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通過“陰陽——五行——八卦”,中醫將人體與宇宙緊緊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人身小宇宙。
不僅人體本身是一個小宇宙,而且人體宇宙和天地宇宙又構成一個天人合一的大宇宙。這種分類聯系的方法都是依據功能特性、動態聯系的原則,將功能相同、行為方式相同、動態或靜態屬性相同、能相互感應的事物都歸為一類,體現了“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全息思想。
古人不僅將“宇宙”看成是天地萬物的總稱,而且看成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宇”就是空間,“宙”就是時間,時間與空間的統一,是東方宇宙學、生命學的基本觀念。中醫藏象即是一個時空合一的模型。五藏是時間和空間結合的五藏,而不是血肉的五臟。
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理論采取五行模式,將人體分為五大系統,并與自然界的相關事物聯系起來,對整個人體和有關自然事物進行五行歸類,建立起以五臟為核心的人體整體功能動態模型。
五行學說是對陰陽學說的發展。五行學說的長處在于建立了五行之間的錯綜關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以及制化、勝復,表明事物與事物之間,事物內部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系。
五行相生相克維持了人體協調統一的正常關系,表現為生理現象;五行乘侮破壞了協調統一的正常關系,表現為病理現象。
五行與陰陽(八卦)相同,具有功能性動態特征,因而不能單純從物質上去認識,而應從其功能屬性去理解。
自然界以四時(五時)陰陽為核心,四時陰陽涵蓋了五方、五氣、五味等自然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類屬、調控關系;人體以五臟陰陽為核心,五臟陰陽涵蓋了五體、五官、五脈、五志、五病等形體、生理、病理各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類屬、調控關系。自然界的四時陰陽與人體的五臟陰陽相互收受、通應,共同遵循陰陽五行的對待協調、生克制化的法則。
我們靜下心來看一看下面這張表,就可以知道《黃帝內經》是怎樣以五行為核心將天地宇宙與人體宇宙聯系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