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瀟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再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實踐,都清晰地勾勒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和“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這是飽含溫暖的發展理念——只有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上不斷取得進展,人民群眾才能有真切的獲得感。
只有知“民聲”,才能促“民生”,進而順“民意”得“民心”。而如何能夠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民心向背、公眾情感量化顯示,需要科學而準確的社情民意調查,正如有人把民意調查稱為“社會溫度計”,這樣形象而新穎的比喻也折射了公眾對民意調查的認可和信賴。
民生問題無小事
自 2006 年 7 月成立以來,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做了大量社會調查,以民意“溫度”探尋民生“家底”。
道路是否通暢、“上班族”是否能夠正常休息休假、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如何、民眾的日常飲食是否衛生安全……人民的問題,沒有小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就體現在一個個民生“小坐標”中,體現在“衣食住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關注民生問題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事著手,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從那些事關百姓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從百姓最需要、最關心的問題,一件件、一樁樁地去解決,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
2007 年,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以電話調查的方式完成了山東歷史上第一次專業、規范的民意調查。為緩解城市交通與環境壓力,2007 年 9 月,全國 108 個城市舉辦了第一次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動,我省共13 個城市參加了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是全國參與城市最多的省份。為準確測評我省開展本次活動的實效,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在13 城市進行了民意調查,13 城市居民中,近九成的人認為存在城市交通擁堵現象,表明“出行難”已經成為城市較為普遍的問題。這是中心開展的第一項調查活動,也為中心的社情民意調查工作迎來了“開門紅”。調查成果得到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做了重要批示,省政府重要政務信息《每日要情》轉發調研成果。
食品安全問題漸成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社會焦點。為客觀了解山東省食品安全的現狀,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于2007年10月開展了“山東省食品安全公眾調查”。結果表明,蔬果中的劇毒農藥殘留、病死肉、注水肉和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劑,成為影響城鄉居民食品安全的“三大公害”;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突出表現為“一高兩低”——城鄉居民都具有很高的食品安全期望,但食品安全知識認知水平低,主動維權意識低;政府強化管理、媒體加強監督是城鄉居民共同的呼聲。
“選題確保小切口,抓住關乎民生的熱點話題,從民眾的日常生活入手,與老百姓‘噓寒問暖,家長里短,力求于細微之處把握大眾生活脈搏,研究和推測社會發展走勢,反映主流民意,積極建言獻策。”提到如何以小見大、通過一個簡單的問卷真正反映社情民意,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主任張曉如是說。只有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做到把人民的“大責任”放在心頭。
問計于民出良策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一份看似不起眼的報告,不僅僅是簡單的調查結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意,幫助政府直擊要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受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人民政府節約能源辦公室委托,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開展了“山東省城市居民節能意識及狀況”專題調查。為了確保調查客觀準確又全面具體,中心采用專業規范的社會調查方法,綜合采用電話調查、報紙調查和入戶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調查,共完成有效樣本4884個。在進行專業、系統的分析以后,得出結論:節能已成我省城市居民的共識,但是群眾掌握節能知識的多,知曉政府節能政策的少,有良好節能習慣的多,參與節能宣傳活動的少;雖然節能產品推廣使用收效顯著,但不同產品普及率差異較大;老百姓對太陽能熱水器安裝困難的問題反映突出,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調查建議。
與信訪和聽證會相比,民調的范圍更廣泛也更主動,往往涉及一種社會趨勢,與大多數公眾甚至每位公眾密切相關,是政府工作的指南針、導航儀。調研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并迅速形成政府決策付諸實施,這次民調,對振興太陽能等節能產業、造福山東百姓功不可沒。
2009年9月30日,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對該調查報告作出重要批示,對本次調查給予高度評價,并對調查結果和工作建議作出重要部署:“問計于民是推動節能工作的好辦法。(可)吸納群眾建議,改進工作。例如:太陽能熱水器的利用率低的問題,關鍵是安裝困難,應盡快出臺政策,指導總結典型,下大力氣爭取首先突破”。同時,王軍民副省長還表示:他“想在濟南看幾個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施工現場,包括高層、多層住宅,舊宅安裝和新房安裝”,深入現場進行考察,要求有關部門落實安排。
2009 年 10 月 29 日,省政府節約能源辦公室將該調查報告印發至各市節能辦,要求他們“結合實際,根據調查反映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促進全省節能工作深入開展”。2009 年 10月 25 日,省政府辦公廳發文,轉發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住房建設廳、省財政廳、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政府節能辦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快太陽能光熱系統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強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終于實現了省領導所要求的“首先突破”。
知民意、為民生,將民生的莊嚴承諾一件件做實,將民生的舉措一項項夯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應有之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發揚釘釘子精神,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直面社會熱點 回應百姓關切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的關鍵。目前,由于多種原因,醫患關系仍存在諸多不和諧因素,醫患糾紛頻發。在局部地區,一些醫療糾紛甚至演變成群體性事件,嚴重擾亂了醫院的正常秩序及患者的正常就醫,危及社會和諧與穩定。開展專業規范的社會調查,客觀了解醫患關系的現狀,深入分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有效預防醫患糾紛,尤其是杜絕惡性糾紛事件的前提和保障。為此,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專門開展了“基于出院病人視角下的醫患關系研究”,針對性地訪問了省立醫院、齊魯醫院、省中醫院及千佛山醫院四大省級重點醫院 2010年度的出院病人,力圖通過了解出院病人的感受和看法,集中反映醫患關系中的關鍵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醫患糾紛聽過的多、見過的少,親身經歷的更少,至于采用“醫鬧”的方式維權,多數病人持否定態度,這說明當前醫患關系并沒有媒體報道的那樣差。但是,相比于四家醫院官方的病人滿意度(最低 95%),調查呈現數據相對較低,對住院治療效果滿意的僅為 78.9%;相對于四家醫院的名氣和地位,出院病人對住院經歷評價并不高——僅八成認為初診準確,不足2/3 認為病房舒適,不足 3/4 對病房衛生條件滿意;一成多不滿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僅六成多對住院總花費滿意,僅八成了解住院每日花費詳情。此外,“送紅包”已經成為患者的心理常態,近七成出院病人認為“不送不踏實”;過度檢查、過度用藥和誘導病人院外購買藥材及器械等情況仍屢屢發生。而四大醫院相比較來說,省立醫院、齊魯醫院名氣更大、住院更難,出院病人對其住院療效滿意度相對更高;千佛山醫院在病房舒適度及衛生條件方面獲好評最多;省中醫出院病人對用藥及花費透明度評價最高。
這份調查對推動全省醫療工作發揮了直接的、積極的影響——2011 年 11 月 30 日,原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對報告作出重要批示;12 月 5 日,副省長王隨蓮對報告作出重要批示,認為“該調研報告客觀地反映了四家醫院幾個方面的情況”,要求衛生廳、醫改辦及四家醫院召開座談會,“認真閱研反思,針對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整改”;12 月 8日,由相關部門召集省城四大醫院的主要負責同志召開專題座談會,圍繞報告主要結論和意見建議深入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在張曉看來,民意調查應成為“社會生活晴雨表,國計民生風向標,大眾思想心電圖,政府民眾連心橋。”濟南市冬季供暖公眾調查、山東省“上班族”休息休假狀況調查、物價上漲承受力公眾調查、城市老年人養老現狀及意愿調查、大學生就業難調查、山東省新生代農民工特征及城市融入狀況調查、山東省基礎教育狀況及城鄉差異調查……這些調查不斷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不斷抬升保障社會溫度的民生“底線”。山東省政府也將這份沉甸甸的民意放在心上、融于政策、切中要害、行穩致遠,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同頻共振,抓“痛點”、找“難點”,為實現更加幸福的民生圖景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