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視光醫學:為了你眼中更清晰的世界

張丹丹:我一直敬仰醫生這個職業,覺得治病救人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聽說大學里有個眼視光醫學專業,還挺感興趣的。學這個專業將來就是當眼科醫生嗎?

人物:朱琳
溫州醫科大學
眼視光醫學專業大五學生
采寫:丁晨瑩
眼視光醫學是經典眼科學和現代視光學有機結合的一門學科,它的宗旨就是改善視覺功能、提高視覺質量,說明白點,就是讓你看到更清晰的世界。
目前國內開設眼視光方面本科專業的高校并不太多,我所在的溫州醫科大學是最早開設這個專業,并且在專業研究與教學方面頗具權威的學校。
●在我們學校,眼視光方面的專業有四種不同的學制,學習的深度和側重面也會有區別,選擇專業前一定要研究透徹了。
比較容易弄混的是四年制眼視光專業和五年制眼視光醫學專業。雖然這兩個專業都是本科專業,而且在課程設置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最后獲得的學位證書是不一樣的。
四年制的眼視光專業:學生畢業以后取得的是理學學士學位,畢業生更多在基礎眼保健領域從事視覺矯正與康復工作,但不能參加執業醫師考試,也就無法成為醫生,所以并不適合有志于醫生職業的同學。
五年制的眼視光醫學專業:畢業后拿到醫學學士學位,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考試,成為眼科醫生。
如果對這個專業熱情夠高,讀八年制的眼視光醫學專業當然是更好的選擇,可以更加系統深入地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還有一種三年制的眼視光技術專業,屬于???,偏向于培養制鏡、驗光方面的技術人才。
這四種學制的專業在招生分數上差異不小,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條件與未來就業的目標來選擇。
我修讀的是五年制的眼視光醫學專業。既然是醫學專業,基礎的醫學科目我們都是要學的,除了“內外婦兒”,還有病理學、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只有打好臨床醫學基礎,才能深入開展眼視光醫學的學習。
臨床醫學專業,之前我們已經有過專門的介紹,同學們可以掃描二維碼回顧,了解這個專業的更多內容。
●眼科學重在對眼病的治療,學習重點也是圍繞眼科疾病展開的。
以常見的眼病白內障為例,它主要的發病原因是眼球器官的老化,新陳代謝減弱,使晶狀體逐漸變渾濁,光線的折射在此受阻,造成視力減退。此外遺傳因素、營養障礙、中毒等也可能導致發病。根據晶狀體渾濁位置不同,白內障又有不同的分類,在治療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還有許多角膜疾病、眼表疾病,我們都要一一分析病因、病理,研究診斷、治療的方案。
為了在研究眼病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各種病癥和治療手段,我們需要學習眼睛的解剖結構、眼的生理與生化知識。
眼睛的組織結構特別精密復雜。眼球可以分為眼球壁和內容物兩大部分,眼球壁包括角膜、鞏膜、脈絡膜、視網膜等,內容物包括玻璃體、晶狀體、房水等。各個部分里面還大有文章,例如,角膜在組織學上分為5層,視網膜的組織結構則有10層,每一層的特點都不同。翻一翻我們厚如板磚的專業課教材,就能感受到眼科學的龐雜精細。要想掌握眼球的每一個細節,絕對不是輕松的事情。
實驗課的要求就更高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豬眼縫合實驗。由于眼部手術的操作非常精細,往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顯微鏡下的手術,眼手是分離的,我們只能通過鏡筒看到自己的手。一開始操作的時候特別不適應,總是忍不住脫離鏡頭去看針在哪兒、手在哪兒。而且眼球上有豐富的血管與神經末梢,操作的時候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任何一絲偏差都可能給眼睛造成意外傷害。這次手術也讓我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眼科醫生,“手殘”可不行,還有一條很長的學習訓練之路要走。
●視光學把重點放在視力矯正與眼部保健上,它以驗光配鏡為主要手段,讓你看得更清晰。
近視、遠視、老花等視力問題都可以通過佩戴相應度數的眼鏡來調節到正視狀態,而確定度數的過程就需要驗光學的知識?!膀灩狻笔菣z查光線入射眼球后的聚焦情況,它以正視眼狀態為標準,對比受檢眼與正視眼間的聚焦差異程度。然后選擇不同度數的凸透鏡、凹透鏡來調節光線的入射角度,使物像能最終成像在視網膜上,把圖像清晰地傳輸到大腦。
驗光需要用到一些專業的檢測儀器,比如綜合驗光儀、角膜曲率計、鏡片測度儀等,在實驗課上,我們會實際操作這些儀器,練習驗光的基本流程。
眼鏡學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課程的研究對象就是眼鏡,不僅要了解鏡片的相關光學原理,還要學習鏡片的材料、制作工藝等。最有趣的內容應該是眼鏡設計,我們會根據審美趨勢設計不同樣式的鏡框,為不同的臉型搭配更適合的鏡框。也許在二十多年前,人們對眼鏡的要求還僅僅停留在能幫忙看清楚東西,但現在人們還會在意佩戴的舒適度、美觀度,這些要求推動著制鏡水平的提高。
●我們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都是圍繞“守護光明”的主題展開的,相比其他社會實踐,具有更強的公益性。
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絕大多數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現代先進的眼科醫療技術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達到90%以上。角膜移植需要有捐獻的角膜,要由捐獻者生前簽訂協議書,在死后進行角膜捐獻。但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每年自愿捐獻的角膜并不多。我們學院的春泥志愿者服務社組織開展了角膜捐獻宣傳活動,通過展板展出、宣傳單發放,把角膜捐獻的理念和意義傳達給更多人。有時候,一個下午我們就能收獲3份角膜捐獻協議書。
以前,我在器官捐贈方面的觀念也是頗為保守的。醫學專業的學習,使我對生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認識,不僅讓我有了更強的公益之心,也讓我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我們還會去一些住宅小區開展眼科義診,給小區居民做基本的眼科檢查,提供有針對性的眼部保健建議,定期舉辦愛眼知識科普講座。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的發病率會增加,這些眼病發展到后期都是容易致盲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早發現、早治療。義診能幫助那些沒有定期體檢習慣的老年人及時發現疾病,及時得到治療。
大五這一年時間我們都去了醫院輪崗實習,在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醫生的辛苦。我時常會作為助手參與一些手術,最長的一臺手術從上午10點一直做到下午5點,這中間沒有休息一分鐘。實習期間我們會有3次考核,所以平時下班以后還要回宿舍溫習功課,把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進步。
●如果你想問自己是否適合學習這個專業,那我一定會強調“學醫,你就要吃得了苦”。
醫學的課程繁雜艱深,學制短則五年,長則八年,而且畢業后還要考執業醫師證,再經過三年規范化培訓才能正式上崗,一路上的艱難有時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不是勤奮刻苦、堅毅耐心之人,就不適合走這條路。此外,眼科手術十分精細,光明與黑暗之間容不下一絲一毫的差池,對動手能力和性格細致沉穩的要求也很高。
在學醫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關鍵,那就是要有發散性的思維。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一種疾病是從病因、病理講到癥狀,再到檢查、治療的方法。而在實際情況中,很多眼疾的初期癥狀都是相似的,你需要針對眼前的癥狀,結合患者病史,通過一項項的檢查,細致分析,才能排除各種可能性,最終確診。這時,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發散性的臨床思維就顯得格外重要。
現在,僅僅擁有本科學歷,想要在三甲醫院當醫生并不容易。在我們班,90%以上的人都參加了研究生升學考試,想通過深造積累更多專業知識與技能。當然,如果你本科階段的學習足夠扎實,通過執業醫師考試與三年規范化培訓以后,在一些地方醫院就業還是可以的。
除了考執業醫師、以后在醫院工作外,眼視光醫學專業的畢業生也有其他選擇,比如當低視力康復師、視覺訓練師等。我相信,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這一塊的市場前景會越來越好。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專業,它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