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舒 盧殿友 趙 華 陳明學 鄧麗華
(1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武漢 430000; 2湖北省南漳縣植保站 441500)
毒·峰殺蟲卡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張 舒1盧殿友2趙 華2陳明學2鄧麗華2
(1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武漢 430000; 2湖北省南漳縣植保站 441500)
本文探討了赤眼蜂和昆蟲病毒進行結合的毒·峰殺蟲卡對水稻二代二化螟的防控效果。在投放毒·峰殺蟲卡23d和36d后,毒·峰殺蟲卡對二化螟的防控效果分別為68.59%和76.48%,略低于化學藥劑的87.07%和90.05%,與化學藥劑防治差異不顯著。利用毒·峰殺蟲卡防控水稻二化螟,綠色環保,省工省力,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毒·峰殺蟲卡;水稻二化螟;防控效果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蟲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可危害,造成枯鞘、枯心、白穗、蟲傷株等癥狀,嚴重影響水稻產量。目前,國內專家學者研究利用赤眼蜂用于水稻二化螟防控,探討防效及其應用技術報道較多,但研究報道僅限于單獨利用赤眼蜂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對赤眼蜂和昆蟲病毒進行結合的毒·峰殺蟲卡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未見報道。為探討毒·峰殺蟲卡對水稻二化螟防控效果,2016年我們開展了毒·峰殺蟲卡防控水稻二化螟的試驗示范。
1.1 試驗藥劑
毒·蜂殺蟲卡(俗稱生物導彈),湖北百米生物實業有限公司生產提供;1.8%阿維菌素乳油,北京中保綠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點
試驗示范設在南漳縣肖堰鎮斑竹坪村2組。示范區位于中國有機谷核心區,水稻面積20.9hm2,耕地肥力中等,前茬小麥。水稻品種統一為廣兩優香66,育秧時間為4月16日~20日,插秧時間為5月27日~6月4日。6月10日調查10塊田,667m2基本苗5.11萬。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A、B、C三個處理,各處理之間設置隔離帶,隔離帶寬度不少于50m。
處理 A:毒·峰殺蟲卡防治田,投放面積6.67hm2。分別于7月18日,7月25日投放毒·峰殺蟲卡2次。每次每667m2投放3個點,每個點投放1卡2枚毒·峰殺蟲卡。
處理B:化學防治田,面積13.6hm2。于7月23日~25日開展化學藥劑防治二化螟1次,使用藥劑為1.8%阿維菌素乳油。
處理C:不防治田,面積0.63hm2。不對二化螟進行藥劑防治,也不用毒·峰殺蟲卡。
整片示范區因在中國有機谷核心區,除試驗需要,未再施用其他化學藥劑。

二化螟危害情況調查匯總表
1.4 調查方法
分別于8月17日、8月31日調查2次。每個處理每次調查3塊田,每塊田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20穴,分別記載總株數、危害株數。
兩次調查結果見下表。將各處理危害率通過反正弦平方根處理后進行方差分析,利用新復極差法進行相互間比較,計算毒·峰殺蟲卡與化學藥劑處理相對防效,并將分析及計算結果列于表中。從表中可以看出,與空白對照比較,投放毒·峰殺蟲卡和施用化學藥劑對二化螟的防控效果都達到極顯著水平,化學防治效果最好,毒·峰殺蟲卡防控效果次之;毒·峰殺蟲卡與化學藥劑之間無顯著差異;在2次投放毒·峰殺蟲卡23d和36d后,毒·峰殺蟲卡防控水稻二化螟的平均效果分別為68.59%和76.48%,略低于化學藥劑87.07%和90.05%的防控效果。
本試驗中毒·峰殺蟲卡對水稻二化螟有較好的防控效果,與化學藥劑防治相差不大。在人們提倡化學減量和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背景下,利用毒·峰殺蟲卡防控水稻害蟲,對環境友好,省工省力,有較大的推廣空間。本試驗示范設置在水稻生長的中后期,主要調查二代二化螟危害率,由于二代二化螟產卵隱避,查卵困難,沒有獲得對卵寄生率的詳細觀察數據,生物導彈對二化螟的具體防控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試驗觀察驗證。
S481+9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2-021-002
2017-01-24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YFD0200807);湖北省省重大科技創新技術專項(2016ABA093),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創新中心項目(2016-620-000-001-017)。
張舒(1964-),男,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病蟲害防控及農藥應用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