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標準化是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近年來,山東制定“義務教育標準化學?!被巨k學條件標準。各縣(市、區)根據縣域內中小學辦學條件現狀,對照省定基本建設標準,逐一分析每一所中小學的薄弱環節,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認真創建“標準化學?!薄?/p>
行走于齊魯大地,行走于田野鄉村,你會發現,最好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環境是校園。隨便走進一所農村學校,我們都會發現圖書館、實驗室、網絡教室等各類功能室等一應俱全,多媒體“班班通”等信息化技術裝備,已成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的常規教學工具。“我們現在的就讀環境和學習條件一點兒也不比城里差,再也不羨慕城里孩子了”,這成為當地農村學生的心聲。
要建設標準化學校,需城鄉齊步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跟城里孩子一樣,能夠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是鄉村百姓樸素又迫切的期待??墒牵谶@之前,這樣一些場景讓人心酸:一些鄉村學校校舍簡陋,課程無法開足開齊……然而再看今天,鄉村教育再上臺階、鄉村校舍煥然一新,這種變化,主要得益于山東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的實施。
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就要讓每個孩子享受有質量保障的教育。所謂有質量保障的教育,首先體現在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課程,以實現國家規定的基本教育目標。建設符合標準的學校,是實現教育均衡對學校最基本的要求。標準化建設工程,涵蓋了學校場地標準化建設、校舍標準化建設、教育教學裝備標準化建設、師資配備等建設工程。
從全國范圍來看,山東是較早頒布實施省級層面辦學條件標準化指標體系的省份。早在2008年,山東省教育廳、財政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把標準驅動的機制引入辦學條件領域?!稑藴省芬罁矣嘘P法律、規范和文件對普通中小學的設置與規劃、用地與校舍、設施與設備、師資與經費保障等做出了明確的數量化規定。這一標準是中小學完成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應具備的基本辦學條件。這對于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促進基礎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標準》頒布后,各級政府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行為開始發生歷史性的變化。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資源,使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熱衷于集中教育資源辦好少數幾所學校,使大多數學校與之形成了較大的差距,加劇了學校間辦學條件的不均衡,降低了公共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益。《標準》具有強制性,各級政府從以往興辦重點學校的慣性中徹底轉變,把公共教育資金用于所有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上,并使區域范圍內所屬各學校都具備相同的辦學條件。
《標準》具有技術規約性,各級政府在改造舊校或者新建學校時,必須使學校布局、設備配置等都要符合標準,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山東大力規范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辦學條件的標準化使學校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成為可能,使所有學校盡可能地站在同一起跑線線上,利于學校間展開公平、健康的辦學競爭,促進基礎教育的整體優化。
《標準》具有公開性,使得政府的辦學行為建立在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已經成為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學?;蛘咂渌鐣M織的責任。《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山東省中小學校建設步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2011年,省發改委、財政廳、省教育廳等10部門聯合制定并印發了《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計劃(2011—2015年)》,確定從2011年起,用5年的時間,在全省基本完成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任務。在標準化建設的浪潮中,山東各地鄉村學校原先破舊的校舍開始改頭換面,煥然一新。學校的辦學條件、校容校貌的變化,得民心、順民意,成為受到廣大師生、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熱烈歡迎的重大民生工程,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很多長期存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正在逐步得到突破,教育均衡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