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2000年前的夜郎古國,但因歷史久遠,今天人們已難見這西南古國的遺跡。夜郎古國存在了300多年,其文明在西南地區有較大影響,延續至今的“竹崇拜”“牛圖騰”與斗牛、斗狗等獨特民族風情構成了內涵豐富、撲朔迷離的夜郎文化。1996年,旅美藝術家宋培倫移居貴陽深山,精心構造,雇匠砌石,用20年光陰打造了一片奇幻城堡——花溪夜郎谷。
今年70多歲的宋培倫老人一頭齊肩的花白頭發,個頭不高卻聲若洪鐘,身材瘦削但精神矍鑠。他是著名漫畫家和木刻大師,作品曾獲“金章獎”等國際大獎。在他的記憶里,家鄉對面山上的雜草間殘存著夜郎古國城墻和屯堡的殘垣斷壁,這激發了他對夜郎文化的極大好奇心,打造一個“夜郎古國”城堡的瑰麗夢想就此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顆種子。
1996年,宋培倫回到家鄉貴州,收集了一塊塊粗糙的巖石,并引導當地村民以最原始的手段錘打這些堅硬的石頭,開始雕鑿他心中的“夜郎古國”。他希望打造一座屹立千年的城堡。“夜郎古國”的所在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漫山遍野都是石頭,石頭是最廉價、普通、自然的材料,而木頭會腐爛,且不環保,所以他選擇用石頭來構建內心的奇幻世界,宋培倫把自己的藝術總結為“大地藝術”——自然、環保,與大地融為一體。
他把心中的圖像比畫出來,教村民們藝術地修建石頭城堡,村民們則教他如何堆砌石塊更牢固……慢慢地,宋培倫把村民們訓練成了“大地景觀”的建筑師,而村民們把他這個充滿奇思妙想的藝術家熏陶成了吃苦耐勞的老石匠。
如今20年過去了,他們打造出了一片奇幻城堡——花溪夜郎谷。從最初荒蕪一片的山林到現在碩大的夜郎谷,融入了貴州夜郎古國里苗、布依、水、侗、仡佬等民族以石為居、取石創藝、依山筑屋、依林為生、傍水為樂的生活方式。沿谷底行走,小橋流水,茂林修竹,懸洞之中水流湍急,競相拋珠撒玉。花溪夜郎谷的每一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設計與堆砌,每一個設計都與自然完美地結合,每一個結合都賦予了對夜郎古國的想象,每一個想象都天然古樸、如詩般美麗。
一座座圓形石堡參差排列在陡巖上,依山而立的人形石柱怪異張揚,粗石砌起的拱形門洞充滿了原始圖騰的神秘。雨后春筍般的石頭建筑高大兀立,用陶制品、重疊的花缽做成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用各色碎陶片貼成厚厚的唇,頭上的裝飾朝天而立,石柱人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凝神淺吟,有的則似仰天長嘯……
“夜郎古國”中造型別致的涼亭,被野生植物掩映著的一棟棟小木屋,都是以儺文化為基礎打造的。
“夜郎古國”集山、水、林、洞等自然景觀于一體,兼容“古屯堡”“愛鳥園”“石板房”等人文景觀,處處獨具匠心。松林密布的“愛鳥園”中,造型各異的石雕藝術品令人浮想聯翩。原始古樸的石屋、錯落有致的院落,還有鋪滿松針的山間小路,一切都是那么和諧自然,以一種古老的姿態固守著一方青山碧水,靜靜地迎送往來的客人。