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導助推山東教育美好明天。山東省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教育督導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近幾年來,山東省督學和教育督導員走遍齊魯大地,歷經艱難困苦,評估百縣千校,力促均衡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所有學齡兒童少年“上好學”,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對義務教育發展提出的方向性、制度性要求。而如何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推動機制。參照國際經驗,加強教育督導是世界教育強國的通行做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為此,國家在全國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制度,將開展督導評估認定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并于2012年頒發《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啟動對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均衡當有尺可量。對于各省而言,《辦法》在回答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標準的同時,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清晰可鑒。目前,山東137個縣(市、區)中,已有114個縣(市、區)通過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認定,2017年底前全省有望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覆蓋”。
山東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教育督導發揮了巨大作用。省級教育督導部門建立了預查、評估、復查機制,實行跟進督導與動態監控相結合、過程性督導和零距離評估相銜接,三輪實地評估檢查,每個縣抽取的義務教育學校均在60%以上。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為提高督導評估手段的科學性,研發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信息平臺,督導人員在實地評估中操作信息終端,實現后臺數據與現場情況的驗證比對,拓展了評估的內涵,在嚴格標準的基礎上,提高了督導評估的時效性,增強了評估結論的科學性。通過省級督導評估,督促縣級政府提高認識,盡職履責,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與此同時,省內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督導考核措施。臨沂市創新督導方式,開展診斷式督導和跟進式督導,在每縣區選取一處辦學條件最差的鄉鎮進行現場診斷,現場提出整改意見,下發督辦通知,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徹底整改,并擇機對整改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跟進式督導,做到問題不放過、反饋不留情、整改不敷衍。泰安市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中延伸督導“觸角”,市級督導覆蓋了轄區內所有中小學和教學點,建立健全了督導評估、問題反饋、督促整改、結果通報、考核問責的長效機制。
教育事業崇高神圣,教育督導任重道遠。教育督導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實施,為促進各級政府依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山東,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全面落實,教師招聘和交流輪崗機制基本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資助體系基本完善。
從2013年到2016年,國家督導檢查組在對山東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地評估認定時認為,山東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強化政府責任,加大督導力度,增加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做法和經驗。
義務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實現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教育的涓涓活水才能潤澤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教育短板的補齊、管理方式的改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給教育均衡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山東義務教育內涵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未署名圖片由山東省教育廳提供) (編輯/公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