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歷史觀
在中國古代,和親歷來是中原政權拉攏他國的重要手段。但明朝是個例外。
明朝為什么不和親?原因無外乎這幾種:第一是不能和親。這是朱元璋當政早期的事情。當時明朝打的旗號就是跟元朝對著干,雙方是你死我活的對立關系,朱元璋北伐提的口號就是“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既然基礎任務就是打北元,當然就不可能去和親了。
第二是沒必要和親。這主要是朱元璋當政后期、甚至在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之前的事。明朝對北元以及后來的瓦剌保持了軍事上的優勢,北方部族也就打個劫還行,尤其是朱棣,沒事就帶著兵馬打到貝加爾湖旁邊。這樣一邊倒的優勢自然也不需要去和親。
第三個原因在公主們身上。明朝公主的地位在歷代是最低的,她們大多被嫁給有點兒錢、但沒什么勢力的人家。這樣一來,以前那些要求和親的外藩也覺得沒什么意思了,與其要求娶個公主回來,還不如要求互市做做生意,換點兒生活必需品。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明朝已經被道德綁架了。
明朝自從朱元璋、朱棣不和親之后,后面的皇帝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畢竟明朝的文官太恐怖了,連賠點兒錢、談個判或者遷個都,都會遭到滿朝反對,上綱上線把皇帝猛批一陣。
土木堡之變后,于謙要死守京城,這也是賭了一把—幸虧賭贏了。而當時提議南遷的徐有貞被罵得狗血噴頭,最后不得不把名字改了。到了明末,崇禎也曾想遷都。不過他連提都不敢提,找人出來談,也遭到反對聲一片:“遷都就是逃跑啊,這怎么行?朝廷的臉面往哪里放?”最終沒遷成。和談更不用說了,袁崇煥要和談,結果被懷疑是叛徒,直接被剮了。連遷都、談判都要被噴,你還敢嫁公主?這連想想都是犯罪、都是辱沒列祖列宗!
所以,不是明朝皇帝不想和親、解決一下北邊的麻煩,而是整個朝廷已經被文官道德綁架了,在外交上根本沒可能靈活化處理。明朝文臣個個都是道德標兵,不準皇帝遷都、談判或者嫁女兒,然而等李自成和清兵一到,他們倒是一個接一個投降了。
編 輯/安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