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英 趙黎立 任智強 楊家祥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 2.湖北省宜昌市植物保護站 44300)
柑橘瘡痂病對柑農經濟收入影響分析
張占英1趙黎立2任智強2楊家祥2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 2.湖北省宜昌市植物保護站 44300)
柑橘在宜昌市栽植歷史悠久且規模大的果樹,柑橘瘡痂病是影響柑橘產量和經濟效益的一種重要病害。通過設立防治區與非防區,調查統計不同處理區的瘡痂病發生危害情況,對比分析產量結果,明確受害產量損失的情況,以評估瘡痂病的為害程度。
柑橘;瘡痂病;為害損失
宜昌位于長江上中游優質寬皮柑橘產業帶的中心區域,也是三峽庫區優質臍橙產地。柑橘在宜昌市栽植歷史悠久,柑橘產業是當地特色農業的第一大產業,種植面積17.33萬hm2,40多萬農戶100多萬農民以柑橘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農業產值近百億元,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柑橘病蟲害是影響柑橘產量和農民收入的關鍵因素之一。2016年宜昌市點軍區局部柑橘瘡痂病發生嚴重,為研究柑橘瘡痂病危害損失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本文對柑橘瘡痂病危害造成的產量損失進行了測定,評估了其為害程度,并對柑農經濟收入影響進行了分析。
1.1 試驗作物和品種
試驗作物為柑橘,品種為溫州蜜柑(大葉尾張),為宜昌市當地品種和主載品種。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6年4月~10月安排在點軍區土城鄉李家壩村3組代圣玉柑橘園,樹齡10年,株高2m~3m,密度為60株/667m2。試驗區果園設A、CK兩個處理區,每個處理區667m2。每處理按順序選3株定點調查。兩區中間設2行隔離樹。
A:瘡痂病防治區,根據病害發生情況,按照防治指標和防治規程,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適時進行科學的綜合防治,栽培管理正常進行。
CK:非防區只防蟲害,不施用對瘡痂病有影響的殺菌劑。
1.3 各處理區管理及用藥次數、時間
防治區果園與非防區果園柑橘品種、土壤類型、樹齡大小、樹勢、生產管理等生產條件基本一致,按當地常規管理。
試驗全程施藥2次,分別于5月10日和6月8日對防治區果園噴施 8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區藥劑和2次施藥人工成本總計為300元。
1.4 調查和計算方法
1.4.1 柑橘瘡痂病調查方法
每區選定3株,每株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花前調查發病枝梢、病葉數量、病葉率和嚴重度。謝花后調查病果,每次調查至少50個果實,調查病果率和嚴重度。嚴重度按表1分級。

表1 柑橘瘡痂病嚴重度的分級標準

注:Ai——i級病葉數(病果數)
i——0,1,2,3,4
M——調查總葉數(總果數)

注:CK——CK區病情指數
PT——A區病情指數
1.4.2 產量測定與損失率計算
2016年10月24日柑橘收獲時,對試驗區進行柑橘測產。將各處理區各選取3株的柑橘產量進行測產,取平均值為該區單株均產。按每667m2平均60株折算產量。

2.1 瘡痂病調查結果
結果(表2)顯示,2016年試驗區瘡痂病發生程度重。采取植保措施后,A處理區較對照處理區防效明顯,葉病防效為 94.6%、果實防效為45.8%。

表2 柑橘瘡痂病調查結果與田間防效
2.2 產量測定與損失率
結果(表3)顯示,2016年試驗區瘡痂病對產量和經濟效益危害較重。A處理區和對照處理區平均每667m2產量分別為3507.0 kg和2355.0 kg。非防區產量損失率為32.85%,純收入平均每667m2減少1520元。

表3 柑橘瘡痂病產量測定和損失率測產時間:10月24日
2016年試驗區柑橘瘡痂病發生嚴重,產量損失率達到32.85%,商品果價值低。同時,試驗顯示采取植保措施后,瘡痂病得到一定控制和恢復,對增產增收具有積極作用。由于2016年氣候條件特殊,前期降雨多,后期干旱影響,柑橘瘡痂病較常年較重,同時生理性落果較多,柑橘果實較往年偏小,商品價值偏低,因此還需要開展年度間連續的試驗,才能科學評估瘡痂病對柑橘樹的危害及損失。
S436.66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2-016-002
2017-01-22
張占英(1982-),女,農藝師,主要從事植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