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輝
·經驗交流·
中學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與用藥
唐國輝
目的本文就中學生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與用藥情況進行了研究。方法12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學生, 其中初三年級學生60例, 初二年級學生34例, 初一年級學生34例, 對各個年級學生的發病率以及用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128例上呼吸道感染發病以及用藥情況的問卷調查進行對比分析, 發現初三年級學生的經常發病率為51.7%, 高于初一年級學生的26.5%以及初二年級學生的29.4%,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初二年級學生與初一年級學生經常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初三年級學生使用西藥治療42例, 中藥治療18例, 聯合用藥12例, 堅持用藥58例,發生不良反應2例;初二學生上述情況依次為19、15、14、32、1例, 初一學生依次為18、16、16、29、2例。結論中學生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與自身壓力有著很大的聯系, 而且聯合用藥較之于單一用藥的效果更為明顯, 但考慮到中學生尚處于成長階段, 其聯合用藥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需要在校內加強關于用藥安全的宣傳力度。
中學生;上呼吸道感染;預防;用藥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發病率比較高的疾病, 并且在老人、兒童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區域最易發生[1,2]。而初中年級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以及人群過于密集等特點, 導致該人群中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初三年級因為需要面對中考, 因此其學習壓力比較大, 戶外的體育課程也相對較少, 造成初三年級的學生因此疲勞免疫低下,戶外活動少, 而非常容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學習, 并且也給學校與家庭帶來了一些困難, 但借助于合理的預防與用藥, 則能夠有效地控制上呼吸道感染[3-5]。本研究運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選取了2012年9月~2015年9月的128例初中年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選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學生128例, 男62例,女66例。其中初三年級學生60例, 男28例, 女32例, 年齡14~16歲;初二年級學生34例, 男16例, 女18例, 年齡13~14歲;初一年級學生34例, 男18例, 女16例, 年齡12~13歲。為了確保相關調查數據的可靠性, 該問卷調查表中的內容包含了發病情況、用藥情況、藥物種類、患者用藥次數以及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等問題, 此外還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作息時間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進行了調查。排除其他對該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
1.2 方法 進行上呼吸道感染發病以及用藥情況問卷調查表的設計, 并對患者的個人信息、身體狀況以及作息情況等進行調查。該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在1年內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發病情況以及用藥情況等。將128份問卷調查表拿到初中學校進行發放, 并將所有收回的問卷調查表按照年級情況來進行分類整理, 對所有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被調查學生的發病情況進行記錄,并且計算出各個年級的發病率, 同時還需要對所有學生的用藥情況(藥物種類、用藥次數)以及實際用藥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良反應進行整理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初中各年級學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情況比較 128例上呼吸道感染發病以及用藥情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發現初三年級學生的經常發病率為51.7%, 高于初一年級學生的26.5%以及初二年級學生的29.4%,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初二年級學生與初一年級學生經常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初中各年級學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情況比較(n, %)
2.2 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用藥情況及不良反應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中發現, 初三年級在患有呼吸道感染類疾病時, 多服用復方氨酚黃那敏顆粒、抗病毒沖劑來進行治療, 而初一與初二年級的學生多采用聯合治療方法來進行治療。初中生在患病之后, 其主要在學校的醫務室中來進行治療, 而且校醫通常會運用≥2種藥物輔助來進行治療。對于各個年級的學生其健康了解情況進行分析, 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所用藥物的認知程度嚴重缺乏, 但是因為所有學生都能夠按照醫囑來進行藥物的服用, 因此其發生的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少。本次初三年級學生使用西藥治療42例, 中藥治療18例, 聯合用藥12例, 堅持用藥58例, 發生不良反應2例;初二學生上述情況依次為19、15、14、32、1例, 初一學生依次為18、16、16、29、2例。見表2。

表2 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用藥情況及不良反應分析(n)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系統方面的一種常見病癥,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鼻、咽、喉上的急性炎癥, 并且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疾?。?]。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發病的一個原因就是細菌感染, 只占據了其發生比例的8%~16%。剩下的患者則多是因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所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因為細菌引起的感染多表現為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以及有扁桃體膿腫等癥狀[7-9]。此外因為病毒的種類較多, 其對于人體的攻擊性也相對較強, 因此人體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 其自身的免疫力就會出現迅速下降, 并喪失對于疾病的抵御能力, 這也就導致了有些人在1年內其上呼吸道感染會反復發作。一般情況下, 因為病毒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表現為普通的感冒、咽炎以及流感等狀況。而這種近似于感冒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癥具有較長時間的潛伏性, 因此難以在早期發現, 這也就需要相關醫療人員能夠對上呼吸道感染的具體情況有著一個清晰的認知, 并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加強對于該類病癥的預防能力[10-12]。
近年來, 我國中學生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呈現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 因此做好其防治工作在現代醫學上也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對于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但是現階段依舊沒有對該類病癥有著特效抗病毒性的藥物[13]。通常情況下,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在早期多采用的是休息為主, 并選擇性服用板藍根、乙酰氨基酚等進行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當患者的病情加重之后, 就會出現細菌感染等呼吸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 主治醫生就需要進一步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 并需要采取青霉素或者紅霉素等一些有著良好抗菌性的藥物來進行治療[14,15]。此外, 相關醫療人員還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感染情況, 來針對性的進行抗菌藥物的選擇。如對于一些輕度感染的患者, 就可以通過口服抗菌藥的方式來進行治療, 而對于一些感染比較嚴重的患者, 就需要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來進行治療。而且在患者出現了嚴重感染以及混合性感染的情況下, 還需要借助于聯合使用抗生素的方式來進行相應的治療。但是在患者只是出現了病毒感染這一情況下, 則不需要借助于抗菌藥來進行治療, 因為這些抗菌性藥物對于病毒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病, 并沒有一個良好的治療效果的。
在本次醫學研究中, 發現大多數中學生在?;疾≈?都會及時前往校醫務室來接受咨詢或治療, 而且大多數校醫務室也是比較規范的。此外, 一些學生還會自帶一些常規性的藥物來學校, 并且在患病之后去服用自帶的藥物。這些學生往往因為缺乏合理用藥的知識, 就容易出現亂用抗菌藥物的現象, 因而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的出現。
總之, 初三年級的學生因為其學習壓力比較大, 并且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 因此其經常發病率要明顯高于初一與初二年級的學生, 這就需要學校通過適當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給予學生足夠的休息時間以及增設體育課的方式, 來進行上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的有效預防。而通過體育課、陽光大課間等戶外科目的設置, 能夠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 并通過增強自身體質的方式來減少疾病的發生情況。在此基礎上, 學校還應當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環境,比如做好食堂的衛生工作, 提升學校的飯菜質量, 對教室、宿舍以及廁所進行定期的消毒處理等, 來確保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下進行生活學習。此外學校的醫務人員還應當對學生進行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 并且進行相關疾病預防措施的大力宣傳, 這樣就能夠使得學生對于上呼吸道感染這類疾病有著提前的了解, 并且做好自身的疾病預防舉措,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并進一步降低相關疾病的發生幾率。
[1] 彭萍華.急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藥分析.當代醫學, 2012, 18(21):135-136.
[2] 葛莉燕.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頭孢呋辛治療中學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5(23):198.
[3] 潘青.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40例高中學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3(28):190-191.
[4] 張靖萍.中學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藥情況.中國衛生產業, 2015, 12(33):190-192.
[5] 烏仁圖亞.中學生上呼吸道感染及用藥情況分析.內蒙古醫學雜志, 2009(S1):55-56.
[6] 李曉卉, 栗達, 黃維, 等.長沙市中學生對呼吸道傳染病的知識、態度和行為分析.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 37(4):349-354.
[7] 汪彥, 李寧秀, 何毅.成都市中學生對呼吸道傳染病防護知識及行為的調查.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4(21):2905-2907.
[8] 梁秋萍.青少年學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及預防.現代醫藥衛生, 2006, 22(15):2336-2337.
[9] 王曉丹, 李慧慶, 張微, 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藥.今日健康, 2014(5):271.
[10] 方鶴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藥.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4):232-235.
[11] 呂志強, 郭曉東, 仲華, 等.急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用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 19(18):2478.
[12] 劉小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藥.大家健康旬刊, 2014, 26(9):247.
[13] 劉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藥.中國社區醫師, 2014, 26(31):12.
[14] 劉鳳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藥.醫藥與保健, 2015, 26(4):219.
[15] 王曉丹, 瞿介明.呼吸道感染的經驗用藥.中國臨床醫生, 2002, 30(7):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97
2017-02-23]
614000 四川省樂山市實驗中學醫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