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堵墻,它既不像以色列的哭墻那樣歷史久遠,又不像中國長城的城墻那樣雄偉壯觀,它就是短命的柏林墻。
二戰后,德國曾經被分為東德和西德。1949年—1961年,約250萬人從東德逃往西德。為阻止大批技術工人外逃,1961年8月東德修建了一圈水泥墻,將西柏林圍了一圈,以阻止東德居民向西流動。柏林被分為了東西兩部分。
最初柏林墻只是一道鐵蒺藜圍成的路障,后來多次改建和加固,成了水泥板結構,頂部為光滑的圓水泥管,讓人難以攀越。
柏林墻長約155公里,高為3.5—4米。柏林墻一共截斷了192條街道、32條鐵路線、8條輕軌、4條地鐵和3條高速公路。
即使有柏林墻的阻隔,但仍有很多東德人不顧危險,想辦法突破封鎖,翻越圍墻。有的用熱氣球載人飛越,有的用彈射裝置把自己像炮彈一樣發射出去,有的通過施普雷河潛游過去,還有的經年累月挖掘地道鉆過去,更有藏在西德人汽車的秘密小隔間里偷渡過去的。柏林墻存在的近30年時間里,一共有5000多人成功翻了過去,其中3000多人失敗被捕,還有200多人在翻越中喪生。
柏林墻1989年11月被迫開放,1990年6月被正式拆除,如今只有很少的幾處還能看到一些柏林墻的殘跡。
柏林墻中有一段叫東邊畫廊,位于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沿著施普雷河約有1316米。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這段柏林墻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繪畫所表達的意境、繪畫技巧和流派都不盡相同。
最著名的繪畫是俄羅斯畫家迪米特里·弗魯貝爾創作的《兄弟之吻》,也是柏林墻的標志性作品,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吻東德領導人埃里?!ぐ杭{克的情景,表達了冷戰時期這兩位大國領導人化干戈為玉帛,促成了世界和平。
法國畫家蓋布里爾·海梅勒的《翻越柏林墻》描述了一個人在跨越柏林墻時,后面的東德士兵開槍追趕。而德國女藝術家布吉特·坎德的作品《特拉比》再現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人開著東德生產的名為“特拉比”的轎車,開足馬力撞向柏林墻。
1柏林墻遺址有很多處
在柏林,有柏林墻的地方可不止一處。第一天我們坐觀光車時,自動導游機里介紹了途經的兩處柏林墻,一處是國會大廈前一段長長的只有鵝卵石的小路,顯示著柏林墻的寬度和走向,標牌上有1961—1989字樣;另一處是一段低矮殘破的墻壁,有的地方露出了鋼筋和窟窿,只有幾十米長。
后來爸爸媽媽又帶我看了有大量繪畫作品的名為東邊畫廊的那段柏林墻。
2我喜歡的繪畫作品
東邊畫廊是我見過的最長的涂鴉墻,有幾百幅繪畫,小的有二三米寬,大的有七八米寬。作品內容多為政治主題。我最喜歡俄羅斯畫家沙米爾創作的《我們是一家人》,這幅長長的畫充滿了奇異的圖案。我還喜歡德國女藝術家羅斯瑪麗·辛斯樂的涂鴉作品《和平鴿》。
不過也有人在這些畫作上涂鴉、寫字,可不是中文的“到此一游”,而是其他國家的文字,破壞了畫面的完整性。
3柏林墻原來是兩堵平行的墻
我看到的柏林墻只有20厘米厚,當時我就說“這也不難過去吧?”爸爸告訴我,當年柏林墻是兩堵平行的墻,相隔約150米,中間地帶是“死亡地帶”,設有內瞭望塔和地堡,還有警犬、泛光燈、通電的鐵絲網、路障和武裝警衛。鐵柵欄一旦被觸碰就會發出警報信號,啟動自動射擊系統和巡邏道等。原來當初想翻越柏林墻,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4柏林墻兩邊的風景不一樣
柏林墻的一側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而另一側則像農村。因為在那個時代,西德的經濟發展比東德要好,所以兩邊的貧富差距很大。直到現在,原東德那邊的發展依然相對緩慢。我們看到的柏林墻繪畫主要集中在原西德的一側。
緊鄰東邊畫廊的施普雷河上有座奧伯鮑姆橋,當年也是東柏林與西柏林邊界的一部分。
5買塊“柏林墻”做紀念
到每個地方旅游,我都會買當地標志性建筑的冰箱貼做紀念。在柏林,我發現冰箱貼都是陶土做的,上面還印有柏林墻上的繪畫作品。我也買了兩塊“柏林墻”帶回了家。
看似不厚的一堵墻,分開的是兩個世界和28年的時空以及百萬家庭的悲歡離合,還有幾百個為沖破這堵墻而獻出的生命。在柏林墻的傳說里,有眼淚,有悲壯,也有無奈,但同樣也有幽默、滑稽和讓人含淚微笑的故事。現在的柏林墻已經成為露天的歷史課堂,也成了人們緬懷那段歷史最好的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