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雁子
橘子渾身是寶
編輯/雁子
原產地中國,主要產自長江中下游和長江以南地區。數千年的栽培歷史肯定不能說清楚具體位置。經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

中國是橘子果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中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續世說》載:“橘子黃,醫者藏”。意思是說橘子收獲了,醫生也該下崗歇業了。《藥海拾奇》一書中也記載了蘇仙公成仙,其母以井水橘葉療疫的故事。其實,橘樹一身都是藥。
橘 花
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花卉。中醫認為,橘花性味辛、溫,入脾、肺經,有順氣寬膈、和胃去脹、止咳化痰之功,適用于脘腹脹滿、納差食少、咳嗽痰多、呃逆等癥。

橘 子
中醫認為,橘子性味甘、酸、涼,入肺、胃經,有理氣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之效,適用于脾胃氣滯,胸腹滿悶,嘔逆食少,口中干渴或消渴及咳嗽痰多等癥。《日華子本草》言其“止消渴,開胃,除胸中膈氣”。《飲膳正要》言其“止嘔下氣,利水道”。營養分析表明,本品含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蘋果酸、檸檬酸及黃酮甙(如橙皮甙),揮發油,肌醇,維生素B等。揮發油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腸積氣的排出,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加,痰液稀釋而易于排出;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的作用,防止微血管出血;黃酮甙有降低血脂作用。

陳 皮
為蕓香科常綠喬木植物橘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成熟果實之果皮,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干燥,生用,又名橘皮。陳皮以陳久者為佳,故稱陳皮,也稱貴老,且以廣東新會柑、茶枝柑的柑皮品質最好,處方名廣陳皮,新會皮。元代王好古也說“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中醫認為,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經,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溫化痰之功,適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惡心,嘔吐及溫阻中焦所致的納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濕壅滯肺失宣降,咳嗽痰多等癥。《本草綱目》言其“療吐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痰瘧,大腸閉塞,婦人乳癰。入食療,解魚腥毒”;“陳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青 皮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樹的未成熟果實或青色果皮。中醫認為,青皮性味苦、辛、溫,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之功,《本草綱目》言其“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珍珠囊藥性賦》言其“破堅癖,散滯氣,去下焦諸濕,治左脅肝經積氣”。藥理研究表明,青皮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胃腸積氣。陳皮、青皮源于一物,均能行氣,用于氣滯癥,然陳皮性溫和而不峻,行氣力緩,長于理脾氣,故脾胃氣滯者常用,且質清上浮,兼入肺經而燥濕化痰,故又可用于濕痰咳嗽;青皮性較峻烈,行氣力猛,長于破氣而疏肝經郁滯,并有散結消滯之功,用于食積氣滯,本品破氣散積化滯之力較強,但健脾作用不及陳皮。

橘 紅
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前者習稱“毛橘紅”,后者習稱“青光橘紅”。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辛、苦,溫,入肺、脾經,有散寒,燥濕,利氣,消痰之功,適用于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等。據《化州縣志》載:化州鎮賴家園所產的橘紅,稱為正品化州橘紅,藥效特別好,主要原因是該地蘊藏著礞石(礞石具有化痰止咳作用),土層深厚,橘紅生長吸收了土壤里礞石所致。古方成藥“橘紅丸”,適用于肺胃濕熱、咳嗽痰盛、呼吸氣促、口舌咽干、胸中痞滿、飲食無味等癥。

橘 白
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果皮的白色內層部分。選取新鮮的橘皮、用刀扦去外層紅皮(即橘紅)后,取內層的白皮,除去橘絡,曬干或晾干。以片大、質輕軟者佳。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苦、辛、溫,入肝、脾經,有和胃,消膩之功,適用于脾胃虧虛,納差食少,脘腹脹滿等。《中國醫學大辭典》言其“和胃,化濁膩”。《本草便讀》言“其味帶甘,共功固不如橘皮,而補脾胃藥中用之,自無燥散之咎”。

橘 核
又名橘子仁、橘子核,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種子。以色白,飽滿、子粒均勻者為佳。《本草綱目》言“凡用橘核,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苦、平,入肝、腎經,有理氣,止痛之功,適用于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腰痛。《日華子本草》言其“治腰痛,膀胱氣,腎疼。炒去殼,酒服良”。《本草綱目》言其“治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本草備要》言其“行肝氣,消腫散毒”。《醫林纂要》言其“潤腎、堅腎”。

橘 絡
又名橘絲、橘筋,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內層的筋絡。12月至次年1月間采集,將橘皮剝下,自皮內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絡,曬干或微火烘干。比較完整而理順成束者,稱為“鳳尾橘絡(又名順筋)”。多數斷裂,散亂不整者,稱為“金絲橘絡(又名亂絡、散絲橘絡)”。如系用刀自橘皮內鏟下者,稱為“鏟絡”。以鳳尾橘絡品質最佳,鏟絡品質最差。中醫認為,本品性味甘、苦、平,入肝、脾、肺經有,通絡,理氣,化痰之功,適用于經絡氣滯,久咳胸痛,痰中帶血,傷酒口渴等。《日華子本草》言其“治渴及吐酒,炒煎湯次甚驗”。《綱目拾遺》言其“通經絡滯氣、脈脹,驅皮里膜外積痰,活血”。《本草求原》言其“通經絡,舒氣,化痰,燥胃去穢,和血脈”。《四川中藥志》言其“化痰通絡,治肺勞咳痰、咳血及濕熱客于經隧等癥”。《本草崇原》言其“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湯飲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飲,而行于皮膚也”。

橘 餅
為蕓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實,用蜜糖漬制而成。中醫認為,本品性味甘、溫,入脾、肺經,有寬中下氣,化痰止嗽之功,適用于食滯,氣膈,咳嗽,瀉痢等。《經驗廣集》言其“治黃疸臌脹,除隔,止消”。《食物宜忌》言其“下氣寬中,消痰運食”。《隨息居飲食譜》言其“和中開膈,溫肺散寒。治嗽化痰,醒酒消食”。

橘 葉
又名橘子葉,為多種橘類的葉。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苦、辛、平,入肝、脾、肺經,有疏肝行氣,化痰消腫之功,適用于脅痛,乳癰,肺癰,咳嗽,胸膈痞滿,疝氣等。《滇南本草》言其“行氣消痰,降肝氣,治咳嗽,疝氣等癥”。《本草匯言》言“橘葉,疏肝、散逆氣、定脅痛之藥也……凡血結氣結,痰涎火逆,病為脅痛,為乳癰,為腳氣,為腫毒,為胸膈逆氣等疾,或搗汁飲,或取渣敷貼,無不應手獲效”。

在明朝的時候,朝廷從北方委派一官員到化州當縣太爺,這縣太爺經常肥甘厚膩,痰飲非常多,所以常讓衙役給他煎藥。
有一次打雷閃電,風雨交加,衙役就懶得到外面去打水,隨手在庭院的金魚池內舀水給縣太爺煎藥,這金魚池周圍飄落了不少橘樹的花葉,縣太爺這次吃完藥后,頓覺心胸舒坦,咳喘平復,痰消睡安,他就奇怪以前吃的藥都沒有這么神效,這里頭一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于是縣太爺便一再追問,這衙役覺得也隱瞞不過,才向縣太爺稟告實情,這縣太爺到庭院的金魚池一看,見到池中飄落的橘樹花葉,香氣撲鼻,哈哈一笑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來這是上天賜給我的藥引子啊,搞得這衙役一頭霧水,他不知道縣太爺明白什么?
縣太爺便跟衙役講中醫橘井飄香的千古佳話。
原來在漢朝的時候,有個叫蘇仙公的修道之人,他也精通醫術,中國素有十道九醫之稱,在古代中國每隔一段時間都容易出現流感或瘟疫。
蘇仙公感到自己要離開這個世間了,便對他母親說,明年這天下將會有一場疫疾,可以告訴人們在井里打上井水,在井邊樹上摘取橘葉,憑這橘葉井水便可治療。第二年果然疫疾流行,蘇仙公的母親用這辦法治好了很多人,故橘井飄香遂成醫林佳話。
衙役聽完后,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誤打誤撞,居然用化州橘葉為藥引,令得縣太爺咳嗽減輕。隨后縣太爺便在原來藥方中加些化州橘紅進去,再煎服,連服數日后,多年的咳喘病居然好了。

《三國志》陸績傳中記載,這陸績六歲的時候,就展露出他的才華,他的長輩帶他去九江拜見袁術,在宴席上有好多金黃的橘子,陸績沒有怎么吃,而是把橘子悄悄放幾個到懷中。
在臨別的時候,懷中的金橘不小心滑落在地,袁術見了,故意刁難他說,小公子是客人,為什么要竊取金橘呢?
陸績臉一下子紅了,本來應該知書達理,不辱家門的,這樣一下子讓自己家中長輩臉面何光。
但小陸績在致歉的時候卻說,我家母親久病臥床,又經常咳嗽難愈,想吃點金橘卻無處可買,所以失禮了。
袁術聽后哈哈大笑說,此乃孝子也,遂送金橘一斗。
陸績頗為感動,再次拜謝不已。
這就是《二十四孝》里陸績懷橘的故事。
橘子富含胡蘿卜素,若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連吃兩個月,可出現高 胡蘿卜素血癥,表現為手、足掌皮膚黃染,漸染全身,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癥狀,有時易與肝炎混淆。
胡蘿卜素在肝臟中轉變成維生素 A,而大量的胡蘿卜素在小兒肝臟不能及時轉化,就隨血液遍及周身各處沉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有些孩子吃橘子過多還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 咽喉炎等。所以,我們認為兒童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時,應停食1~2周再吃。
橘子含水量高、營養豐富,含大量維生素 C、枸櫞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種營養物質。食用得當,能補益肌體,特別對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臟解毒作用,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適當食用可增進食欲,但如食用不當反而無益。

治療咳嗽痰多
用料:陳皮9克,核桃1個,生姜3片。
方法:水煎后服用。
治療胃痛
用料:橘絡3克,生姜6克,紅糖少許。
方法:水煎后加入少量的紅糖服用。
治療 慢性胃炎
用料:干橘皮30克,白糖少許。
方法:將橘皮研成細末,加入白糖,空腹用溫開水沖服。
治療嘔吐
用料:橘皮9克,大米50克,姜汁少許。方法:水煎后加少許姜汁沖服。
治療燙傷
用料:爛橘子
方法:取適量涂于患處。
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用料:干橘皮3克,大 紅棗10個。
方法:用開水浸泡10分鐘,飯前代茶頻飲,可治療食欲不振,飯后飲用,可治療消化不良。
治療感冒咳嗽
用料:鮮橘皮30克,水600毫升,白糖少許。
方法:水煎成400毫升,加適量白糖趁熱喝200毫升,半小時后加熱再喝200毫升,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