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單以森林覆蓋率看,1970年代上海的森林覆蓋率是1.3%,到2006年底達到11.63%,如今正在向20%進軍。如果上海能達到更高的森林覆蓋率,無疑,將實現整個城市成為一座大公園。
“奉賢的中央林地要加入森林公園的概念,注重自然、野趣,可與辰山植物園進行共建?!?月,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陸月星到奉賢調研,他建議奉賢盡快落地綠林計劃,并分析稱,林業政策已落定,有了新的突破,生態補償的標準有所提高。大公園、大綠地的相關政策已上報市政府。
奉賢并不是孤例。位于閔行浦江鎮的浦江郊野公園,6月底即將開業。接下來開園的將會是位于松江的廣富林郊野公園,以及位于嘉定區的嘉北郊野公園。與此同時,今年上海市將新增20座以上的城市公園。在此基礎上,上海將完成綠地建設1200公頃以上,其中公園綠地540公頃以上,使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7.82平方米。
魔都春光無限好,春光不僅在郊野,也在弄堂之間,高樓周圍——老房子當中,“花香弄堂”多了;可綠化的高架橋柱將全面實現立體綠化,“水泥灰”有望變身“蔓藤綠”……這些綠化,不僅讓上海市民的“綠色獲得感”顯著提升,還正在讓上海告別水泥森林。
郊野公園,大開大合的綠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陸月星曾向媒體透露,根據“十三五”規劃,上海將建設“兩道兩網兩園”。亦即生態廊道、城市綠道、城市立體綠網、郊區農田林網、城市公園、郊野公園。
作為“兩園”之一的郊野公園,將為市民群眾提供充滿野趣的生態休閑后花園。
“一共規劃了21個,現在在抓7個郊野公園的一期建設,同時也在推進二期的建設。”他表示,繼最早金山廊下郊野公園開放,去年又陸續開放了崇明長興島郊野公園以及青浦青西郊野公園。今年年底前另外4個郊野公園也將陸續開放。
《新民周刊》記者瀏覽有關上海郊野公園的信息,發現位于閔行的浦江郊野公園受到不少市民關注。
浦江郊野公園作為申城首批建設的郊野公園之一,總面積15.29平方公里,黃浦江岸線5.3公里,是距離市中心最近、到達最便捷的近郊都市型森林郊野公園。申嘉湖高速將其分為南北兩塊。6月份即將開放的是公園一期啟動區,面積為7.06平方公里,相當于18個人民公園大小,位于整個郊野公園的東北角,北至新建的昌林路,南至聯躍路,東至浦星公路,西至浦錦路。這一片區域,也恰恰靠近上海比較大的經濟適用房基地。從浦江郊野公園方案的平面圖上看,郊野公園被浦江鎮區、談家港社區、魯匯社區等多個大型居住區包圍,建成后,這些社區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如果市區民眾想要到達此地,未來,8號線三期的停車場站、閔瑞路站、規劃路站三個站點緊貼郊野公園西側邊界,此外還有主干道路、越江大橋、輪渡碼頭等。
待到浦江郊野公園全部建成,60萬棵樹木、415公頃林地組成的浦江郊野公園“都市森林”,以森林游憩、濱水休閑、農業科普為主要功能。其中,黃浦江岸線經過改造,將成為濱江生態休閑區,其與林田觀光游憩區、古鎮文化體驗區相得益彰。由此構成“林、花、農、岸、水”這五大看點。
和浦江郊野公園的大開大合類似,盡管嘉北、松南、廣富林等郊野公園各具特色,但因為處于外環外的原因,郊野公園普遍占地面積大,綠化覆蓋也特別足。
松南郊野公園位處黃浦江上游,車墩鎮南部,緊鄰松江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區,周邊規劃有高鐵松江南站和軌交22號線車墩站。松南郊野公園的規劃定位為濱江生態森林型郊野公園,形成林、水、田、村相融相依的風貌特征,可以提供森林游憩、自然科普、浦江游覽、水鄉體驗等休閑活動。建成后,與背面佘山、南面黃浦江形成生態呼應,有山有水有綠化。
廣富林,原稱皇甫林、廣福林,位于松江城西北6公里,辰山塘東岸。廣富林地區地處如今的松江大學城,在古代屬于華亭谷范疇,孕育了燦爛的廣富林古文化,是上古時期東吳東部文化、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說廣富林為上海之根,一點都不為過。
廣富林遺址公園盡管5月才正式開門迎客,但其靚照,早已被公布到了網上。從照片中看到的這一文化遺址公園,恰似一座燈光璀璨的繁榮古城。隨著天色漸暗,湖畔徽派建筑的外輪廓、岸邊的燈柱以及漂浮在水中的燈屋紛紛亮起,這一片燈光湖光樓景,頗有些夢幻感。
距離遺址公園不遠,地處辰山國家植物園以南、沈磚公路南側,與廣富林遺址公園隔河相望的廣富林郊野公園,預計要到10月份才正式開放。松江方面圍繞廣富林做的旅游文章,可謂早已開篇。今年冬春之際,去廣富林采草莓,已經成為滬上居民節假日休閑的一個熱門項目。根據規劃,總占地面積850畝的廣富林項目,共包含民俗文化展示區、宗教文化展示區、生態農田保護區和古鎮改造區等幾大片區,周邊還設計了體現休閑、居住功能的中式院落等。其中,占地170畝的農田保護區按季節種植玉米、向日葵、水稻、佘山水蜜桃、倉橋水晶梨等。廣富林郊野公園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在公園建設過程中,松江區對其區域內的“五違”問題已開展了近30次整治行動,包括清理違法用地,拆除違法建筑和危房簡屋,取締違法經營點、違法排污點,清理建筑垃圾3500多噸,生活垃圾600多噸,種植綠化3.4萬平方米,種植綠籬約3000米,平整土地330多畝。
和廣富林郊野公園類似,嘉定區的嘉北郊野公園也同時包括了森林植被和農田。今年9月即將試營業的嘉北郊野公園,一期開園7.39平方公里。游客進園后將可以看到4500畝綠浪滾滾的水稻田,80畝彩色水稻田,90畝雷竹筍林,65畝由薰衣草等香料作物組成的花海,以及散布園內的葡萄園、獼猴桃園和主題活動林。
“嘉定一直在打造‘人文嘉定‘教化嘉定的概念。”嘉定區旅游局的沙敏潔女士告訴記者。嘉北郊野公園同樣如此。嘉北郊野公園內有17座橋。隱翠橋、厚德橋、白馬橋、荷風橋、炳奎橋……這些橋名從何處來呢?2014年11月,嘉北郊野公園指揮部人文資源調查組成立。調查組全面搜索了《外岡民間故事集成》、《望仙橋鄉志稿》等文獻資料,采集了一批嘉定的民間歌謠故事、歷史人物。對公園內橋梁命名時,公園采用“以當地名人、鄉賢的名字命名;以故事傳說命名;以河流的名稱命名;以即將消失的村名命名;以‘教化嘉定 的元素命名;以風俗命名;以古詩命名;以嘉定藝術家名字命名;以本地傳統手工業土紡土織布命名”等九個原則,通過拜訪老人、搜集文獻等方式,復活歷史,用橋名記錄往昔。
在今年上海兩會期間,陸月星表示,除了原來規劃的郊野公園,目前在上海郊區還有一些林地也將逐步放開。“只要不影響生態效益,就讓老百姓進去。這些林地原來是以生態功能為主,將來也將逐步開放。我們在改造一些新建林地,也在同步做一些森林公園,做一點配套設施,包括設置綠道等,讓市民也能享受到這些生態資源?!标懺滦钦f。
對于郊野公園的客流問題,確實值得有關部門探究新的管理方法?!缎旅裰芸酚浾邚挠嘘P方面了解到,長興島郊野公園于去年12月15日正式對市民免費開放。開園后,因為軌交12號線能夠到達長興島,使得該郊野公園平均每天的人流量達到5000多人次,多的時候公園一天要接待1萬人次的客流,遠遠超出了預期。
讓城市成為一個大公園
除了郊野公園,“兩園”的另一個“園”就是城市公園。陸月星介紹,城市公園建設將以系統均衡布局為目標,按照服務半徑要求,形成“口袋公園—社區公園—地區公園”三級公園綠地組成的城市公園體系,基本實現綠地500米服務半徑掃盲實施計劃?!笆濉逼陂g將新建改建“口袋公園”100公頃,改造40座老公園。
在百姓關注的公園綠地方面,上海將加快推進黃浦江濱江綠地、虹橋商務區、大居結構綠地等重點區域綠地,桃浦中央綠地、三林、彭浦等楔形綠地,云錦路跑道公園、臨空1號公園、松江中央綠地等公園綠地建設。今年,上海公園總數將達240座。
在生態方面,本市將建設外環生態專項220公頃,并圍繞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戰略,營造花田花海,打造“海上花島”。此外,上海將完成崇明東灘濕地生態修復項目,推進崇明東灘鳥類國家公園建設,努力將崇明建設為鳥類天堂。
“兩道兩網兩園”里的城市綠道,也是今年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的重點打造對象。陸月星表示,城市綠道就好像城市的一條條“綠脈”,把既有的林地、綠地,以及一些小的生態空間串聯起來,結合綠化園林,主要的構成將是慢行系統的步道和騎行道。
“從健康角度,大家享受生態環境空間的角度來講,綠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非常受老百姓歡迎?!蔽磥?年,上海將按照市域“三環一帶、三橫三縱和一區一環”布局要求,著力建設外環綠道、黃浦江濱江綠道、環崇明島綠道等18條重要“城市綠道”及公園綠地綠道,預計總長度達1000余公里。通過綠道串聯起現有的綠地和公園,打通生態空間“最后一公里”。
據悉,目前綠道建設每年推進200公里。“去年是203公里,今年爭取超過200公里?!标懺滦欠Q。今年黃浦江兩岸45公里貫通的公共空間建設中,綠道建設也將始終貫穿其中,黃浦江濱江綠地將建設150公頃。外環的生態廊道,為了能讓老百姓可以進去漫步健身,也在專門做綠道,目前已建成了示范段。
除此之外,上海未來還將織就一張“立體綠網”。陸月星表示,全市城市化地區加強屋頂和其他立面的生態景觀營造,提高街道空間綠視率、豐富街面景觀。中心城區立體綠化,屋頂、立面,包括高架橋柱都將有綠色覆蓋?!敖鼛啄晡覀冏隽?萬根橋柱的立體綠化,現在希望能夠讓這些綠植垂直下來,藤蔓環繞,盡量讓城區改變水泥城市森林的觀感形象,提高綠視率。從生態效益來說,對于治理揚塵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睋Q言之,今年可綠化的高架橋柱將全面實現立體綠化,“水泥灰”有望變身“蔓藤綠”。目前計劃每年上海增加40萬平方米立體綠化。
陸月星表示,按照生態環境建設管理量與質齊升的總體目標,今年上海將完成綠道213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新增綠地6.5萬畝,使森林覆蓋率達16%,確保濕地資源保持在37.7萬公頃以上。
單以森林覆蓋率看,1970年代上海的森林覆蓋率是1.3%,到2006年底達到11.63%,如今正在向20%進軍。如果上海能達到更高的森林覆蓋率,無疑,將實現整個城市成為一座大公園。
魔都春色讓市民嗨起來
今年清明小長假三天,位于寶山的顧村公園入園人數近44萬人次,特別是4月3日當天入園18.29萬人次,刷新了顧村公園單日客流量歷史紀錄。
據寶山區新聞辦提供的信息,4月3日從上午10點開始,園內的櫻花大道上游人漸漸多了起來,到了中午12點,游客數已達到近8萬人次,公園周邊的滬太路和鏡泊湖路的車輛已經排起了長龍。更多賞櫻客則青睞乘坐軌交7號線或公交車前往,距離地鐵站最近的是二號公園門,但不少游客為了避免排隊,使用地鐵站旁的共享單車,騎行前往公園三號門,以此增加入園速度。
在疏導客流上,有關方面也下足功夫動足腦筋。為滿足自駕游客需求,櫻花節期間,顧村公園除了開放原有的三個停車場外,還增設了道路臨時停車位、周邊商業廣場停車位,達到可同時停放5400輛車,沿線配套的停車誘導系統還可以讓游客根據提示及時調整走向。
當然,如今上海可賞櫻花的地方正在增多。高校中,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等等,已經成為滬上知名“花?!?。而未來,在徐匯中環綠地進行完土質更新后,將種植萬棵櫻花和其他色樹,打造3公里長的櫻花大道,形成“北有顧村、南有康健”的賞櫻勝地。一個30萬平方米的櫻花大道綠化藍圖已現!
4月4日午后,《新民周刊》記者在位于市區的長風公園看到,1號、2號、3號等幾乎所有的游船碼頭都排起了長隊。盡管游人明知排隊時間超過1小時,但仍秩序井然。魔都春色讓上海市民嗨起來的同時,文明游園的理念也在深入人心。
在文明游園的基礎上,文化游園之樂亦紛紛呈現。3月30日,農歷三月初三,融合東方女性文化傳統與未來智慧城市暢想的第十三屆東方女兒節,在上海師范大學拉開了帷幕。次日,作為本次女兒節活動的一部分,主辦方在上海植物園藝舍舉辦了祭花神典禮、昆曲分享、詩詞朗誦等。在活動現場,不僅有主辦方組織的師生出席,更有一些游園市民駐足欣賞。
帶有文化性質的春游,其實古已有之。傳承至今的,除了女兒節之外,大眾參與度更高的自然是清明掃墓踏青。記者在清明小長假期間,坐軌交11號線來到上海賽車場站,發現前往松鶴墓園的人流頗大,上賽場周邊正在搭起臨時性的商業亭等,為4月7日開始的上海汽車文化節做準備。
每年一度的上海賽車場F1比賽期間,同時舉行的汽車文化節吸引著大量游客。嘉定區的旅游部門希望借助汽車賽事期間的人流,推動市民更了解嘉定,更多關注嘉定,并希望將客流引入南翔古猗園、嘉定秋霞圃等古典園林。
嘉定古猗園,自4月3日至5月3日,將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牡丹花友會活動。通過牡丹填詩會、百名兒童繪牡丹、古牡丹認養儀式等活動建立首批“牡丹花友群”,以后每年相約在1000余株牡丹盛開的時節共賞“國色天香”。《新民周刊》記者了解到,古猗園的古牡丹生長于曲香廊南北兩側,一株百年牡丹,另一株亦90高齡,這兩株由當地私家庭院院主捐贈的紫色重瓣花為主,古猗園正在重點打造牡丹園。今年的牡丹花友會期間,園方建設了以世博園區“東方之冠”為主景的一批牡丹花卉為主打花卉的立體花壇景點。而花友群的建立,將使得牡丹園更具文化氣息。
賞花之外是觀鳥。目前,上海的各大公園內,有超過100種野生鳥類生存。而目前,上海亦有一個觀鳥組織——上海野鳥會。上海野鳥會的全稱是——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鳥類專業委員會。該會前不久發布了《2017年度公園觀鳥活動日程》,還宣布——每次活動均由野鳥會資深人士帶領,不光幫觀鳥者認識身邊常見鳥,還會講解觀鳥入門知識、望遠鏡使用方法、找鳥秘訣。
上海市民觀鳥大賽,已經舉辦了12屆。今年正在舉辦的第12屆大賽上,賽事組織單位上海動物園、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上海野鳥會將舉辦參賽者培訓。以企事業單位、社區、社團組織、大中學校組成的參賽隊,包括個人觀鳥愛好者向組織方單獨報名后經協調組成的隊伍,以每隊4至6人為規模,由組委會配備一名技術指導兼觀察員,由此參賽。
生態建設是每個人的事
生活在上海這座都市的人們,如何更具環保意識,如何更積極地參與保護環境,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3月中旬,《城市公園條例(征詢意見稿)》工作匯報會在北京住建部城建司召開。
結合住建部領導和相關兄弟省市給出的意見,接下來,上海將對條例征求意見稿進行一輪修改,并組織專家對城市公園的定義、功能、性質、類型、命名,以及條例適用范圍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討論;對于目前全國城市公園日常管理中出現的集中情況,比如寵物、噪聲、車輛、駐園單位、游樂設施等管理問題開展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公園管理部門的意見。
在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研究室主任王永文看來,綠化市容工作,歸根結底還是要讓老百姓參與進來。他曾經到虹口區調研立體綠化工作。山陰路興業坊、恒豐里為代表的老上海石庫門建筑里的居民,結合自身住家特點,因地制宜,巧妙結合,打造花香弄堂、書香弄堂、茶香弄堂,老式弄堂添新綠,立體綠化走進尋常百姓家,開辟了建設生態文化,促進鄰里和諧的新路。
與虹口類似,楊浦區在打造“花香弄堂”時,也以“花友”“綠友”自發行動來導入。譬如長陽路539弄,101戶人家在150米長、4.5米寬的道路兩旁,每隔半米擺放一盆鮮花,給近70年歷史的老弄堂種植了兩排特殊的“行道樹”,一年四季有綠,瓜果花卉飄香。
讓老百姓參與進環保工作,有一條“捷徑”,那就是讓孩子們更多的掌握環保理念。這一點,則需要通過政府、企業、學校、民間機構等一起努力。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雀巢飲用水公司、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共同舉辦“關愛水資源,從身邊做起”公益展。展覽現場,來自浦東新區進才實驗小學的老師如是說:“讓小朋友們親身實踐,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體驗如何保護環境,這會對他們自身,以及他們的家庭產生深遠的影響?!?/p>
在引領青少年環保意識方面,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亦身體力行。今年,是該局連續第三年參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通過科創大賽這個平臺設置“市容環衛小能手”和“廢棄物再利用創新”兩個政府專項獎,培養青少年對本市垃圾分類減量、廢棄物回收利用、市容環境等熱點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實踐研究能力,集科技創新、教育培養、社會宣傳于一體,推動綠化和市容行業科普知識的普及。
上海的本輪生態建設,是與市容整治結合在一起的工程,很多整治后留下的空間,被立即轉化為生態綠地。
松江區通過廣富林郊野公園建設,同時進行區域“五違”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嘉定區亦通過“五違”政治,對吳淞江北岸江橋段生態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包括南至吳淞江,西至嘉閔高架,北至愛特路、豐華公路,總面積1.28平方公里,涉及吳淞江岸線約5公里,覆蓋3個村、2個社區,都在整治范圍。
接下來,包括上海北虹橋時尚園、中國國家畫院基地上海中心、海派紅木家具館、北虹橋國際武術基地、北虹橋文創苑、北虹橋體育中心6個文體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嘉定江橋鎮,昔日攪拌站塵土飛揚、加工廠私搭亂建的江橋鎮吳淞江北岸區域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江橋鎮在沿岸將結合跑步道和自行車道設5公里濱江慢行道,串聯起重要的濱水休閑目的地,擬建設12組可提供休憩賞景的廊亭、4座公廁等配套設施以及3個自行車驛站。在體育休閑生態長廊建設方面,包括吳淞江北岸江橋段的兆南鋼材市場地塊和華莊生態綠地地塊,已作為生態長廊中的兩處樣板段已經率先啟動建設,復墾平整的空地上部分區域已種上了草皮和香樟樹。未來還將建設景觀林、生態雨水花園、濱江步道等功能設施,沿江將裝設欄桿和景觀燈光。
兩道兩網兩園
十三五期間,上海將著力打造“兩道兩網兩園”的生態體系,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的系統化、精細化、功能化水平。
生態廊道——按照近郊綠環500米,高速公路兩側100米,主干道兩側50米;市管河道兩側50米,區管河道兩側30米的標準實施防護綠帶,形成網絡體系。
城市綠道——建成約1000公里適宜健身、休閑的綠道。
城市立體綠網——全市城市化地區加強屋頂和其他立面的生態景觀營造,提高街道空間綠視率、豐富街面景觀。
郊區農田林網——按照農田網格在其邊緣內側4至8米實施兩排至三排防護林建設,營造林田、林水結合的美麗鄉村風貌。
城市公園——以系統均衡布局為目標,按照服務半徑要求,形成“口袋公園—社區公園—地區公園”三級公園綠地組成的城市公園體系,基本實現綠地500米服務半徑掃盲實施計劃。
郊野公園——積極推進郊野空間綜合利用,新建一批郊野公園和森林公園,為市民群眾提供充滿野趣的生態休閑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