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甫 王 永 李春生 劉 芹
(1.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特色果蔬質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孝感 432000;2.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武漢 430062; 3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
油菜蚜蟲黃色板誘殺技術研究
張興甫1,2王 永1李春生1劉 芹3
(1.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特色果蔬質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孝感 432000;2.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武漢 430062; 3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
針對油菜生產的需求,著力害蟲綠色防控技術研究,提升油菜品質與產量。在雙低油菜蚜蟲大發生期,采用黃色板誘殺技術,通過不同處理方式對其誘殺蚜蟲效果進行效果評價。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處理方式對黃色板誘殺油菜蚜蟲的效果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其最佳應用方式為:懸掛方位為黃色板朝向正南方,懸掛高度為黃色板下端與油菜頂部平齊,懸掛密度為黃色板16塊/667m2。
油菜;蚜蟲;黃色板;誘殺
我國是油菜生產大國,常年油菜種植面積約有730萬hm2,湖北是我國雙低油菜的主產區,種植面積約120萬hm2,年產油菜籽約250萬t[1],連續20年全國第一。雙低油菜具有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的特點,其菜籽油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美譽,在油品質量上有明顯優勢,但我國食用植物油自給率不足40%,對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2-3]。因此,加強雙低油菜生產、提高雙低油菜品質、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4]。
蚜蟲屬于半翅目蚜科害蟲,為油菜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在雙低油菜的整個生育期都有發生。油菜蚜蟲的主要種類有桃蚜、蘿卜蚜和甘藍蚜3種,年發生10余代,常混合發生,以成蚜或若蚜刺吸養分,不僅危害雙低油菜生長,而且傳播多種病毒病,影響油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5]。針對菜蚜蟲,目前我國生產上主要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長期大量的使用化學藥劑,容易使蚜蟲種群產生抗藥性、再猖獗等問題,同時易導致農藥殘留,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系統[6-7]。因此,研究油菜蚜蟲非化學的防控技術,不僅可以減少化學防治對雙低油菜及土壤環境的污染,而且能滿足雙低油菜綠色安全生產的要求。
利用害蟲的趨黃性達到誘殺目的是農業生產中一種常見的綠色防控手段[8]。國內外已有很多報道,如彭萍等[9]研究表明,黃色板誘殺技術防治茶園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綠葉蟬效果明顯。王紅梅等[10]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高度不同密度黃色板對黃瓜上煙粉虱的防效顯著。李娟等[11]成功利用黃色板捕殺煙蚜,對煙蚜的平均防效達到89.2%。國外學者Moreau等[12-13]研究表明黃色板對溫室白粉虱有較強的吸引和誘殺作用。Hall等[14]成功將黃色粘板應用于柑橘木虱的測報和防治。國內外對黃色板誘殺害蟲的報道多集中在蔬菜地和煙田,不同作物由于特性不同,實際應用技術措施并不完全一致,目前還未見黃色板誘殺技術在雙低油菜蚜蟲防治中的應用。為此,筆者開展了綠色防控技術—黃色板誘殺在雙低油菜蚜蟲防治中的技術研究,對其在雙低油菜蚜蟲防治中的誘殺效果進行評價,為雙低油菜蚜蟲的綠色防控提供實踐指導。
1.1 供試材料
黃色板購自于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格為 25cm×40cm。供試雙低油菜品種為華油雜62,由華中農業大學選育。
試驗田塊選擇在湖北省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春暉綜合示范基地,經度114°08′,緯度30°95′。試驗田塊內供試油菜品種、水肥管理一致,選擇3塊面積約5×667m2的油菜田為試驗小區,小區之間間隔50m。2016年3月蚜蟲大發生時開始掛黃色板,試驗期間,田間不施用任何化學藥劑,其他管理按常規進行。
1.2 試驗方法
1.2.1 黃色板不同懸掛方位
試驗分別設置4個不同懸掛方位。
處理Ⅰ:黃色板粘蟲面朝東;
處理Ⅱ:黃色板粘蟲面朝西;
處理Ⅲ:黃色板粘蟲面朝南;
處理Ⅳ:黃色板粘蟲面朝北。
每處理 5塊黃色板,3次重復,板間距離5m×6m,懸掛高度為0m(即黃色板下端平油菜頂部)。自掛黃色板之日起每2d調查統計黃色板上蚜蟲的數量并更換黃色板,調查3次。
1.2.2 黃色板不同懸掛高度
試驗分別設置 3種不同懸掛高度的黃色板檢測誘殺效果,試驗以黃色板下端距油菜頂端的距離為黃色板懸掛高度。設3個處理:
處理Ⅰ:黃色板下端平油菜頂部,其高度為0m;
處理Ⅱ:黃色板下端高出油菜頂部+0.2m(即+0.2m);
處理Ⅲ:黃色板下端低于油菜頂部-0.2m(即-0.2m)。
每處理5塊黃色板,3次重復,每個黃色板懸掛方位一致(東西/南北),自掛黃色板之日起每2d調查統計黃色板上蚜蟲的數量并更換黃色板,調查3次。
1.2.3 黃色板不同懸掛密度
試驗分別設置3種不同的懸掛密度,每處理3次重復。
處理Ⅰ:黃色板懸掛33塊/667m2,板間距離5m×4m;
處理Ⅱ:黃色板懸掛22塊/667m2,板間距離5m×6m;
處理Ⅲ:黃色板懸掛16塊/667m2,板間距離5m×8m。懸掛高度均為0m,即黃色板下端平油菜頂部,方位朝南。
自掛黃色板之日起每2d調查統計黃色板上蚜蟲的數量并更換黃色板,調查3次。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鄧肯式新復極差法進行顯著性分析,并用Origin8.0制圖。
2.1 不同懸掛方位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

圖1 不同懸掛方位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
不同懸掛方位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有明顯影響,其中以黃色板懸掛方位朝正南的誘殺效果最好。3次調查的平均誘蟲量分別為256.4頭/塊、495.6頭/塊、743.2頭/塊,與其他處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整個調查周期內其總的平均誘蟲量分別是朝東、朝西、朝北處理的1.59倍、1.44倍和1.65倍(見圖1)。
2.2 不同懸掛高度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
不同懸掛高度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有一定影響。誘殺效果依次為處理Ⅰ(黃色板下端平油菜頂部)>處理Ⅱ(黃色板下端高出油菜頂部+0.2m)>處理Ⅲ(黃色板下端低于油菜頂部-0.2m),其中處理Ⅰ誘蟲量最多,3次調查的平均誘蟲量分別為182.2頭/塊、247頭/塊、424.4頭/塊,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整個調查周期內其總的平均誘蟲量分別是處理Ⅱ、處理Ⅲ的1.08倍和1.19倍,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見圖2)。

圖2 不同懸掛高度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
2.3 不同懸掛密度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
不同懸掛密度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有顯著差異,其中黃色板懸掛16塊/667m2(板間距離5m×8m)的誘殺效果最好,3次調查的平均誘蟲量分別是 212.8頭/塊、253.2頭/塊和265.2頭/塊,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整個調查周期內其總的平均誘蟲量分別是處理Ⅰ(33塊/667m2)、處理Ⅱ(22塊/667m2)的1.63倍和1.39倍(見圖3)。

圖3 不同懸掛密度黃色板對雙低油菜蚜蟲的誘殺效果
黃色板誘殺技術是當前最簡單有效的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可以有效防治油菜田間蚜蟲的危害,同時也可以減少蚜蟲傳播病毒病,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護環境等,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處理方式對黃色板誘殺雙低油菜蚜蟲的效果具有顯著的影響,其最佳應用方式為:懸掛方位為黃色板朝向正南方,懸掛高度為黃色板下端與雙低油菜頂部平齊,懸掛密度為黃色板16塊/667m2。
近年來,有許多文獻報道黃色板不同懸掛處理對不同作物上蚜蟲的誘殺效果有明顯影響[15-17]。云天海等[15]開展了黃色板誘殺辣椒蚜蟲的試驗,結果表明每667m2懸掛黃色板21塊最佳,黃色板懸掛以南向誘蟲量最多。蘇贊等[16]在煙田黃色板誘蚜試驗中得出,最佳角度為黃色板與壟體平行,最佳高度為黃色板底線高出壟體55cm。劉歡歡等[17]研究表明,黃色板誘蚜的懸掛高度高于煙株10cm~15cm,懸掛密度450張/hm2的誘殺效果最好。張智等[18]研究表明,不建議在麥田利用黃色板防治蚜蟲。而在果園中使用黃色板發現,黃色板的害處大于益處,建議慎用黃色板誘蚜[8,19]。由此可見,黃色板誘殺技術的實際使用受到作物種類的影響,因此對不同的作物進行黃色板誘殺技術試驗顯得很有必要。
利用黃色板進行誘蚜防治時,誘蟲量的多少還受到成蟲活動范圍局限性、氣候環境和黃色板性能等因素的影響[20-23]。有研究發現,添加蚜蟲性信息素的改進黃色板能有效提高蚜蟲的防治效果[20-21]。胡小敏等[22]研究了蚜蟲對不同色卡的敏感性及趨性,結果發現,蚜蟲對黃色趨性較強,對銀灰色有拒避性。楊倩倩等[23]研究發現,平均每張黃色板上蚜蟲誘集量與黃色板懸掛期的平均溫度、最高和最低濕度呈顯著負相關。雙低油菜田黃色板對蚜蟲的誘殺效果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在試驗期間,當地有大風天氣,類似的氣象條件極易影響蚜蟲對黃色板的趨性行為。
[1] 陳靜.湖北省油菜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4.
[2] 喻法金,梅金先,李清國,等.長江流域綠色食品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的思考[J].湖北植保,2012(1)∶1-5.
[3] 張永霞,趙峰,張紅玲.中國油菜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世界農業,2015(04)∶96-99.
[4] 王漢中,殷艷.我國油料產業形勢分析與發展對策建議[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4,36(3)∶414-421.
[5] 李德友,何永福,陸德清,等.油菜蚜蟲發生危害規律及防控技術[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5)∶1757-1759.
[6] 吳春華,陳欣,農藥對農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2)∶341-344.
[7] 譚亞軍,李少南,孫利,等.農藥對水生環境的影響[J].農藥, 2003,42(12)∶12-14.
[8] 李丫丫,王蕓蕓,郭莉,等.果園黃板誘蚜生態效應初探[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4,34(3)∶198-202.
[9] 彭萍,唐敏,侯渝嘉,等.黃板誘殺茶園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綠葉蟬效果及特性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1)∶87-90.
[10] 王紅梅,謝國香,楊衛華,等.不同高度不同密度黃板誘殺黃瓜上煙粉虱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10(5)∶101-102.
[11] 李娟,安德榮.捕殺特黃板對煙蚜及煙田蚜傳病毒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10,16(2)∶70-72.
[12] Moreau T L,Isman M B.Trapping whiteflies?A comparison of greenhouse whitefly responses to traps and yellow sticky traps. Pest Manag.Sci.2011,67∶408-413.
[13] Hall D G.An assessment of yellow sticky card traps as indicators of the abundance of adult diaphorina citri(Hemiptera∶Psyllidae) in Citrus.J.Econ.Entomol.2009,102(1)∶446-452.
[14] Hall D G,Hentz M G.Stickytrap and stemtap sampling protocols for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Hemiptera∶Psyllidae).J.Econ.Entomol.2010,103(2)∶541-549.
[15] 云天海,肖日新,黃文楓,等.黃色黏蟲板誘殺技術在辣椒蚜蟲綠色防控上的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79-80.
[16] 蘇贊,胡亞杰,龍曉彤,等.黃色粘蟲板的使用技術及其對煙田蚜蟲的誘殺效果[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12)∶118-121.
[17] 劉歡歡,黃海棠,朱金峰,等.不同黃板懸掛高度及密度對防治煙蚜及煙草病毒病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5,27(7)∶76-79.
[18] 張智,張云慧,程登發,等.黃色粘板對小麥蚜蟲及其天敵的誘集作用[J].應用昆蟲學報,2013,50(1)∶223-229.
[19] 張利軍,李賓瑤,李丫丫,等.黃色黏蟲板在3種果園對蚜蟲及其天敵的誘集作用[J].植物保護學報,2014,41(6)∶747-753.
[20] 胡小敏,王云虎,陳太春,等.新型性誘粘蟲板對保護地番茄蚜蟲的防控效果[J].西北農業學報,2011,20(4)∶189-193.
[21] 崔林,韓善捷,祝愿,等.茶蚜趨色性及信息物質增進色板誘蚜效應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4,34(11)∶80-83.
[22] 胡小敏,王云虎,林星華,等.蚜蟲不同色卡敏感性及對不同波長黃色粘蟲板趨性[J].西北農業學報,2011,20(9)∶190-193.
[23] 楊倩倩,王濤,黃雪艷,等.黃板在梨園蚜蟲測報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南方果樹,2012,41(5)∶17-19,24.
S476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2-001-004
2017-0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473072);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5CFC765);雙低油菜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雙低油菜孝感市重點產業創新團隊。
張興甫(1991-),男,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