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徐海超
時維九月,秋風送爽,瓜果飄香,正是采摘的好時節!
白露秋分頭,瓜果應時收。“不時,不食”是傳統飲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更迭中,不同的時節賦予了大自然美食應時的健康與靈氣。白露剛過,在這個秋色宜人、瓜果飄香的季節,中國黃河口(墾利街道)第14屆蜜桃·冬棗采摘節于9月9日在西宋桃園開啟了采摘、品嘗時令瓜果的美食盛宴。
采摘節期間,除了香甜的蜜桃、冬棗、香瓜供游人品嘗、購買之外,游客們還可以親自走進生態農莊和瓜田,現場采摘新鮮的時令瓜果,回歸農田、放松心情,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田園時光的愜意。與此同時,為了增添節會的樂趣與氛圍,墾利街道還精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采摘體驗活動、活力四射的民俗風情表演、激烈有趣的蜜桃大胃王比賽、琳瑯滿目的特色農產品展示……如此精彩紛呈的民俗演出和豐富多彩的農事體驗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到特色民俗風情和鄉村文化的質樸與熱情。
趙屋村是墾利街道西宋桃園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的主陣地之一,自從依托黃河沿岸優質的水土條件開始種植蜜桃、香瓜以來,村民的生活水平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跟過去種小麥、玉米相比,俺們種桃樹、香瓜,一年的收益能翻到四倍呢。隨著政府配套的旅游設施越來越好,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俺家今年又成功種植了櫻桃和葡萄,一個大棚就能收入四萬多?!壁w屋村村民齊新忠笑得合不攏嘴。
趙屋村的變化是墾利街道堅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業、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的縮影。如今,西宋桃園已成了墾利街道生態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金字招牌,每年不僅吸引上萬名游客前來觀賞桃花、采摘瓜果,帶動旅游收入快速增長,成熟的香瓜、蜜桃、冬棗、葡萄等更是為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農業收益。
近年來,墾利街道堅持做好萬畝桃園這篇“大文章”,有效整合桃園,新立冬棗園,新建蔬菜、香瓜種植大棚等,以桃花欣賞、農事體驗、果蔬采摘、農家樂等為主要建設項目,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扶持壯大蜜桃、香瓜、冬棗、蔬菜等特色農產業,重點培育“洪光牌”蜜桃香瓜、“黃河故道”蔬菜、“綠星”冬棗等無公害特色農產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紀人、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增強商標意識,打造東營市優質放心綠色果蔬產品重要供給區和全區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打響鄉村旅游新品牌,依托桃花文化旅游節、蜜桃·冬棗采摘節、冬季捕魚節等節慶活動的平臺,積極對接全區全域旅游戰略規劃,謀劃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打造集觀光旅游、果品采摘、苗木培育、生態防護等于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墾利街道高效生態農業和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品牌。
(編輯/李宇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