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成
十年寒窗,背水一戰。離高考只剩100天了,周邊的氣氛似乎變得更緊張起來。高考不僅是一場知識的挑戰,更是一場心理戰,而且越到后面,心態因素越顯重要。在沖刺階段,必須想辦法克服下面幾種不良心理。
一是消極厭學心理。有一部分同學,高三上學期還斗志昂揚,如今每天面對如山的試卷,固定的三點一線的生活,覺得厭倦疲乏了;有一部分同學,總覺得自己很努力,可在成績上卻收效甚微,內心感到挫敗、落寞。
二是貪多求快心理。因為時間緊,復習任務重,不少同學對基礎性的“短平快”試題不屑一顧,喜歡做難題、偏題,做題重量不重質;也有不少同學對很多知識一知半解,表面看似懂了,實際沒有掌握。
三是浮躁焦慮心理。有一部分同學在壓力之下容易變得六神無主、心浮氣躁,覺得這也不懂,那也不會;看著這一科目的內容,又想著另外的科目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他們常常什么都想做,可是又沒辦法靜下心來認真做下去。
四是盲目攀比心理。有一部分同學渴望進步,總是與身邊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較勁,迫切想要超過他們。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他們看到別人復習什么,自己也跟著復習什么;看到別人攻克難題,他們也跟著攻克難題,全然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最終考試成績一出來,他們一看自己的成績還沒有起色,就立馬偃旗息鼓了。
五是習慣幻想心理。有些同學整天憂心忡忡:高考那么重要,萬一考砸了怎么辦?萬一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該如何是好?經常產生各式各樣的幻想,想象出各種不好場景,這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思想壓力,造成了較重的精神包袱。
克服不良心理的過程,其實就是進一步正確認識自己,樹立必勝信心的過程。
在距離高考還剩下100天的日子里,同學們應對自己、對考試重新進行梳理和審視。同學們應該對自身做一個總結回顧,總結自己哪些科目、哪些板塊、哪些知識點是掌握得較好的,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的,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找準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復習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面對壓力,要學會自我減壓,要做積極的心理暗示。可散步,可聽歌,可運動,可與同學、老師或家長傾訴。
保持生活作息的規律性。生活有規律,心理活動就能節律化,學習時就更容易進入狀態。此外,要注重把握好與同學交往的尺度,既要相互支持、鼓勵與理解,共同進步,又不能過于親密,以致感情投入過多而影響學習。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與積極向上的集體學習氛圍,有助于同學們的心情舒暢、情緒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