。鄉鎮小學的活動內容以球類運動為主,反映出其活動場地較大,但活動內容較為單調,可見其體育設備的種類還不夠完善,因此要尋求政府資助。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各類小學對活動內容的更換比較及時,基本上都是每周更換一次。
(三)不同類型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態度。
學生態度是檢驗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的最好標準,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充分了解學生的態度對活動開展有很大的幫助。
1.了解程度不高,需要宣傳。
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的了解程度是大課間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良好的認知能夠提高學生的活動熱情和毅力。
表2顯示:大部分市區重點小學學生都認為大課間活動對自身有很大幫助,但仍有近41%的市區非重點小學和34%的鄉鎮小學的學生,認為大課間活動影響學習,表明部分學生的了解程度還不夠,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學習質量。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所有小學都未曾進行前期宣傳,因此學校要多組織開展前期宣傳工作,讓學生對大課間活動有清楚的認識。
2.活動興趣廣泛,但較集中。
表3顯示:高年級學生對羽毛球的興趣更濃厚,不感興趣的是健身操。重點小學對呼啦圈和武術比較感興趣,非重點小學對足球、籃球較感興趣,鄉村小學則對短跑、立定跳遠感興趣,故各校要多開展一些球類運動,少開展健身操運動。另外,不同類型的學校還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例如鄉村小學應該把短跑、立定跳遠等田徑運動引入大課間活動中。
3.鍛煉效果較好,但需因校制宜。
大課間活動的鍛煉效果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是否真正地投入鍛煉。這項活動強調實效性,不管大課間采用何種形式,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身體素質上。
從表4可以看出,不管是哪類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大課間活動后都會出汗,這表明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投入活動中。
從表5中可以看出,市區重點小學高年級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要比另外兩類小學高,而市區非重點小學高年級學生則在“偶爾能集中注意力”這方面所占比例較大。市區非重點小學活動時長較短,活動內容單調,因此,這類小學除了豐富活動內容外,還要保證活動時間,讓學生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三、此項調查的結論和改進建議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方面,各類學校領導都認識到了活動的重要性,但部分市區非重點和鄉鎮小學在評價體系方面做得還不夠完善,此類學校領導應把學校大課間活動納入相應的考核體系中,切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在大課間活動開展方面,市區非重點小學學生的活動感覺時長比較短,需進一步保障活動時間。另外,三類小學都存在不足,需要改進。市區重點小學明顯存在場地缺乏的問題,包括活動場地小、器材存放室小,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校空間的管理,定期更換器材,減少使用面積。可以開展一些不需要使用器材的運動,像立定跳遠等。學生也可以自備器材,或者共用器材。市區非重點小學在認知方面要努力縮小和重點小學的差距。鄉鎮小學需要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定期更新,加大活動經費的投入,保證大課間活動形式多樣化,此外還要建立完備的安全應急預案。
在學生態度方面,大部分學生還未意識到大課間活動的益處,活動興趣較為單一,因此,學校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課間活動,多次組織開展前期宣傳工作,保證全員參與。通過調查研究我們還發現,學生對球類運動的興趣較高,因此各校要多開展一些有關的運動。
總之,小學開展的大課間活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比較重要。常熟市屬小學大課間活動,在組織管理和活動開展方面都有提高的空間。此外,學校還需要做好學生工作。希望通過各方努力,使此項活動的開展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的意見[Z]教體藝[2005]10號.
[2]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J].中國學校體育,2011(10).
項目類別: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名稱:常熟市屬小學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6094;指導教師:齊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