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王立群
3月24日上午,省文物保護委員會、省文物局在山東博物館集中聘任“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和“山東省文物修復師”,季緗綺副省長出席活動并為專家頒發聘書,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張連三等領導為省可移動文物保護科研基地、區域中心、工作站授牌并為修復師頒發聘書,“匠心神韻——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也于當天開展。
這是我省加強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又一項重要舉措,特別是聘任“山東省文物修復師”,在我省乃至全國都是首次。此次聘任的“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咨詢專家”周寶中、李化元、吳順清、馬清林、鐵付德、潘路、吳來明、周鐵、馬濤、趙西晨10位專家,均是全國文物科技保護各領域的權威,既有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的專家,也有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負責人,將全方位指導和幫助我省提高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科技水平,為加強文物保護工作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同時,我省還從全省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一線,經推薦申報和嚴格遴選確定了51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聘為首批“山東省文物修復師”。
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曉波介紹了近年來我省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情況。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取得卓越成績。全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圓滿完成,資源狀況基本廓清。全省新建、改擴建一大批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館藏文物保存條件實現了由量到質的飛躍。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成立,“十二五”期間全省實施項目150個,爭取國家專項經費近2億元,保護修復文物3萬余件。著力讓館藏文物“活”起來,成功舉辦了孔子展、漢畫像石拓片精品展、“走近大師”書畫展、古薛國展等15個全省館藏精品文物巡展71場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加快省文物保護科研修復工場建設,計劃于今年10月建成、明年投入使用。
活動中還為省可移動文物保護科研基地、區域中心和工作站授牌。其中,省文物局與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共建了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半島科研基地;依托曲阜、日照、菏澤的專業機構,建立曲阜、魯西、魯東南三個區域中心;在沂源、定陶、黃島、平度、臨沂、諸城,建立6個工作站。以此次授牌為標志,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省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為龍頭、半島科研基地為依托、區域中心為骨干、重點區縣工作站為支撐的全省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網絡體系。
當天,《匠心神韻——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也在山東博物館開展。該展覽共展出修復文物58件(套),運用多種手段揭秘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保護修復成果,充分展現了保護修復“化腐朽為神奇”的工作魅力,體現了“傳承歷史、追求卓越”的文物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