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西北部的洛基山脈,有一個聞名遐邇的世界著名風景地——黃石公園。黃石公園位于美國中西部懷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海拔2134~2438米,面積8956平方公里。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
黃石公園所屬地區原本是印第安人居住地,因美國探險家路易斯與克拉克的發掘,而成為美國設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公園。根據這里的文化遺跡可以判斷,公園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12000年前。目前公園99%的面積都尚未開發,從而使大量的生物種類得以繁衍,這里擁有陸地上最大量的、種類也最多的哺乳動物。公園內森林面積占全美國森林面積的90%,有3000處溫泉和300多個間歇泉,還有290多個瀑布。園內有300多種野生動物,18種魚和225種鳥,還有多種原生植物。公園自然景觀分為五個區,即馬默區、羅斯福區、峽谷區、間歇區和湖泊區。五大景區雖然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地熱奇觀。園內的黃石湖、黃石河、大峽谷、瀑布和溫泉等每一處景觀,都是久負盛名的游覽勝地。前來觀光的游客,大多由于時間安排得比較緊,一般都是有所側重的觀看。該公園于1988年發生了一次天然火災,大部分樹木被燒毀,新長出來的小樹現在比人略高,一片勃勃生機。該公園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美國人自豪地把它稱之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自1872年公園創辦以來,許多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紛紛到這里進行科考活動,有6000多萬名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慕名前來觀光。
在公園的西南角,有一個小鎮。不少來這里游覽的游客常常被安排在這里居住。這個小鎮,具有典型的北美風情。房子從房墻到房頂都是由一根一根的原木搭建的。鎮上的房子,多數是平房,只有一家小旅館是二層小樓。由于用地寬松,房子蓋得零零散散。整個小鎮方圓不過一平方公里,雖然叫鎮,實際上相當于中國的一個很小的村莊。在這里居住的當地居民并不多,只有在道路兩旁幾家零零散散的小商店里,有幾個服務人員不緊不慢且很有禮貌地向游客介紹著各種商品。其實,商店里擺放的的商品也不多,只是一些各式各樣的牛仔帽、喝水杯、牙具、拖鞋等旅游物品。整個小鎮只有一條南北街道,長約500米,寬約10多米。在南北街道最南端的路中央有一個直立大灰熊的雕塑,高約5米,四周被圈起,底座為灰色大理石。居民的每個木屋的外墻窗戶邊,都貼有若干個用木頭做成的灰熊雕塑。灰熊,仿佛是當地原住居民心中的圖騰。清晨,晨曦剛剛灑向這里廣袤的森林和大地 ,我慢慢起床,拿著相機,悠閑地漫步在小鎮街道上,深吸幾口清新的空氣,聞一聞綠草的清香,看著身邊草坪上嬉戲的小鳥和周圍綠木蔥蘢的原始森林,眺望著遠方的藍天白云,真是腦清目明、心曠神怡啊,仿佛來到了傳說中的桃花源,恍如走進了天宮中的另一個世界。
從黃石北門進去,乘車大約走一個半小時左右,就來到了猛犸噴泉區。這個猛犸噴泉區,是由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組成。它被群山環抱,位于山頂的泉眼,不斷涌出熱水,附近的冷空氣立刻液化,成為煙霧繚繞、云蒸霞蔚的仙霧世界。整個溫泉景觀以石灰石臺階為主,可分為上臺地和下臺地。下臺地和四川的黃龍很像,不同的是黃龍是冷泉,而猛犸是熱泉。2002年,這里發生了一次地殼運動,之后大部分熱泉停止了活動,大量微生物死亡,臺階上失去了豐富多彩的顏色,死掉的細菌變為了灰白色的粉末,殘留在了干枯了的大臺階上,十分可惜。目前,還有多個熱泉從山坡上一節一節地流下來,流水將山體侵蝕成階梯狀,整個山坡由于碳酸鹽沉淀而呈現出黃白色。陽光一照,似一座琥珀山巍然屹立,流水潺潺,波光閃閃。
從這里往里邊走,沒多遠,遠遠看見一條從山頂飄落而下的帶狀瀑布。由于無法接近瀑布近處,我們只好在瀑布附近觀看。這個瀑布雖然很小,但意義卻十分重大。這個瀑布,名叫塔瀑布,據說當年第一批美國考察隊員,就是徒步走到這里后,確定建立黃石公園的。因此,該瀑布具有黃石公園的奠基性意義。從這里再往前走,就是黃石瀑布了。這個瀑布,雖然比塔瀑布大一點,從遠處看也很壯觀,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尼亞加拉大瀑布相媲美。
在黃石公園,有一個非常值得觀看的景點,是諾里斯間歇性噴泉盆地。這個噴泉盆地,位于黃石公園的中西部,是以公園第二任監督“諾里斯”的名字命名的。噴泉盆地,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大大的熱鐵鍋,到處都冒著熱氣。諾里斯噴泉面積很大,分為三大片,即陶瓷盆地、后盆地和白泉平原。前兩個有步道可通行。后者比較危險,須提前預約向導方可進入。噴泉盆地里面,有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噴泉、間歇泉、溫泉等景觀,也是世界上極少數的“酸性噴泉”,據說像檸檬汁一樣酸。而黃石公園的其它噴泉,都屬于微堿性噴泉。全世界噴發最高的“蒸汽船間歇泉”就在這里。這個泉噴發時間不一定,可能數天也可能數年噴一次,噴發的平均高度達90米,被記錄到的最高高度達116米。而且每次它噴發后仍會釋放滋滋作響的大量蒸汽,噴發的吼聲能持續24小時,比“老忠實泉”更具威力。可以想象當時在場的游客會多么震撼。諾里斯噴泉區域內有一條木棧道,蜿蜒穿過其中。走在木棧道上環顧四周會看到,許多間歇泉,此起彼伏地冒著煙,鼓著泡,呼呼地噴著水柱和蒸汽。有一些噴泉時斷時續地噴出些滾燙的泥漿,看來,這里過去曾是眾多的火山口,噴了不知幾萬年,現在噴累了,快噴不動了。還有那一池池的泉水。由于不同溫度孕育不同藻類,不同藻類決定著泉水的不同顏色。因而,一池池的泉水顏色十分豐富,有的呈藍綠色,有的呈藍白色,還有黃褐色,鐵銹色,甚至有的呈黑色。這些五彩斑斕的的水池,揮灑出美輪美奐的圖案,被譽為是“上帝打翻了的調色板”。諾里斯間歇性噴泉很不穩定,時常處于變化之中,每年都有老的噴泉死去,也有新的噴泉生出。由于地熱加上酸性水質,使諾里斯間歇性噴泉盆地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景象。在這片死寂酸熱的土地上,仍然有很多植物頑強地生存下來,這種差異在瓷器盆地的景觀棧道附近顯得特別明顯。當你從瓷器盆地中間便道繞一個大圈來到后盆地,你會驚訝地發現,瓷器盆地溫度很高,幾乎寸草不生,而后盆地則是處在一大片森林之中。大自然的神奇,真是不可思議。
在黃石公園里乘車行進,經常會看到在原始森林中覓食的大黑熊、麋鹿和狼等野生動物,還有在草地上被牛群“趕出家門”的可憐的老牦牛。游覽的觀光車,還時常被成群結隊過公路的牦牛堵住。遇到這種情況,司機師傅很有經驗,不按喇叭,不打開車窗,不讓游客大聲喧嘩,把車停下,待牦牛不緊不慢地穿過公路后,再緩緩前行。
游遍黃石公園,我感到最能反映黃石公園這塊土地的活力和律動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老忠實泉”。或者說,老忠實泉是黃石火山群的典型代表。它為什么得此嘉譽呢?原來是因泉水噴發非常有規律。據介紹,老忠實泉大約90分鐘噴發一次,一次噴發持續四五分鐘,水溫攝氏93度。有史記載,1927年,有一次噴得最高,達72.5米,以后噴發的高度一般在30米到50米左右。到現在,它至少有規律地噴發了200年。有規律噴發的原因是,地表下深處是熾熱的巖石,泉下有火山在活動,泉的地下通道狹窄不暢,上面熱水被堵塞,而下面的熱水被化為水蒸汽,蒸汽壓力越來越大,到一定時候就把上面的水柱頂出地面,形成噴泉。如此反復,準確異常。為了看到這一自然奇觀,許多游客早早就在這里等候。在離噴泉約一公里外的南邊,有兩排簡易的木制長條椅子,大概能坐兩三千人。早到的游客多數坐在這里耐心的等候。當“老忠實泉”開始噴汽時,開始噴三四米高,最后噴到四五十米,水柱和霧氣融為一體,一竄一蹦,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歸于平靜,煞是壯觀,令人叫絕。凡是到此觀看的人無不嘖嘖稱贊。真可謂是:自然無意,人類有心。定時噴發,誠信為本。天道恒定,人道步塵。不求功利,譽滿乾坤。
許多游客穿過高山,穿過白云,穿過茫茫原始森林,到黃石去的一個重要動因,就是想實地看一看聞名世界的大棱鏡溫泉奇觀。大棱鏡溫泉,又稱大虹彩溫泉。它是美國第一大、世界第三大溫泉,也是黃石公園的標志性景觀。溫泉中心呈圓形,直徑約110米,深49米,從里向外呈現出藍色、綠色、黃色、橙色、橘色和紅色等顏色。為什么同一溫泉的水,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呢?這是因為水溫不同,使不同顏色的細菌繁衍生息,所以顏色呈現出同心圓的變化。平時,從溫泉里面會不斷涌出大量地下熱水,每分鐘大約會涌出2000公升、溫度為攝氏71度的地下水。大棱鏡溫泉的美,還在于湖面的顏色隨季節而改變。春季,湖面從里到外由綠色慢慢變為燦爛的橙紅色。夏季,湖面從里到外顯現出綠色、橙色、紅黃色。但到了冬季,水體呈現深綠色。
當走在木棧道上近觀大棱鏡時,確實吸引眼球,震撼心靈。大棱鏡中心湖面有里向外呈藍、綠色,圓形水面上徐徐冒著蒸汽,在溫泉周圍仿佛鑲嵌著一圈圈橙黃色的項鏈。從溫泉再向外,由于水流的緣故,橙黃色的鈣化石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射向四方。在溫泉四周偌大的淺淺水面上,由于幾千年來沖刷形成的地形呈波紋狀,已鈣化,清澈見底,五彩斑斕,泉水緩緩流動,水面蒸汽騰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走在蜿蜒曲折的木棧道上,溫煦的蒸汽縈繞在周圍,五顏六色的景色令人陶醉,如虛如幻,似神似仙,仿佛置身于太虛幻境。如果從空中鳥瞰大棱鏡溫泉,景色就更加奇妙宜人。大棱鏡既像是鑲嵌在地球上的一個水汪汪的藍綠色大寶石,又像是一個掉在地球上的藍綠色小太陽,它雖然落在了水中,卻依然放射著金黃色的光芒。在大棱鏡溫泉旁邊,還有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這里野草、荊棘叢生,樹木茂密,處于原始狀態,山上沒有路,經常有黑熊、牦牛、野狼等野生動物出沒。在大棱鏡的附近,有一條河流,約30多米寬,附近雪山上化的水和溫泉里流出的水,都匯入到這里,水流湍急,像脫韁的野馬,一路奔騰咆哮著向下游流去。凡是到過大棱鏡溫泉的游客,無不為這里的絕妙景觀拍案稱奇,紛紛稱贊“簡直是天上仙境、人間奇觀啊!”這真是:氤氳繚繞大棱鏡,云蒸霞蔚蓬瀛中。碧綠翡翠鑲其內,疑似地球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