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寄托著人們的無限鄉愁。山東大力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通過評選“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以此來尊重農耕文明,突出獨特的村居風貌、傳統的風土人情和田園風光,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通過傳統村落的保護來維系農耕文明與現代社會的精神紐帶。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讀著這一幅我們慣常在影視鏡頭里見到的對聯,或許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這是舊時村落里那些鄉賢人家宅院廳堂必不可少的風雅。
其實,在時下的山東鄉土,這樣的風雅還在。一座一座流淌在慢時光里的古村落,散發著濃郁的耕讀文明氣息,至今尚在氤氳著鄉土風雅的古鎮老村遺世獨立。
2013年4月,在鄉村文明行動啟動兩周年的節點,省文明辦會同省財政廳發布《關于組織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的通知》,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該示范工程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實施“百鎮”示范項目:在全面普查歷史文物、遺存遺址、古街道古建筑古民居以及民俗風情的基礎上,做好小城鎮地域文化特色規劃編制和文化特色建設。
二是實施 “千村”示范項目:依托村內現有場所和設施,建設、改造、提升戶外文化宣傳和思想道德陣地,并通過這些宣傳載體,大力宣傳鄉村文明行動的有關要求,營造積極向上的道德氛圍和文化環境。
同時還要求,在“千村”示范項目建設基礎上,各地也要參照省里的做法,逐級建設一批 “鄉村文明家園”示范點。
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通過項目化運作,在全省集中建設一批文化特色示范鎮和“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農村社區),引導全省各地統籌城鄉資源,推進文化特色小城鎮建設,提升農村思想道德宣傳陣地建設水平,推動鄉村文明行動取得實效,為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2014年4月,經過調研、申報、評議、審核等程序,省文明辦確定章丘市官莊鎮等43個鄉鎮作為文化特色建設示范鎮,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錦繡川辦事處小佛村等250個村為作為“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示范村。同時,根據“鄉村文明家園”項目標準要求,在全省范圍內確定了濟南市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瓦峪溝村等505個經濟條件較好、無需省財政資助的村,作為“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示范村。
而截至目前,全省文化特色建設示范鎮已評選出100個,全省“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數量已過千。
2015年4月,鄉村文明行動啟動實施四周年之際,山東籌資4500萬元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省級獎補資金主要用于示范鎮各類文化資源整理、開發保護等文化特色建設的目錄編制,以及示范村(居)各類文化宣傳載體的制作更新、修繕維護等。截至目前,“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共建設了100個省級文化特色建設示范鎮,各級鄉村文明家園10894個,省級文明家園2181個(其中省財政獎補1367個),建成一批“鄉村記憶”鄉鎮、村落、民居和博物館……
在具體推進 “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的過程中,山東以“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建設為載體,在典型示范村帶動引領下,細化總結出了“文化休閑廣場、健身小廣場、LED大屏幕、鄉村文明行動宣傳街、綜合宣傳欄、孝文化墻、道德講堂、文體活動室、閱覽室”等十項建設內容,從而被形象地概括為“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 “十個一”建設工程。
“這些內容,就要是讓鄉村更像鄉村,讓文明照耀文明,在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中,煥發其獨特、永恒的魅力。不但讓走出鄉村的游子記得住鄉愁,也讓他們中的事業有成者,找到了一個回報家鄉、支援鄉村建設的渠道?!笔∥拿鬓k有關負責人評價說,“鄉村文明家園”示范點建設的旨歸,絕非去孤獨地株守每一個空心化的村莊,也不是簡單地還原舊日的模樣,而是要從鄉土文化中汲取傳統營養,從城市文明中吸納現代文明元素,塑造嶄新的村莊形態,建設農民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